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少大人”干政
         “少大人”是吴研人所著《近十年怪现状》一书里的一个人 物。清朝一个总督要购置一批军火,派委员、行公文,郑重其事 地办起来,引来不少有脸面、有权势的道府官员明争暗抢。谁知 一个位卑职低的小官却走了总督的孙子的门路,无职无权的“孙 少大人”几句话,就从爷爷那里揽来了这笔买卖。一场争夺战烟 消云散,公事不入公堂而入私室,效率蛮高,结果被洋人骗走了 十万两银子,-读来令人感慨。
        自从大禹传位给儿子之后,在中国就确立了 “少大人”的特 殊地位。从高衙内到林立果都在政治上起过一定作用,高俅和林 彪被人唾骂,实在不能小看两位公子的“功劳”。遗憾的是,夫 人干政虽已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而子女干政却还没被人注意。
        其实,在当今社会,“少大人”干政并不乏其例。据说一个 学生受了校长的批评,“告御状”的结果,其父就找斜茬毫不客 气地对校长进行反批评。不仅如此,有的领导干部出于对子女的 宠爱、信任、依赖,把子女安排在自己所管的地区和部门,或通 过“内线” 了解情况,决定好恶;或让子女出马办自己不便办的 事;或让子女做私人代表,与人讨价还价;甚至干脆“简政放 权”任凭子女胡来。正因如此,少数领导干部的子女不仅有恃无 恐,成了老虎屁股,还时常无事生非,招摇撞骗,有的单位由于 少大人过多,基层一伤风,“上边”就咳嗽,使得基层领导畏首 畏尾,左右为难。也正因如此,一些人就公事私办,某些“少大 人”荣居之处就成了议事厅甚至“小衙门”。到头来,干扰了正 常的工作,堵塞了正当渠道,影响了干群关系,弄得父昏子骄。 据笔者所知,凡少大人干政的,抹黑者居多,增光者甚少。
        这种现象说到底,是一种封建意识的表现,历史已经证明父 子相传只能误国误民,子以父贵、老子英雄儿好汉并不是客观规 律,而属于落后的血统论。所以做为现今的领导干部要真正明察 秋毫,就必须广泛接触群众,领导的子女也不要滥施影响权,以 免给父辈抹黑。当然,现在的党政机关毕竟不同于旧社会的官 场,“少大人”干政还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只要有,就应当警惕。
        原载《唐山社联学刊》1992年1期 署名火菲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