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种种
        古人重“义”,礼义廉耻、忠孝节义,都有个“义”字。鲁 仲连义不帝奏,靠的就是“义”,宋江将梁山泊聚义厅改为忠义 堂,也没离开“义”字。因而还有义举、义演、义学、义仓、义 军、义士、义马、义犬等等不少美称,甚至还有义盗、义丐之类 的褒称。“义”字的涵义很深很广,常常与“正”、“仁”等连在 一起,如“正义”、“仁义”、“道义”等等,总之是在正确的行 列。但是在一般人心目中,“义”也就是“义气”,大体上离不开 扶危济因、彼此团结、舍己救人、吃亏让人等等,做为一种道德 规范,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讲义气就得牺牲私利,见利忘义的吕布为了个人私利,先后 杀了两个义父,尽管勇冠三军,却失道寡助,被刘玄德一句话送 了性命。而关羽为了和刘备的义气,在兵败时仍不忘和曹操约法 三章,最终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把个义气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怪乎过去关帝庙极多,超过了刘、关、张的三义庙,足见像关 羽这样见利而不忘义的做法是得人心的。
        然而义气也能坏事,关云长为报答曹操当年的收留与厚待, 在华容道私自放掉了走投无路的曹孟德。刘备、张飞为给关羽报 仇,履行不愿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的诺言,义气用事, 导致张飞被刺,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关张义气到了家,却误了国 家大事,可以说,他们的义气是因私废公,因小失大,属于狭隘 的小义。而荆轲刺秦王,肖何追韩信,孔明放孟获,都有义气的 成分,都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属于深明大义之列。
        既讲义气又不废大局的当属重耳。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因 宫廷之乱,逃往别国“政治避难”,有些国君不敢或不愿收留, 唯有楚成王招待甚殷。当成王问重耳一旦回国掌权怎样报恩时, 重耳只承诺一旦晋楚交战,晋军仅限于退避三舍而已。寄人离下 的重耳灵活中有原则,与战胜者关羽为抱私恩而放掉穷途末路的 政敌的做法相比,重耳对义气的运用大有分寸。
        说来说去,义气和钱一样,既能救人也能害人,没有不行, 乱用也不行。不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讲义气无妨大局,如果以 损害公利或者祸及他人为代价,义气也就不值钱了。
        原载《河北日报》1995年1月24日署名火菲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