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周培源的跫音
        五十年代初期、中期我负笈燕园时,周培源先生是北京 大学教务长、物理系教授。他是在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后,由清华那边过来,担任这一职务的。在如夏夜星空般璀 灿的北大教授群体中,他无疑是一个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巨大 星座,他的存在给燕园增添了一份荣耀和自豪。
        那时,周培源先生只有50岁出头年纪,正当壮盛之年, 他总是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神釆奕奕,器宇不凡。在学生 们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和受人拥戴的 学校领导,也是一位标准的美男子。不论是穿一身笔挺的西 装,还是穿一身半旧的蓝布中山服或者别的普通衣服,对于 他,都是既合体又潇洒大方,总是那么风度翩翩,富有魅力。
        刚来北大不久,我就听到不少关于他的传奇式的传说:有 着世界声誉的流体力学和理论物理学家,我国理论物理与力 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曾在当代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领导下 从事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26岁任清华大学教 授,与其他两位年轻的教授被称为清华园的“三剑客”;当今 许多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是他的学生……这些神奇的传说后 来被物理系的高年级同学所证实。总之,周培源的科学成就 和翩翩风采,确实使燕园的莘莘学子们为之倾倒。
        他在物理系担任着课程,并继续进行着湍流理论的研究, 而他所担任的教务长职务又是个十分繁忙的行政工作岗位。 他主管全校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地迎来送往,当时虽有候 仁之、严仁慶等几位干练的副教务长协助他工作,但他那担 子还是相当沉重的。
        在燕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他那风姿绰约的身影,听到 他那高昂响亮的讲话声。有时,他同马寅初校长一起,陪同 一些重要人物或外宾参观校园或图书馆、实验室,但更多时 间是由周先生带领着访问者走在校园里,谈笑风生,指指点 点,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作为一位有着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在他主持北京大学教 务工作的那些年里,平凡琐碎的日常行政事务占用了他很多 时间。学校请一些名人来校作报告时,他也亲自主持大会,并 坐在主席台上静静地听讲。我记得,有一次,正在中国访问 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女英雄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 米扬斯卡娅来到北大,为全校师生报告卓娅的英雄事迹。那 时,她写的那本动人的纪实文学作品《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正 风靡中国,广大青年少年都在虔诚地学习卓娅和舒拉。周培 源先生亲自主持了这次报告会,并在英雄的妈妈讲完之后,也 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那高亢激扬的声音鼓励着每个听众 的心,把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作为北大的教务长,周先生不仅同各种年龄的教师们相 处得很融洽,也与同学们颇多接触,与许多学生相熟,因而 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爱戴。为了了解和体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他甚至到学生的大餐厅来用饭。那时,学生用饭是在那个宽 敞的大餐厅,这里平时是餐厅,开会时把饭桌移开就成了礼 堂,后来,又在大餐厅的南侧建了个小餐厅,但吃饭时仍是 十分拥挤。餐厅里只有桌子,没有椅子,学生们都是站着用 饭。当我们看到周培源教务长同我们一样站立在拥挤的饭桌 旁,与我们吃着同样的饭菜,一边吃饭一边与同学们交谈时, 大家都十分感动,而且相互传递着这个消息:“周教务长和我 们同桌吃饭了。”我不知道其他校领导是否曾经在学生餐厅用 过饭,这件事在当时确实成了一件新闻。在同学们的心目中, 周培源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大科学家,他的生活条件一定 是十分优裕的,而他却能礼贤下士,体察下情,足见他的作 风之朴实。那时,学校发展很快,学生数量猛增,而一些设 施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北大的学生餐厅和图书馆、阅览 室拥挤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记得当时曾有同学调侃地形容北 大饭厅打饭处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二一次,团中央 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来校讲团课时,还提及“北大的饭厅很 挤”的事,而周先生能下餐厅用饭以体验下情,实在难得。
        我们文科的学生是难以全面理解周先生在科学和教育事 业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历史贡献的,我们只是一知半解地晓得, 从青年时代起,他主要从事于物理学基础理论中难度最大也 是最为深奥的两个领域,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 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他在这两个令 许多人望而却步的艰深科学领域内取得了令科学界叹为观止 的杰出成就。我们也听说过,当今活跃于海内外的一些著名 科学家和学者如钱伟长、王竹溪、彭疽武、林家翘、杨振宁、 张守廉、钱三强、马大猷、段学复等等,都是周培源先生的 学生,他们在科学上的斐然成就,都灌注了周先生的精心培 育之力。这些令国人骄傲的名字,都同周培源的名字紧紧地 连在一起。了解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们不仅对周先生充满了 崇敬之情,深深感到了惊异:他担任着如此繁重的行政工作 和社会工作,他是怎样地挤出时间去搞科研工作呢?
        在同学们中还流传着周培源先生与王蒂徵女士所组成的 那个笃爱至深的家庭的故事。他们夫妇不仅互敬互爱,而且 还有着收藏古字画的共同爱好,平日节衣缩食,搜求古代名 家字画,工作之余细心鉴赏,他们的藏品几乎包括了明清时 代所有名家的书法字画。我们没有在公众场合见到过王蒂徴 女士,我倒常看见周先生手中牵着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 在途经燕南园时,常常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那儿站立 着,她长得娇小活泼,惹人喜爱,便常同她谈几句话,我不 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但她那面孔和天真之态都很熟悉了。当 我看见周先生同她在一起时,才知道她原是周先生的千金。直 到今日,我还保存着一张50年代的照片,那是周培源先生陪 同几位外国友人漫步在未名湖畔,那个小女孩就站在周先生 跟前。外国友人中也有小女孩,因之周先生也带着自己的孩 子陪他们参观。这张照片不仅显示出周培源先生的潇洒,也 增加了几许人情味。周培源先生后来又当上了北大的副校长、 校长。那时,我已经毕业离开燕园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