祛疾疗魂王钟睿
          他一手捉刀,一手秉笔;刻意医学,潜心艺术。我与他相识于 50年代末期。当时我和韩溪奉命在开滦林西矿搞“诗满墙,画满 廊”,他的一出《双飞计》,为我们架起虹桥,结为挚友。他叫王钟 睿,笔名王苏,绰号“王大架子”,矿医院外科主任,早年就读于北 平燕京大学生物系,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6 年再次毕业于天津全国高级肿瘤医师进修班,对癌症深有研究。 祖父乃乡试举人,喜旧体诗文,他自幼受其熏陶,爱上艺术。在燕 京大学曾与同班同学孙道临、黄宗江等人结“燕京剧社,,,请陈棉 导演他创作的话剧《前夕》,本人饰演老县长。在北大组“庸人剧 社”,自任社长,聘黄宗英爱人江城(程述尧)执导。
        在那书记登台,部长赛诗的年月,他在京剧《四逬士》中饰宋 巧姣之父宋国士,使我得以领略他那带“津”味的京腔京韵,且有 几分滑稽而又潇洒的表演。他是医院的骨干,又是文艺活动的组 织者,剧作多取材身边的人和事。话剧《双飞计》,揭示了一对热恋 中的青年医生,耐不得矿山的清苦,想振翼京华,另觅高枝的内心 世界。矿医院放射科的高云成和刘仲贤二位医师,饰演男女主角, 驾轻就熟,珠联璧合,从矿山一气演到唐山市。剧本发表在《唐山 文艺》(增刊)1958年第1期。观众说,这是一出有看头的戏。相继, 他的另一部话剧《三个外科大夫》发表在《唐山文艺》1958年2月 号,后辑入《唐山戏剧选》。剧本通过三个外科大夫对一桩医疗事 故的思想冲突,告诉人们,为医要重医德。今天读来,仍不失为一 台好戏。
        当他花甲之年,又完成一部针战时弊的话剧《乘龙梦》(《唐山 戏剧》1980年第3期)。他立足医院辐射社会,以辛辣的笔触,诙谐 的用语,嘲讽了新时期攀龙附凤的旧意识。剧本刊发后,曾有院校 和矿山艺术团体索排,标志着他的剧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 界。除此之外,还有散见于《唐山劳动日报》等报刊的话剧《月光 曲'》等。同时,他又是医学杂志的撰稿人。他虽为西医,却迷恋中 药。他说,祖国医学是座取之不尽,挖之不绝的宝库。每次进京,医 事之余,就去跑剧场,蹲票房,话剧、京昆、评戏、曲艺,无所不爱。 艺苑老凤,梨园新雏,同样欣赏。50年代,正当他潜心肿瘤,12岁 的女儿却死于脑瘤;因赶写《双飞计》,两个幼子又双双夭折于肺 炎。至今发妻王玉环大嫂,对此切肤之痛未消c在他心目中,刀即 笔,笔即刀。捉刀祛病于人之肉体,秉笔净化于人之灵魂,为求疗 助之术而忘我,为觅立言之路而无他。
        悲剧可能正是始于他对学问的过分专注,敬业如神,认病不 认人,故有“王大架子”一说。但事实上,他敬重矿工,同情患者。 1975年遵化县烈属王大娘患癌,问医于他,因彼时矿上规定医院 不收外界病人,他在院外简易病房,从全家每人每月配售的三两 油、半斤肉中挤出一部分浆养老人。交通和护理的双重担子,则压 在了多病的发妻王大嫂肩上。他还对她戏言:此乃养身之良机也。 他是河北省肿瘤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曾被 选为政协唐山市委员会委员,唐山市文联委员,被聘为唐山市抗 癌协会顾问,80年代晋升为主任医师。古稀之年的他,虽被批准离 职休养,但仍不忘患者,每星期几次去应专家门诊。
        目前,重病卧床的他,尽管言语失常,但从他那盈眶的热泪之 中,却使人体味到他那颗祛之以疾,疗之以魂的童稚的心,依然搏 动如初,风趣、诙谐、带有几分调侃的笑声,亦复如常。他说,从医 一生,却医术平庸;一生爱戏,但从未扮过大角色C恐怕这既是他 的自谦,也是他做人的闪光之处,亦可见早年他组剧社以“庸人” 命名用心之良苦。他平凡又非凡,非凡又平凡。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