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是位很有作为的诸侯,但他在执政前 也曾蒙难。他的后娘为使亲生儿子继位,先害死了重耳的大哥申 生,迫使排行老二的重耳到各诸候国避难。有些诸侯慢待他甚至 耍弄他,卫国不管饭,他只能“乞食于野人”,曹共公听说的他 的肋骨长成一块,出于好奇,竟无礼地凑到跟前看他洗浴。而到 了楚国,却受到意想不到的热情招待。精明而又野心勃勃的楚国 人看出重耳奇货可居,因他志广德宽,国内颇有基础,又有一批 有识之士相从,加上老大申生已死,倘若时机成熟,重耳返国执 政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在招待之余就公然跟重耳讨价还价,要求 日后回报楚国,很明显地要将重耳控制住。而寄人篱下的重耳却 只答应日后一旦晋楚交战,晋仅仅先退避三舍(九十里)而已。 果然,在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晋楚爆发了城濮之战,晋先退避 三舍而后大举反攻,把楚国打得一败涂地,晋文公成为一代霸 主。
用现代的话说,重耳是有点原则性的。他在走投无路之时虽 接受别人的照顾,但可贵之处是吃了人家的嘴未短,拿了人家的 手没软,多少有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一般的公子 哥儿在落难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像刘禅那样只要有好吃好喝 就乐不思蜀,还有像洪承畴图一口参汤活命,贪一时美色快活而 叛明降清等等一类人,更是望尘莫及。
作为封建贵族的重耳,其本身并非完人,在他逃难过程中, 也暴露出不少令人可笑又可鄙的坏习气,就是在楚国的表现,也 不是尽善尽美。因为春秋时代战乱频仍,楚国不招待流离失所的 百姓而对落难的贵公子礼待有加,本身就说明楚别有所图,而重 耳缺少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气节,他在吃与拿之中 答应,以后又实践了退避三舍的诺言,也含杂着个人私念。所以 尽管他有值得称道之处,却算不上是什么典范,毫无疑问,我们 理应超过他。然而如时至今日还不如他,就有点说不过去,你如 仍然“酒盅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那就没了 嘲笑重耳的资格。更何况,现在我们都没落到重耳当年逃难的困 境。
原载《秦皇岛晚报》1996年7月2日 署名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