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长青花凤霞
        凡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怀里无不揣着一本“苦经”。花 凤霞祖籍山东寿光县。4岁随父母乞食到秦皇岛,7岁师从大鼓艺 人。习艺半月,傍师串巷子,有时跑肿双脚,亦无人相顾,母亲心疼 女儿,常以泪洗面,旋即改习评剧。半年后以《王少安赶船》开锣, 主演女一号张翠娥。按一人入戏班,全家端饭碗的古例,年仅8岁 的花凤霞,即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彼时,适逢男女旦角转型,坤 伶趋时,故常被邀下乡跑大棚。奈因家贫无力购置行头,只能唱帽 儿戏。14岁闯关东到绥中,唱到奉天(今沈阳)。1950年作为主演, 应邀来唐,登天乐戏院,兼共和评剧社副社长。后任唐山市评剧团 副团长多年,被选为文艺工会女工部部长,唐山市一至五届政协 委员。迄今46年,为唐山市观众,贡献出壮丽的艺术青春。在剧团 困难时期,她曾放弃“包银”,和班底演员一样“劈分子”。这在当时 以名利为驱动力的演艺圈里,十分可贵。她曾拜评剧名家张小楼 为师,以演《杜十娘》、《刘翠屏哭井》等悲剧见长。她音域宽厚,丹 田气力充裕,那古朴高亢苍凉的大悲调,深具唐山大口落子的风 韵。故而在唐山,颇受爱听老腔老调的老年观众的赏识。有人击 节,花凤霞的那玩艺才叫玩艺。
        风云开阖几十年,剧团来了主演她就让,剧团没有主演她就 ±o她曾和韩少云、花淑兰、张桂霞、碧燕燕、王素秋、于艳秋等诸 多名家同台,从没因自己演配角而心态失衡,被名缰利索所羁绊。 她台风严谨,做戏认真,曾说,红花还得绿叶扶,小人物也得当大 人物演。致对她有“傻唱”一说。也曾因此开罪于人。如演《游龟山》 时,她饰官旦,挑帘两句:“有老身在二堂用目观,看地上跪的那俊 俏的女婵娟。”得了满堂彩,因而横遭主演打渔旦的白眼。在河头 唱帽儿戏,因过于卖力气,被演压轴戏的主演嫉恨。尽管二人同台 不同戏,彼此互不相识,多年仍不肯以三桌(披)六椅(披)相借。
        1981年,有中央首长来唐,要看评剧《杨三姐告状》。已为戏校 教师的花凤霞,再次出山饰演杨母,为青年演员孙会珍配戏。她那 上炕磕鞋的形体动作,演得入木三分,深得首长赞许。
        50代初期,身为女工部长的花凤霞,在驻团干部支持下,冒着 合家被害的风险,对簿公堂,把两个摧残霸占青年女演员的恶棍 投入大狱,至今仍传作美谈。
        一年一度春草绿,红花绿叶同是春。现今七十有三的花凤霞, 仍不时在击案默诵昔日唱过的戏文。因经“文革”、地震两大劫难, 她的录音带和剧本,均已荡然无存,老人只好以此自慰。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