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犊三题
苦和福
        当年的下乡知青如今出息了不少人,原因之一,是他们吃过 苦,受过磨练。今后当然不能再搞这类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活动, 但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培养奋发精神,总有好处。像孔繁 森那样让收养的孤儿回农村老家受教育,虽不一定都照搬,但起 码得让孩子知道鸡蛋不是树上结的,鱼虾不是市上生的,米面不 是从天下掉到下来的,猪羊不是气吹出来的。
        《触聋说赵太后》里讲,赵太后疼惜小儿子,怕他到齐国为 质受苦。触誓则指出,不让儿子吃点苦,将来是站不住脚的。 2000多年前的古人都懂的道理,今人更应该懂。日本拍出《狐 狸的故事》,告诉人们狐狸有意识地让小狐狸自己谋生。某些日 本上层人士专门送孩子到中国搞野营拉练,并且不带巧克力之 类。日本人的做法不一定仿效,可是也不能对孩子一味讲温情, 要是没完没了地光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就怕将来孩子“幸 福多不了”。
        留下什么
        范蠡、和珅都是巨富,也都没能让子子孙孙皆为巨富。农 村的地主家庭往往是一代创业(姑且不论怎样创),二代守业, 三代败家。在唯成分论的年代里往往要査三代,尽管绝对一些, 却不是凭空而来,《红楼梦》写的就是这个过程。留给孩子万贯 家财并不一定是好事,上辈的肉贴不到下辈的脸上。而那些把知 识、技能、美德传给下一代的,如祖传世医等等,后代总能有饭 吃,又能给社会做贡献。如今帮亏损企业讲“输血不如造血”, 帮贫困地区讲究“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都是这个道理。 在家庭里,也不能让孩子一辈子靠老子的存款生活。
        铺什么路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普及,家长望子成龙之心也日益强烈, 不少家长一心一意为孩子的发展铺平道路。关心吃穿和学习成绩 是不必说了,有条件的还请家教辅导钢琴、绘画、外语,以至同 一个孩子在一天之内被爷爷逼着背单词,姥爷按着做习题,爸爸 追看学美术,妈妈催着练钢琴,“舔犊”之情可鉴,却常常枉费 心机。因为如此搞法,孩子无所适从,顾此失彼,兴趣全无。依 我看,不妨来点老庄的无为而治,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路,家长 应当引导、培养、却不能圈定。“亚圣”的后代孟乐川未走科举 之路,却经营出轰轰烈烈的瑞蛟祥,这或许可以给人以启迪。
        原载《秦皇岛日报》1995年5月28日 署名火菲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