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土特产品购销
棉花、麻类
        解放前,在棉花集中产区,每逢新花上市季节,棉花加工厂的代理商和小贩,纷纷到各集市设点或串村收购,掌握货源。在日伪统治时期,为日本财团的“东棉洋行”所垄断。1942年因大幅度压低收购价格,曾使大批棉农濒临破产。日军投降后,仍由私营工商业者收购。建国以来,由国营唐山花纱布公司委托县供销合作社代购棉花。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统销以后,彻底关闭了棉花市场,由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部承担棉花收购任务,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区别主、次产棉区,按指令性种植计划和总产量,除按定量留足自留棉以外,全部进行收购。群众自用有余的自留棉,采取奖励布票的办法,也由供销社负责收购。逐年棉花收购量约占总产量的95%左右。到1985年改为合同定购,加之部分棉花外流,收购量比统购时期明显下降(见附表)。麻类原由私营商贩和加工作坊收购,并在市场上零星出售。1954年以后,由供销部门对麻类实行派购。历年收购量随种植面积的产量的增减而波动。自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取消了指令性种植计划,派购任务已基本落空(见附表)。
丰南县几个年度棉花麻类收购量统计表   单位:吨
  棉花 青麻 红麻
年度 收购量 占总产% 收购量 占总产% 收购量 占总产%
1954 3000 95. 5 150 33.9    
1963 2195 91. 4 75 32.3    
1966 3296. 5 93.5 60 21.1    
1978 1766. 5 87 1 .6 0.05 117.6 28.8
1980 3841. 5 94. 3     100 17.8
1981 4196. 5 95. 9        
1982 6231. 5 95. 7        
1983 11160. 5 99. 4        
1984 15915 l00        
1985 5330 68. 2        
大 白 菜
        本县小陡河流域,以“三茬套作”方式所产的大白菜,是丰南县一项具有传统性的土特产品。自晚清发展铁路运输以来,就远销南方和京、津及东北等各大城市。建国后,历年由县供销合作社负责组织收购和推销。50年代最高年商品销售量达5万吨。60年代以来,在片面执行“以粮为纲”的影响下,由于压缩种植面积,到1965年收购量降至2.34万吨,1970年以后,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曾列为第三类物资,根据国家商业部门主持定货会的安排,有计划的组织收购和调拨。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外销量逐年有所增长,1970年为3.35万吨,1975年增至4.12万吨,1980 年以后,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搞活流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主产区的乡(镇)办贸易货栈和一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参与了大白菜的购销业务。1985年外销量增至5.03万吨。外销地点,大体上是内蒙、张家口地区约各占总销量的10%;北京、天津市各占20%;东北三省占25%;山西省约占15%(但年度间不稳定)。此外,唐山市、承德市和外地驻军部队也有少量收购,以春节前一个月左右为销售旺季。
草袋、苇箔
        草袋。编织草袋,是50年代末期,宣庄、胥各庄地区部分社(队)兴办起来的集体副业。产品由供销社收购推销,用于防汛及土方工程备料和作为推销大白菜的包装袋。1980年以后,集体加工厂多转归个人承包或分解为小型家庭工厂,除自产自销外,一些乡办贸易货栈也从事此项产品的购销。
        苇箔。加工苇箔是西南部草泊地区的传统手工业。有房箔、砖箔、盐苫子和人参帘等多种规格的产品。原由供销部门独家组织生产和购销,1979年以后,随着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自销产品的家庭工厂和经销专业户,形成了多渠道推销的新局面。
丰南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几个年度草袋、苇箔购销统计表 
  年度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草袋(万条〕 3000 2118 3960 10074 9398 14922 7580
苇箔(百片)       5015 7952 3803 6480
鬃毛、皮张
        各种家畜和兽类的鬃毛、皮张等畜产品,建国以来,即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独家经营,收购后,经分门别类分级整理,分别提供外贸出口或为有关厂家提供加工原料。牛皮并作为军需物资实行统购,逐级上缴。1980年以后,出现了多渠道购销的局面,供销系统除对猪鬃(原鬃)的收购量逐年有所增长外,其他品种均不稳定。经济价值较高的黄鼬皮,由于过度狩猎,造成资源枯竭,收购量明显下降。
  丰南县供销合作社几个年度鬃毛、皮张收购数量统计表
  鬃毛类(公斤) 皮张类(张) 猪肠衣
(万根)
年度 猪原鬃 绵羊毛 山羊毛 马骡毛 牛皮 绵羊皮 兔皮 杂皮 貂皮 鼬皮 0.1
1962 507       144           2. 5
1965 6636       593           2. 0
1970 3600 1000 276   864 1000         2. 0
1978 2400 750 102 2344 364 750 9996 2558   3089 4. 0
1980 4200 650 85 1547 910 650 6965 5223 659 1925 3. 7
1981 18873 756 460 1598 237 756 4910 5300 453 892 4.3
1982 37720 635 177 1535 320 635 4621 6866 6866 970 4.9
1983 101655 1057 40 928 337 1057 5457 6928 1 1033 1.0
1984 76939 1387 77 848 244 1387 5973 1608 184 628  
1985 136907 691 300 182 162 691 308 307 8 176  
中 药 材
        1956年成立县药材公司以来,每年都收购一部分野生动、植物药材。自1977年以来并组织人工栽培药材(菊花)的收购。但是由于受资源条件与上级公司分配任务的制约,年收购量不够稳定,有些药材的收购时断时续,收购金额自1980年以来已明显下降,详见下表。
丰南县1977~1985年中药材收购情况表
        其中:主要品种及收购量(公斤)
年度     收购金额(元) 收购品种 收购数量(公斤) 菊花 扁须 蛇床子 桑蛸 茵陈 车前子 苍耳 牡蛎
1977 59342 68 311565. 1 6184. 5 4694. 5 9243. 5 249 2017 2392.5 3402 27000
1978 66509 78 363541.5 7500 133 14191. 5 180   1308   325000
1979 43405 56 11724 6256. 5   2448. 5 163. 5   665 67  
1980 37000 42 9882 7299   65 1172       286
1981 18015 21 9946       2141.5 215     7211
1982 5297 19 2104       488 320      
1983 7612 17 2658       717 1172   3 400
1984 14012 17 5074       1093 679   39  
1985 9300 20 13421       1032   273 187 9000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