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由京、津大城市来冀东抗日根据地工 作的同志,遇到的头一道险关就是通过唐胥公路。那时, 这条公路敌人封锁很严,经常派出部队巡逻,来往于唐 山、胥各庄之间,昼夜不断,伺机捕获抗日军民。当时流 传有这样的俗语:“敢闯唐胥路,鬼子我不怵!”可是, 就在这条公路中段的黄龙桥、四王庄一带活动着丰、玉、 宁联合县工作团三位工作人员。他们是:区长毕醒余、警 卫员和东王家河的地下党员王毓秀。
一九四二年夏季的一天,他们三人按照上级通知,由 毕醒余带队,到胥各庄火车站附近的四王庄,接应来投的 两名大学生,护送他们通过唐胥公路去北山抗日根据地Q 他们三人立即行动,商定了由黄龙桥村过路的计划;在四 王庄暂时隐蔽下来。黄龙桥在四王庄北六华里的公路边 上,是唐山、胥各庄两处敌军巡逻的会合点。这里,公路 两旁的树木早被砍光,五十米开外没有高杆作物可作掩 蔽。要想从这里过路,只能钻敌人的空子,乘敌人巡逻的 空隙神速地闯过路面,才能成功。
中午,赤日炎炎。毕醒余、王毓秀等五人,趁人们午 休之机,悄悄从四王庄出来轩闯入了危人多高的高梁棵, 向黄龙桥方向运动。他们只有三支手枪,两名学生赤手空 拳,而王毓秀从未打过枪。只有毕醒余和他的警卫员有战 斗经验,给过路增加了难度。当他们透过高梁叶子的缝隙 看到洋灰的路面上,没有来往行人和干活的农夫时,更增 加了几分紧张。
将近公路的时候,他们匍匐在路边的稗子地里,顺着 珑沟向公路爬,边爬边观察动静,搜寻着可以利用的地 形、地貌。只见公路南边远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坟地,,北 边是落草河穿过公路上的黄龙桥向南流去,公路由东拐弯 上桥后,绕过村边伸向胥各庄。村和公路之间展现了一片 开阔地,给过路增加了困难。毕醒余沉思片刻,立即作出 决定,命令警卫员:“你做尖兵,走在前面,任务是先过 路,然后到村边侦察清楚,策应我们过路。我带这两位学 生同志走在中间,毓秀同志作后卫。记住,如果发生意 外”,他指了指那片坟地、“就退到那里隐蔽、会合,再想 办法,好,开始行动!”
警卫员向东西方向看了一下,提着枪几步跨上路面, 迅速越过去,飞跑到村边卧倒,见敌人没有动静,就向毕 醒余招手。毕醒余发出命令:“跟着,上路!”两名学生 跟上来,王毓秀随后也站起身,刚跨上公路,敌人便从东 面公路拐弯处闯岀来。毕醒余低声说:“不好!发现敌 人!”只见几个伪警备队员骑着自行车,背着大枪,一窝 蜂似的向桥上涌来,和毕醒余打了个照面。在敌人一怔的 瞬间,毕醴余甩手一检,“啪”的一声一个伪军应声倒 地,自行车也摔到一边。其余的敌人也吓得车翻人倒,滚 下桥坡。这时,警卫员也开枪射击,就在这千钧一发时 刻,毕醒余向跟上来的王毓秀猛一挥手:“快到坟地隐 蔽!”随即转身又向敌人射击。王毓秀急忙带两名学生以 最快的速度退到坟地卧倒。只见毕醒余扑通一声倒地,滚 到路北。警卫员迅速向他靠拢,配合毕醒余合击敌人…… 敌人发觉我方只有两支手枪,就吼叫着“捉活的!” 并猛烈向他们开火,压得毕醒余和警卫员抬不起头来。正 在进退两难的危机时刻,突然从敌人背后砰砰叭叭响起了 枪声。敌人一阵慌乱,疾速背起被打伤的同伙,骑上自行 车扭头就跑。警卫员乘机背起负伤的毕醒余撤到坟地。原 来这是王毓秀开的枪。他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战斗场面, 心想,若向敌射击助战,距离太远,难以命中,还会暴露 自己,不但毕醒余和警卫员撤不下来,还会影响护送学生 的任务。这里距敌老窝一一唐山、胥各庄太近,沿路又有 很多敌人据点,如这样和敌人纠缠下去,一旦被敌发觉, 后果不堪设想。最后他想到了抄敌后路这一招儿,以迷惑 敌人。于是举枪射击,敌人误以为是八路军增援部队来抄 袭他们的后路,这才吓得撤走了。
王毓秀回到坟地说明了情况,扯块衣襟给毕醒余包扌L 好伤口,由警卫员背着向四王庄撤退。刚走不远,就见庄 稼地里的小道上停有一辆拉粪的大车。看样子是被刚才的 枪声吓住没敢动,王毓秀认识这个赶车的人,是王家河的 地主刘彦。二话没说,也顾不得卸粪,就将毕醒余扶上 车,赶回四王庄。在这村等到天黑,才掩护大车过了京山 铁路,转到稻地桥东街隐蔽,这里是敌人的据点,但由于 有老乡们的掩护,二十天后毕醒余的伤才好;由王铳秀带 着两个学生,在县大队护送下,转移到了北山抗日根据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