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项伯没留下脍炙人口的故事,其实每到紧要关 头,他都能起独到作用。在鸿门,他先是通风报信,后是保护刘 邦免遭项庄之剑,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之后,项羽分封诸侯, 他再替刘邦说情,使刘获得梦寐以求的汉中,建立了根据地;楚 汉相约鸿沟为界,又是他力劝项羽放回刘太公,使刘邦能毫无顾 忌地向楚营进攻;在双方决战之前,他给项羽办的一件“好事” 是,把韩信谋士李左车的心腹人荐给项羽,正是这个心腹人凭三 寸不烂之舌,诱使楚军兵发垓下,陷入重围。可以说,项伯是吃 里扒外的典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高手。
项伯最巧妙的一招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他围着项羽转的 同时就与刘邦暗送秋波,虽非身在曹营心在汉,却也是脚踩两只 船,故而能左右逢源,两面讨好,两头得利。在楚营他一言九 鼎,在汉营也能得到实惠,不仅白白得到刘邦的女儿做儿媳,而 且从刘邦那里得了不少礼物,包括张良赠的黄金和珍珠。而当项 羽失败后,他到了汉营照样是平坦大路,比起丁公来,更幸运多 了。楚将丁公在战场上私放刘邦,刘邦为教育臣下做忠臣,将前 来邀功请赏的丁公杀之。而同样吃里扒外的项伯,不仅被刘邦封 侯,还赐姓刘,连刘家子弟也奈何不得,成不了倒翁。
用鸠山的话来说,项伯为人处世的哲学用“为我”两个字就 可概括。只因张良对他有恩,他就通风报信。刘邦是亲家又常送
礼物,他就为刘邦解忧。而当项羽危难之际,他毫不犹豫地弃楚 投汉,保全了自己。这就是他吃里扒外的根源,因而他的举动与 弃暗投明不可相提并论。力拔山气盖世的霸王在临死之前也没认 清项伯的真面目,真糊涂得可以了。
项伯的故事很能给人以启迪,提醒我们时时注意一些社会现 象,防备项伯一类人物。例如;当有人遇到为难事,行贿无路, 送礼无门时,“项伯”们就当“中间人”、“二传手”,帮你“排忧 解难”,借此分“一杯羹”;当某人在领导面前碰壁时,就有人在 领导的家人、朋友、亲信之中寻找“项伯”,或千方百计使之变 成“项伯”;有的人尽心竭力攀高技,跟说了算的搞“铁”,成为 上窜下跳、从中渔利的“专业户”;有的人既与执法纪人员沾亲 带故,又与违纪违法人员拉拉扯扯,因而就可以说说情,通通 气,帮两边办成想办而不便办的事,成为“万能胶”。……诸如 此类的“项伯”们尽管起了很坏的作用,却是谁都可能用得着, 哪条道上都有人的“路路通”。但是由于他们并非决策者,只是 牵线人,一旦出了事,往往由决策者顶着,“项伯”们倒可以逍 遥法外,甚至可改换门庭,在新一对刘、项之间继续“伯”下 去。因而很有必要査一查“项伯”,至少不当刘邦,也不应再重 蹈项羽的复辙。
原载《唐山文学》1996年第6期 署名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