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洋灰公司历史概述
(根据茄誉勢、徐家祯等提供的资料整理)
娄友昆
          一八六一年,清朝官僚曾国藩,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 安庆开办了 “内军械所”,专造枪炮。这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 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的起始。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原料和资 本,这就刺激了民用工业的兴起。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洋务派 官僚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煤矿、织布、织呢等企业。其中 有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 。
        开平矿务局最早的总办是唐廷枢。他是广东香山人,香港 马礼逊学堂肄业,当过英商怡和洋行的总买办,对近代工业有 一定的了解。他开办开平矿务局得手之后,又在一八八九年奏 请北洋大臣李鸿章设立了唐山细棉土厂,这就是启新洋灰公司 的前身。由军械局各局、开平矿务局和广东香山县的地主,各 出两万两白银作为建厂资本。他们认为水泥工业有利可图。水 泥“于修筑炮台,楼房等项为必需之物,至于桥梁闸霸河工海 塘各项工程,更属合宜” 。 “造成之灰应尽军械所官用,提取 其盈余再发售民间销用"①其厂址选在现在的唐山陶瓷厂院 内。总技师为英国人鲍登•芬奇。主要原料石灰石和粘土,取自广东香山县,由开平矿务局 运煤船海运塘沽,然后再经陆 路转运到唐山。初建的细棉土 ,采用的是落后的小立窑生 产。窑磨既小,造灰又不得 法,生产成本也高,造成的 灰,质量低劣,不如本地的石 灰,故而销售有限,累赔不进。 创办人唐廷枢于一八九二年死 去,继任人张翼不学无术,经 营不善,所以唐山细棉土厂不 得不在一八九三年宣告关闭。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形势下,中国一部 分士绅发出了设厂自救的呼吁。清政府被迫同意放松对一些新 兴工业的控制,并表示了 "提倡”和“奖励”之意。因此,开平 矿务局总办周学熙决定筹备恢复唐山细棉土厂。
            周学熙,(周辑之)安徽至德人。其父周馥原是淮军中的 一名文职官员,后来做过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周 学熙曾经中过举人,后来屡试不第,周馥为他捐了个候补道。 一八九二年,周学熙任开平矿务局的会办,后来又升为总办。 此人很有办实业的抱负,后来人们常说中国实业界有,南张北 周”,“北周〃即指周学熙。
            一九oo年周学熙着手恢复唐山细棉土厂。用款由开平矿 务局垫付。他聘用德国人昆德为总技师,以开平矿务局矿师李 希明为经理。昆德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在他对唐山附近的粘 土、石灰石化验之后,认为唐坊的黑粘土和北大城的石灰石都 可用作原料。李希明是天津人,北洋武备学堂及路矿学堂毕 业,曾学习德文八年,去过德国,对德国的工业有一定了解。
李希明是学测量的。他陪同昆德在唐山附近找到原料,解决了 日后的原料供应问题。
            在周学熙重办细棉土厂的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适 周学熙因事入川,张翼临时委派德国人德璀琳代理开平矿务局 总办。在帝国主义分子的勾结下,开平矿务局与唐山细棉土厂 同时被英国人骗走了。
            一九O三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发现张翼盗卖主权之事,三 次参奏。清政府派张翼去伦敦向英国法院控诉英国比墨公司用 欺诈手段侵占开平矿务局的财产,迁延几年,毫无结果。一九O 六年,周学熙奉袁世凯之命,负责办理收回开平矿务局产权的 交涉,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交涉没有效果。无奈周学熙只得单 独办理收回唐山细棉土厂的交涉。由于张翼盗卖的是开平矿务 局的财产,而细棉土厂与开平矿务局是两个单位。在义和团起 义期间,开平矿务局挂的是英国旗,而细棉土厂挂的是德国旗 (因总技师昆德是德国人)。开平矿务局曾与细棉土厂订立过 合办合同,载明如果一方不愿合办,可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 即可分办。这也证明开平矿务局与唐山细棉土厂不是一个企 业。不过这个合同•知道的人不多。正当周学熙酝酿收回细棉 工厂时,开平矿务局的英国经理那森找到唐山细棉土厂经理李 •希明,许以厚利及高位,诱他隐瞒合办合同之事。李希明未为 所动,及时向周学熙报吿了情况。周即日向袁世凯请示,得到了 袁的支持。那森又用打牌故意输给唐绍仪的方式向唐行贿,要 求唐绍仪向袁世凯进言,不要收回细棉土厂。袁世凯没有听唐 绍仪的劝告。
            周学熙于一九0六年写信给德璀琳,要求他交还细棉土 厂,并通知他即回结清开平矿务局的垫款,以免再节外生枝。德 璀琳借口细棉土厂与开平矿务局煤、水、铁路等相连之事甚多, 请求宽以时日。这时周学熙一步不让,坚决要求开平矿务局必 须即日停止对细棉土厂的垫款关系。德璀琳被迫表示同意通知 开平矿务局总经理那森归还细棉土厂,然而却借机勒索两万两 白银作为酬劳。周学熙作了让步,同意了德璀琳的酬劳要求。
            那森是个有名的中国通。他听说德璀琳同意还厂后,竟直 接给袁世凯上书,提出种种借口拒绝还厂。周学熙则只承认德 璀琳为交涉对手,不承认那森有直接谈判之权。那森为了霸占 细棉土厂,先请英籍律师进行恫吓讹诈,又抬出英国驻北京公 使及驻天津总领事出面干涉。但是周学熙始终不肯让步,坚持 收回自办。终于在一九。六年八月将唐山细棉土厂收回。
            周学熙从英国人手中收回唐山细棉土厂时,工厂的股本早 已亏蚀殆尽,但厂房、土地、机器、家俱等固定资产尚在。周 学熙用很低的价钱将该厂收购。因机器须淘汰,没有作价;房 地,家俱只作价银元七万四千余元。周学熙当时正负责办理北 洋财政,身兼淮军银钱所负责人。细棉土厂估值后,周学熙用 他在淮军银钱所的存洋七万四千八百元,按老股本十万两核 计,清洁旧案。(其中包括给德璀琳的两万两酬劳②)。周学熙 把原细棉土厂改名为唐山洋灰公司。一九。七年又改称启新洋 灰股份有限公司。
            启新从一开始就先由国库垫款,然后再招募商股。按年产水 泥十丿'万桶计算,需投资一百万元,其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各五十万元。当时由袁世凯批准,分别由淮军银钱所及天津官 银号两处各支付五十万元。淮军银钱所承借的是固定资本,期 限十年,年息五厘。前三年只付息,不还本;十年期满后,本 息还清。当时一般借款利息为月息八厘至一分二厘。象这样无 任何抵押的长期低息借款是一般企业无法得到的。周学熙利用 其特殊势力,借公帑办私人企业,世人称做“白手起家” 。
            有了货币资本,启新即向丹麦史密斯公司购进当时最新式 的旋窑二具,虎口碾石机二具,烤料罐一具.原料圆长磨各一 具,水泥圆长磨各一具,烤煤罐一具。用干法制造水泥,每大 可产七百桶。新厂址设在原细棉土厂的东边,距旧厂约五百多 米,称为甲厂。机器价格为三十八万马克。一九。六年九月与 外商签订合同,一九0七年三月安装,十一月试车。一九0八 年一月正式开窑。
            在计划开办启新洋灰公司的这一年(一九0六年),周学 熙听到了袁世凯要从直隶总督的职位上内调担任外务部尚书的 消息。他想直隶总督如果易人,势必影响启新前途。因此,周 学熙决定立即还清官方借款,把启新变成私人资本企业。在袁 世凯与周学熙的号召下,由一九0六年十一月到翌年七月,仅 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募足商股,还清官方借款。关于启新的主 要股东,周叔强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启新的最初投资人,主 要是周学熙、袁世凯、'李善人'、卢木斋这四大户。他们在 启新最初的资本总额一百万元中约占三、四十万元,每家约合 十万元左右。李士铭(李善人)是天津大盐商,其后代在启新 出名的大股东有李颂臣、李赞臣、李益臣等。他们的资本是办 盐务剥削来的。卢木斋以前做过几任州县官,是所谓'宦囊', 即做官搜刮而来的资本。袁世凯的股本不少,他生前在启新股 东中不列名,而由王筱汀、张镇芳出名;死后分给十几个子 女。周学熙的股份最初是周氏家族各房所出,长房周学海(周 叔綬的父亲)出的最多,也是从盐务剥削而来的资金尙。»
            袁世凯当时是直隶总督,清政府中大权在握的要员,所以 能号召一些大官僚入股3周学熙做过长芦盐运使,故而能引来 大盐商。另外,启新的主要股东还有李希明、陈一甫,他们是 靠高工资和红利投资的。
            启新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招齐一百万元的商股,最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水泥工业能获厚利。首先,昆德在唐坊找到的黑粘 土是优质原料,此后可以不用再去广东香山运粘土。不但成本 显著下降,而且成品质量也有所提高。采用了新式的窑磨,产 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其次,当时中国正在推行“新政气 用水泥修建炮台、码头、铁路桥梁、涵洞,自然比传统的三合 土灌糯米汁要坚牢的多。所以水泥的销路不成问题。再次,在 销售上启新有特殊的后台,享有种种特权,清朝农工商部命令京 奉、京张等各铁路局专用启新水泥。在捐税上,清政府批准启新 水泥。无论运至何处,只完成正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概免 重征”④。在运费上,启新与各铁路局及招商局均订有减收运 费合同,一般按七、八折收费。在用煤上,开平矿务局曾抬高 煤价,干扰启新开工。但启新与滦州煤矿订有互惠合同,规定 滦州煤矿对启新购煤“应酌减价值,不得超过开平市价的十分 之七”。启新卖给滦州煤矿水泥时也少收百分之三十的利润。
            有了这许多优惠的条件,所以启新一投产便能获得厚利, 因而附股者甚众。
            启新起初实行坐办制。由股东大会选举总理、协理、董 事、查帐等人。每年正月七日,各股东在天津总理处开会一 次,叫做寻常会议。如有重大事件,则由总、协理会同董事, 随时召集股东会议,这叫做特别会议。而实际上启新的经营管理 大权始终操在初期的少数大股东及其后代手里。自启新开办到 一九二七年,由周学熙任总理。(虽然周在一九二四年退了下 来,但总理的职权始终由他控制)。一九O六年,以陈一甫 (原开平矿务局高级管理人员)为驻津总理处坐办。李希明为 驻唐山工厂经理。
            周学熙很注意抓权,他告诫他的后代说:“要搞实业,首 要的是抓权”。他这时在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做官⑤,又委 派了坐办和唐山厂经理,但人权,财权仍紧紧掌握在他的手 中,甚至连一元钱的开支也要由他亲自批示。
            周学熙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启新在开办初 期,负责人都要捐个官,公司门口摆放黑红水火棍和虎头牌。 周学熙来到公司,号房听差要在前喝道,高喊:“总理到!〃 •霎时全体职员都要屏息肃立,与封建衙门一般。在初期的股东 大会上也是周学熙一个人说了算。足见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是 多么森严。
            启新的工人最初来自唐山及邻近各县和山东省农村。机工 来自天津机器局及银元局。工人分里工和外工。里工是公司直 接雇用的工人,必须有保证人才能进厂。其工作是原动、制造、 化验等工种。外工也叫做外包工。公司为了管理方便,将一些 工作地点分散或不十分固定的工作,如采运石料、烤土、推运 灰块等工作分包给包工头,由包工头雇用工人来干。来自唐山附 近的工人在农忙时回乡干农活,农闲期间到厂里做工。包工头 利用这种情况,在农闲期以极低的工资招雇工人,大量开采石 料,留备农忙期工人减少时出卖。山东籍的工人,因花不起路费 很少回家,流动性较小,故而多做发电,水泥烧成这些昼夜不 停的工作。启新创办初期,里工大约有二、三百人。里工每天 工作十小时,加班两小时(按三小时算工资),是两班倒。日 工资标准是:小工两角,大工四至五角。极少数技术工为每天 两元三角。普通工工作满一年,工头认为成绩良好的,日工资 可增加二分,但最多不得超过三角二分。
            启新的前身——唐山细棉土厂产的水泥是“狮子”牌商 标。一九。六年唐山洋灰公司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商 标。一九0七年七月,唐山洋灰公司更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 公司后,仍用“龙马负太极图”商标(俗称马牌)解放后改成 了简单的■马牌〃商标,一直沿用到现在。
            一九0六年至一九一四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掠夺中 国的财富,纷纷向中国内地投资修筑铁路,需用大量水泥,当 时国内水泥厂甚少。因此这一段时间便成了启新水泥销售的 黄金时代。从一九一九年的统计数字来看,启新在国内市场所 销水泥占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02%创办启新的当年就盈利四 万五千四百零二元。甲厂建成后,一九0八年盈利十八万四千 七百多元。一九0九年盈利高达二十四万八千四百多元3股息 红利高达十八万五千多元,为股本的18%。
            由于启新一经创办就得到了高额利润,剩余价值又大量转 化为资本歸启新的大扩充就开始了。
            随着水泥销售量的增加,启新的生产也有所改进,甲厂由 初期的日产七百桶提高到九百桶。到了一九一。年,启新公司 又决定将股本增加到二百八十五万元,老股东可优先入股°当 年又向丹麦史密斯公司购置旋窑二具,原料长圆磨各二具,熟 料圆长磨各二具,煤磨圆长磨各二具,烤煤罐一具及其他附属 设备,并改用半湿法制造水泥。
            一九。七年购进的旋窑为30mxΦ2.1m,而一九一。年购进 的旋窑为45m xΦ2.1m,新购进的旋窑日产达一千二百桶,叫做 乙厂。过去甲厂用干法制灰,掺合原料不很均匀,影响质量, 乙厂采用了半干半湿法,有了改进。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原料掺 合机。
           从动力厂来看,甲厂在初建时,用一台一千马力的二级卧 式蒸汽引擎通过绳轮牵动总轴,以及各部机器。那台往复式活 塞蒸汽机是德国寇利资厂出品。蒸汽系由发热面积为一百五十 平方公尺的拔柏葛水管式锅炉三具发出。用人工加煤,无预热 水管设备,效率很低。
           乙厂建立时,动力厂另选点修建厂房,并添置一千二百 六十千伏安三千伏五十周率三相交流的引擎发电机一台,是德 国西门小产品。引擎仍是德国寇利资厂出品的二级卧式引擎, 用发热面积为二百平方公尺的拔柏葛水管锅炉五具,人工添 煤,.也无预热管等设备。但这时的乙厂窑磨各部分以马达传 动,而不是绳轮传动了,比甲厂有了明显的进步。
正在启新节节发展之际,发生了湖北水泥厂倒闭和日本人索债的情况。该厂设在湖北省黄石市,系由当地绅商集资所 建,开办于一九。七年。该厂在长江中游,控制了东南沿海各 省的水泥销路,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了吉林官钱局款七十万 元,又欠下了日本三菱财团六十万元。湖北水泥厂倒闭之后, 日本三菱、德商瑞记、礼和等洋行想乘机以拍卖为名攫取该 厂。这样势必影响启新的销售市场。可是启新又无力将其收买 下来,于是仿照外国公司的亦法,向社会发行二百万元债卷, 先尽启新的股东购买。对湖北水泥厂用“受托管理”的方式吞 并了。自此,启新的实力大增,湖北水泥厂更名为“华记湖北 水泥厂”,这厂年生产能力约为三十万桶,商标为“塔牌"。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 国对华的铁路投资一下子降了下来,暂时影响了“马牌”灰的销 路。不过由于此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东南沿 海一帯对水泥的需求量骤增,很快启新的“马牌”灰又出现了 供不应求的情况。需求量的增加引起了价格的上涨,一九二O 年左右,水泥涨至十元一桶,比原来的价格几乎涨了一倍。启 新由于荻了暴利,分红达到一分六,即本金的16%。一九二一年 启新又开始了第二次扩充。
           这次扩充,首先添置了两台丹麦史密斯公司产的60 mxΦ2.7m及60mxΦ3m的旋窑各一具,大碾二具,原料圆长磨各 四具,大碾二具,丹式洋灰磨二具,烤煤罐三具,烤料立窑四 具。这次扩充叫做丙厂、丁厂。丙、丁两厂日产水泥两千六百 桶。此时,启新全厂的日产量已达四千七百桶。
           丙、丁厂建立之后,又感到电力不足。此时丙,丁两厂用 为三千紀,但公司只添置了美国造的一千四百竈二千三百伏二 十五周波三相交流透平发电机一具,以及与乙厂同式锅炉五 具,所不足电力暂时由开滦供给。后来购置三千七百五十千伏 安从三千伏降至二千二百伏露天变压器及配电设备一套。这 时,公司因销路旺盛,全力注意水泥产量的增长,对于原动力。
           这种管理混乱及效率很低的情况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到了一 九二六年,为了统一电源増进效率,在引擎发电机旁另建新 屋,添置德国造六千千伏安透平发电机一具,废热锅炉三台。 利用大窑后废剩余热蒸发蒸汽,锅炉购自德国,每台发热面积为 九百平方公尺。这种利用废热发电的方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由于利用废热发电,发电成本大大下降。这项改造完成之后, 全厂用电已完全自给自足。甲厂窑磨也改为马达传动,并将原    ’来的引擎锅炉拆除出售。但此时厂内仍有一部分五十周波马达 在运转。五十周波引擎发电机与二十五周波透平发电机同时运 转,在动力上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在启新第二次扩充的当年,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在龙华 创建了上海水泥厂;以承包建筑为业的姚锡舟在南京龙潭兴建 了中国水泥厂S无锡的太湖水泥厂也开始建设。到了一九二三 年,这三个厂相继建成。由于太湖水泥厂经营不善,一九二五 年被中国水泥厂收买。东南沿海这三家水泥厂的建成出灰,无 疑对启新是个威胁。启新的销售市场主要是在这个地区。于是 启新董事会决定用华记湖北水泥厂的“塔牌力水泥,加上,马 牌〃水泥前后夹击,企图压倒这些后起的水泥厂。
           上海水泥厂的商标为“象牌”,中国水泥厂产的灰是“泰 山牌” 。竞争伊始,启新以三万桶《塔牌"灰沿长江而下,以 每桶低于“象牌"二分银子的价格在上海出售;以“马牌〃灰 每桶高于“象牌力灰二分银子的价格在上海搅动市场。这场竞 争的结果,启新的“马牌"灰在上海的市场上动摇了。此时开    ’始转向打开东南亚及西北的销售市场。
           «马牌〃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    *水泥市场太小。刘鸿生以造火柴为主,水泥的赢利与否,他并不在乎。他本人是工部局的董事,上海水泥厂的水泥主要是卖    %给工部局。可启新的情况不同,启新主要生产水泥a水泥不获 利,肢东们就要闹起来,影响董事们的地位。并且启新水泥在上海出售要通过工部局,这就不如刘鸿生的条件优越了。至于 姚锡舟的中国水泥厂,因为他本人出身建筑业,在建筑业联系 广泛,朋友和徒弟多,因此有一定的市场。一九二五年后,中 国水泥厂日产达两千五百桶,“象牌”与《马牌”曾联合搅动 他的市场,均未成功。一九二六年启新的水泥销量仅仅为八万 零八百五十五吨,是第二次扩充后的最低点。
           启新洋灰公司很早就注意多种经营,以求获得更多的利 润。一九。九年,启新投资三万元,在马家沟建立机器造砖 厂,生产铺地砖、粘土砖、耐火砖及琉璃瓦。马家沟砖厂生产 的粘土砖及耐火砖除公司自用外,绝大部分出售,当时这种机 器造砖业在唐山仅此一家。一九一七年砖厂委托给开滦代办, 一九三二年因启新欠开滦四万七千多元煤款,遂把马家沟砖厂 抵押给开滦。
           甲厂、乙厂建成之后,启新洋灰公司在老厂旧址,即细綿 土厂废弃的窑址上建立了启新磁厂。生产杯盘器皿,卫生器 具、恭桶脸盆及小缸砖,隔电磁头等。一・九二四年六月委托给 启新第一任总技师昆德代办。
           启新机器厂是在机修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二三年 从德国购进了半吨容量的炼钢炉一具,并且有七百五十安培电 焊机,五吨化铁炉,四百公斤空气锤以及剪卷钢板的重要设 备。这个厂除修理制造水泥窑磨外,还能代造各种铁路、矿厂、 水利机关的各种铸钢机件,当时是华北地区的著名机器厂。
           启新经农商、交通部核准,还开办了华记电力厂,用开 滦的电供给唐山、马家沟、林西、赵各庄等地照明用电。经第 二次动力厂扩充后,更名为启新电力厂。启新发电厂经过两次 扩充,发电能力充实后,还对华新纺织厂、铁路工厂供电。同 时将市内用电都改由本厂供给。此外,启新还设有缸砖厂和花 砖厂,制造水泥花砖及建筑砖。
           启新在当时还对大中企业进行大量投资,如秦皇岛耀华玻 璃厂,天津华新纺织厂,唐山华新纺织厂以及后来的湖北华新 水泥公司等等,都有启新投资。至一九五四年公私合营时,启 新共在国内八十四家企业中持有股份。天津实业银行是以启新 为后盾的,这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上印有“龙马负太极图”的图 案,与启新的水泥商标是f样的。
此外,启新还有许多地产。这些土地多办成农场(江南水 泥厂创办前就是农场),一旦办水泥厂的条件成熟,马上安装 机器出灰。这说明启新早就有垄断中国水泥工业的野心。另    ;
外,在湖北水泥厂被启新吞并之前,启新跡地买下湖北水泥厂    .
           周围的山场,使湖北水泥厂无法考虑日后的发展,被迫让启新 代管。对付开滦的英国人,启新也采取了这种办法。它私下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买下了半个唐山的土地,名曰“矿地公司子 这样就控制了开滦的发展,使开滦不得不贱价卖给启新煤炭。
           启新的水泥之所以有竞争力,使用便宜的煤炭是一个重要因 素。
           一九三二年,为了给第二次扩充时购进的三具碾石机,三 具原料磨及一具丹式熟料磨配套,公司又进行了第三次扩充。 这次是用启新机器厂制造的仿乙厂旋窑一具建立了戊厂。自此 启新的日生产能力达五千五百桶,年生产能力达到一百八十万 桶,为二十六年前创办时的十倍。动力厂又装备了一台一千千 伏安的透平发电机。这时的启新仍为中国最大的水泥厂。
四    ,
启新从开始创办到一九三二年,一直是聘用外国技师主持生产的。先是用德国人昆德,后用丹麦人施乐达和金森。其中 昆德与金森任职时间最长。这些外国技师月薪高达两千元。用外国技师是由于技术上需要他们,销售上也需要他们。当时中国初有水泥工业,销售水泥要有权威的外国实验室出具化验证 明。用外国技师与外国实验室打交道自然要方便得多。可这三 位外国技师没有一个人是专学水泥的。昆德是学地质的;施乐 达是学化学的;金森是个中专生学机械的。金森的后台最硬, 是史密斯公司推荐给启新的,他不但做启新的水泥技师,又兼 做史密斯公司水泥机械的推销员。就是在他任启新总技师期 间,启新买了大量的丹麦设备及零配件。
           启新的上层统治机构在创办初期基本上是周学熙的一统天 To到了一九二四年,这种一统天下开始打破。由袁氏兄弟首 先发难,攻击他任用私人,独断专行。从此,启新分为河南派 及安徽派。河南派有袁心武及他的八弟、九弟,唐山工厂的经 理李希明及其子李勉之,李进之,大股东卢木斋及其子卢开 球,老王协理王筱汀及其子王仲刘等。河南派是建立在反周学 熙的独断专行基础上形成的,但他们内部也有矛盾。安徽派由 周学熙及其弟周实之,其侄周叔拽,周学熙的左右手陈一甫及 其子陈范有,还有孙明庭,孙章甫等人组成,这些人主要是周 学熙的班底。
           自一九二四年的股东大会开始,两派正式开战。由于河南 派人多势众,同时李希明又实际控制了唐山工厂,在实力对比 上,河南派显然占上风。一九二七年以后,周学熙的官不做 了,失去了政府这个靠山,就更显得勢孤力单。在一年一度的 股东大会上,袁氏兄弟多怀揣手枪参加,又有卢开環及王仲刘 的破口大骂,这些远不是书生气十足的安徽派所能敌得过的。 所以斗争的结果,河南派取得了胜利。一九三三年袁心武担任 了总经理,王仲刘、陈范有为协理。其实这两派之间多有亲戚 关系,例如王仲刘的妹妹是周实之的儿媳妇,周学熙的妹妹是 袁心武的弟媳妇。
           唐山工厂一直是李希明的一统天下,无论天津总事务所派 来什么样的管理,到了唐山就只能听李希明的。李希明与唐山 地方政府要员及军队首脑都有密切关系。外国技师也多依重于 李希明,如施乐达就是李希明第二次去德国时请来的;昆德的 启新股票是李希明违章用假名给买的。工厂管理是以技术管理 为主,人事管理为辅,只要外国技师不走,李希明就能控制住启 新。他对厂里的事,无论大小,一概过问,即便重病在身时, 也不肯离开唐山,还要躺在床上指挥他的儿子处理工作,一直 到…九三二年病死为止。
李希明死后,厂里各部门仍由李家的人把持。鉴于这种情 况,袁心武、王仲刘、陈范有都想改组唐山工厂的管理机构, 但丹麦人金森不走,改组不成。处在这种情况下,启新的上层 领导决定更换总技师,辞退金森,请来了王涛。
           王涛是上海崇明人,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毕业后曾在姚 氏的中国水泥厂任化验员三年,后来靠自己勤奋学习考上了官 费留学,在世界水泥权威、德国奎鲁教授的水泥研究院里学 习。刘鸿生去奎鲁教授那里请技师时,奎鲁曾把王涛推荐给 他。王涛回国后,姚锡舟也请他去做总技师,他去了中国水泥 厂。当时中国水泥厂有一位德国总技师,是王涛的老师。王涛 在那里无事可做,便应老同学陈范有的邀请来唐山考察。一,九 三二年冬,他考察了唐山工厂,并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其主要 内容是:“一、金森这个人不学无术,连水泥快结这样极简单 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二、厂内积压的零配件太多,按现在的生 产规模,二十年也用不完这些备件。”一九三三年二月启新正 式请他出任副总技师,代行总技师职权,月薪七百元,并辞退 了金森。从此,中国水泥界有了自己的总技师。
           二十八岁的王涛走马上任后,首先遇到的是人事问题。当 时管大窑的技师是李辑五,他是李家的人。总事务所曾给他派 了一位副手,李辑五连办公桌也不给。李辑五本人毕业于上海 同济大学。王涛到厂之后,李辑五攻击王的数学不行,他自己 提出要做王涛的副手,这显然是要架空王涛。于是王涛提出把 李辑五调出启新,否则他就不在启新任职。王涛的要求得到总 事务所的支持,李辑五不甘心,又煽动他手下的技术工人搞请 愿,反对升李原来的副手做技师。这样一来王涛只好请了一位 年轻的德国技师郎亚力来管大窑。郎亚力干了两年,毫无建 树,只好辞退了。
           当时厂内分管理部和技术部,象查工课、文书课、出纳课、 会计课、物料课等都归管理部。生产,化验部门归技术部。管 理部的负责人是管理,技术部的负责人是总技师。王涛未到之 前,总技师与总所交换信件要通过文书课,因而总技师的权力 受到限制。王涛到厂之后,首先安装了一部直通天津的电话, 可以越过管理部行事。随后又委任一位技师做他的技术秘书, 帮他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扩大了活动范围。
           在人事趋于稳定时,王涛在技术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 施。首先,他改进了水泥配方,从东北运进铁矿石掺在生料里 一起磨,解决了水泥的快结速凝问题。现在启新制造水泥时掺 磷矿粉,便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王涛从德国购来了高温炉、显微镜,颗粒级配分离器、高 压渗透试验装置、小型抗析机、小型抗压机、抗冲击装置等水 泥研究设备,加强了水泥的研究工作。
           王涛还请他的老师、德国的奎鲁教授做启新的顾问,月薪 五百元。奎鲁每月都给王涛寄一份世界水泥界的新技术成果报 告来。
           王涛还坚持石灰石及粘土在入磨窑前要过磅,把住计量 关。同时发给看火工质量奖金。他又身体力行,经常去化验室 做滴定试验,有时在午夜时去厂里抽查,防止质量事故发生3 经过王涛的努力,“马牌”水泥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此之外,他还采纳动力厂一位技师的建议,改变了厂内 两种不同的电压和周波并存的状况,统一全厂的用电规格,将 厂内比重较小的三千伏五十赫的电动机全部换成二千二百伏二 十五赫的。动力厂只开一组八千成的机组即可完全满足厂内的 需要,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发电成本。
           王涛未来之前,厂里一直用铁桶装水泥,每桶一百七十公 斤。铁皮由外国进口,厂内设有卷桶机。由宝顺德五金电料行 承包在启新东门外木厂(现启新俱乐部处)专做桶底盖。王涛 到厂后,采用了纸袋包装。纸由外国进口,在北京做成纸袋。 每袋五十公斤水泥,降低了包装成本。
           王涛来厂后基本上造成了以总技师为首的工厂生产技术管 管系统。但也有一些改革没有成功。他曾提出过改十二小时工 作制为八小时工作制,但没能成功。
           王涛在来启新后不久,曾去日本考察过那里的水泥工业。 他认为与启新的技术相比,日本的技术并不先进,如果启新能 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抵挡住日灰的输入。他虽然没有 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日本工业,但他这种敢与日本人一决雄雌的民族自尊心却是难 能可贵的。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也紧张起来。 王涛到启新不久就积极建议启新公司在南京栖霞山建立江南水 泥厂。他认为栖霞山地靠长江,运输成本低,用淮南的煤,燃 料费也不会高,万一华北沦陷,江南厂可不受影响。还有,那 里靠近上海、南京,离销售市场近。公司接受了他的建议,于 一九三三年筹建江南水泥厂。
           王涛首先从唐山交通大学请来了他的老同学,曾经留学美 国、专学冶金的赵庆杰做他的助手,又登报招收了六位技师: 两名是清华大学毕业生,两名是北洋大学毕业生,两名是河北 工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他们都是学机械的。在筹建初期,启 新派去的人都化装成办农场的,待筹备就绪后'王涛便登报让 各国水泥机械制造商报价。报价的结果,德国的立波窑既便 宜,效率也高,王涛便与德商签了草合同。丹麦史密斯公司获 悉后,认为不能失去启新这个老主顾,于是便找到他,提出仍按 原价增加设备。随后王涛又与德,丹双方协商,决定买丹麦的窑磨设备,买德国的电器设备,这样江南水泥厂就省下了许多 钱。
           由于江南水泥厂建在国民党政府的炮台附近,所以不得不 向陆地上深入了许多,因而加重了土石方的工程量,延缓了建设 速度。启新拉了两位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做董事,为政治上的后 台。到了一九三七年底,大窑安装完毕,准备点火试车。
           一九三三年,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 协定”后,日寇更加紧对华北的侵略,建立了“冀东防共自治 政府〃 o启新为了应付这样的局面,特请曾在日本留学、当过 黎元洪秘书的刘俊卿为总视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 即由刘担任厂管理。刘与日军坂垣中将、南大将以及土肥原贤 二等人都相识,所以应付日本人有便利条件。
           华北沦陷之后,上海、南京也相继失守。王涛在上海失守 前,曾请来卡尔•昆德及丹麦史密斯公司的技师,借口江南水 泥厂与德国礼和洋行及丹麦史密斯公司的债务关系,由他们看 守江南水泥厂。在日寇攻陪上海之后,江南水泥厂的人员分别 遣散回家,点火在即的大窑只好放在那里。日宼占领南京后识 破了内幕,强迫启新以低价将设备出卖,拆迁到现在的山东省 张店五零一厂内。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政府通知正在广西建厂的王涛,把 华记湖北水泥厂迁往湘西山区。当时王涛已脱离启新,要迁厂 必须由启新来人主持方可。于是启新派卢开暧与王涛一起主持 迁厂事宜。迁厂的费用由政府担负,自此“华记”加入了官 股。华记湖北水泥厂迁到湖南辰溪后更名为华中水泥厂。由于 地处偏僻,水泥销路不好,一直是开开停停。现在的华中水泥 厂已扩建成国内的中型水泥厂了。另外,启新还与缪云台合 作,建成了昆明水泥厂,由于设备买不到,一直是小立窑生产,这两个厂的经理都由王涛担任。
           “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沦入敌手,启新处境愈加困 难。日商三井洋行在军方支持下,强行包销启新的全部产品, 从中渔利。又一再要求启新接受投资,企图实行吞并。日本驻 华大使馆、兴亚院,开发公司等以启新产量不能满足需要为借 口,多方施加压力,并垄断某些原材料,迫使启新屈服。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启新为了勉强保持自立,不被吞并,于一九三 九年设置北京办事处,安置了精通日语人员与日宼大使馆周 旋。一九四一年八月,由国外购进成套设备,提高产量,满足 了日宼要求。新窑为78mxΦ2.9m,当时叫己窑,现在称八 号窑。这就是启新的第四次扩充。扩充之后,启新的生产能力 达到年产三十万吨水泥。但此后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其它困 难,很长一段时间产量不能提高,达不到原设计能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大片国土成了日寇后方。启新的 原料、燃料都受日寇限制,许多机器配件以及钢材断了来源。 近靈物_资都须报日寇大使馆批准才能获得,维持生产更加困 难。当时日寇对英国人掌管的开滦煤矿实行军事占领,对启新 的控制也愈加厉害°他们派来顾问干涉厂方生产管理,改组了 机构、取消管理,技术两部分治方式,设厂长统一管理。这 时,唐山工厂的厂长是赵庆杰,副厂长是杨知然、杜芝良。总 技师由赵庆杰兼任。由于人心不满,只是敷衍应付。加上设备 损坏,无法补充修理、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所以生产很不景 气。日寇虽多方督促也无补于事。
           在日宼侵华时期,启新职工的生活状况更是异常贫困,食 不果腹衣不蔽体,朝不保夕。因此,职工经常进行反抗斗争。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派伪经济部特派员 来厂接收,责令启新必须改组,然后发还。要求改组的原因是 启新在日寇占领时期有资敌行为。日寇用“马牌〃灰修筑飞机 场和铁路沿线的炮楼,从客观上讲,这就等于帮助日寇侵华。 
           因此,启新总经理袁心武及协理陈范有只好辞职,另一协理王 仲刘在一九四三年病故后就没有增选。
           袁心武及陈范有去职后,赴南京主持江南水泥厂的重建工. 作。启新选举周叔弦为总经理,由伪行政院长翁文源推荐平津 敌伪产业处理局天津办事处处长姒南笙为副总经理,掌握实 权。工厂亦更换了厂长,新任厂长是汪公勤。
           在此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之际,本可振奋精神,整顿设- 备,大搞生产。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不顾人民疾 苦,悍然发动全面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 内熟料堆集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以至一个月只能. 生产两千吨灰,发放职工工资皆有困难。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唐山获得了解放。市军管会立 即派王林为军代表进驻启新。在人民政府大力帮助下,启新逐一 步恢复了生产。对全厂生产设备分批进行了全面检修。又以启 新发电厂为试点,分期分批将原来的两班十二小时制改为三班 八小时制。管理机构也进行改革,撤销天津总公司,改由经理 驻厂直接领导生产事务。生产部门划分为几个车间,分工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清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在经营销售 方面,由原来的自销逐步改由国家统购包销。随着形势的发 展,到一九五四年八月实现了公私合营,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 大道。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曾 先后来厂视察,给全厂职工极大鼓舞。
           公私合营后,启新最初由国家重工业部直接领导,后来由 建筑材料工业部领导,到六十年代下放河北省管辖。唐山工厂 附近的石灰石由于多年采掘,矿源枯竭。于是在卑家店附近域 山勘探新矿源,安装新式开采设备进行开采。厂内新建了石磴 库,装设了吊车抓斗。自一九五六年即废除北大城矿山,通过 铁路运进石磧,供应原料,保证生产。现在仍保持年产五十万 吨水泥(掺混合材)的能力,在祖国四化建设中起着一定作 用。解放后,工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工人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 注释:
           ①摘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系《启新洋灰 公司史料》第四页第十七页。
           ②开滦矿史办公室:《旧开滦煤矿的历史沿章》一文说开 平矿务局早期有“启新洋灰厂〃股份(见《唐山文史资料选 辑》第一辑第三页),这里的《启新洋灰厂〃应是唐山细端土 厂。
           ③摘自:徐景星?《天津近代早期工业》一文,见《天津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一百五十三页。
           ④摘自南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系,《启新洋灰 公司史料》第五页。
           ⑤周学熙在任启新洋灰公司总理期间,担任过清政府的直 隶补用道,直隶通永道,夭津河间府兵备道,长芦盐运使,直 隶接察使。被授予花翎,头品顶戴。在北洋笑阀政府里任财政 总长,被授予一等嘉禾章。——作者



细棉土长之第二窑房


洋灰栈纸袋灌装机


技师王松波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