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公元1644年至1911年, 共统治中国268年。其间,经历了十个皇帝,即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朝。除 了末代宣统朝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没建成陵寝(他死后葬在 北京八宝山公墓);其余九个皇帝分别在河北省遵化,易县建 造了两处规模宏大的陵园,即东陵和西陵。清朝进关之前,在 盛京(沈阳)还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沈阳东陵),清 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沈阳北陵),在辽宁新宾县赫图阿拉地方 建有清代远祖,即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清朝帝王有关 的陵寝共五处,即永陵、福陵、昭陵、东陵、西陵。五处陵寝 建造得各有千秋,其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 就属唐山市所辖的遵化县境内的清东陵了。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占地面积 25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园,整个陵区沿着燕山余脉 昌瑞山而建。昌瑞山为东西走向,正中主峰突起,两侧群峰层 层低下,明朝时,曾在山脊上建有蜿蜒起伏的长城,抚远将军 戚继光曾镇守在这里。清朝建陵时,因长城有碍于“风水”, 朝庭下令拆除了山顶数十里的长城。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 南、北分为两个区域。昌瑞山以北,山连山,岭套岭,直至雾 灵山,’与承德、兴隆、密云接壤,称为“后龙"0在“后龙" 区域内,设有内、外火道及汛拨,由众兵看守,保护着“后 龙“的树木,防止山洪,野火对陵区的侵袭。昌瑞山以南,群 山环绕着四十八平方公里的陵区,称为“前圏” 。这里共有十 五座陵墓群,其中;皇帝陵五座、皇后陵四座、妃园寝五座、 公主园寝一座。这些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陵园,金碧瓦顶、 白栏红墙,都建造得十分恢宏秀丽。
五座皇帝陵中,孝陵建造得最早。孝陵是清世祖章皇帝 (顺治)的陵墓。规模最宠大,它北起昌瑞山主峰之下,南达 金星山,其间长达5500米。在这条陵区的中轴线上,由一条宽 近12米的砖石甬路将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石象生、 龙凤门、神路桥、神道碑亭直至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 等大大小小凡十座建筑物贯穿起来。
石牌坊,是陵区最前面的标志物,它是以木结构的手法, 全部用清白石料建成。呈现出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上,刻 有旋子彩画的图案,在六根柱子的夹杆石上,浮雕着云龙戏 珠,双狮滚球.奇花异兽等图纹。这座高13米宽32米的石牌 坊,虽然周围群山环绕,依然显得气势宏伟。
石牌坊前面就是一座单檐虎殿式的大红门,三个门洞,这 不仅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清东陵的总门户。在大红门两侧,环 绕着近20公里的风水墙,圈住了整个陵园。在清朝统治时间, 在风水墙外还设有红、白、青桩和界石、界牌,即十里官山的 风水禁区。如果百姓误入禁地,轻者打罚,重者立地杖死。如 今,这宠大的皇家陵园,风水禁地,已辟为中外人民的游览胜 地了。
进入大红门,在甬路(神道)东侧有座殿宇叫具服殿,是 皇美、王爷等人谒陵休息换衣服的地方,也称做更衣殿。顺着 神道向北,正当中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大碑楼,称为神功圣 德碑楼,在这重檐歇山式碑楼内,有一个石兽驮着一统石碑, 碑身刻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述着帝王一生的功绩。碑下的石 兽叫巔质(音必戏)也称“霸下"。是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 子"之一,此兽儿似海龟,力大无穷,凡是重大石碑均由它驮 着。像这样的神功圣德碑并不是哪一个帝王都能树立,娜一位 皇帝如果失去尺地寸土就立不了功德碑。清朝到了道光年间, 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割地不止几尺几寸,根本无资格立 碑,可是道光皇帝竟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的功德比起列祖列 宗来,远远不如,若为自己树碑则被后世子孙议论耻笑,并下 令自道光朝起后代子孙再也不立神功圣德碑了。清朝十帝中, 只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立有功德碑,其中有 三处在清东陵。
在碑楼外,四甬各立一个华表,华表也叫擎天柱,历史较 久远G早在尧舜时期,皇宫门外设“谏鼓”,后来改为“诽谤 木”,专供百姓申诉意见,以示广开言路之意。至秦始皇统一 天下时,废止了华表,汉朝以后又在宫殿前树立华表。至明. 清,华表已演化为雕龙石柱了。石柱上穿一云板,顶端承露盘 上蹲一石兽,名叫“望天狙”。这华表一组是四根,北面一对 华表顶上的“望天狐”?也叫“望君出”。因为石兽面向皇宮 里?希望皇帝不要久居皇宫深院,要经常到外面去体察民情; 南面一对“望天务。面向皇宫外,叫做“盼君归力,期望皇帝 莫贪恋湖光山色,应及时回宫治理朝政Q不管“望君出” “盼 君归”,都是美化帝王的一种传说而已。像这样造型精美的华 表,在东陵就有三组,共十二根,这也是明、清各处建筑中华 表聚集最多的地方。
神功圣德碑楼北面,有一座天然的山峦,遮挡住去路,形 同影壁,故称影壁山。神道向西绕过影壁山,在神道两侧井然 有序地排列着十八对石人石兽。统称石象生。人们也常称石象 生为“翁仲” o这个典故出自秦朝一位名叫阮翁仲的武将。因 为他征服过匈奴,屡立战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感念他的功 劳,特在咸阳宫司马门前立了一尊阮翁仲的铜像,当匈奴再度 入侵时,见了这尊铜像即望风而逃了。后来凡陵墓前所建造的 石人石兽,统称翁仲。孝陵的石象生(翁仲)十八对。排列的 顺序是:狮子、狡猊、骆驼、大象.麒麟、马,一立一卧各二 对,武将,文臣各三对,如同仪仗队一般,终年守护着陵墓, 十分威武雄壮。在明十三陵只有一组十八对的石象生,清东陵除 孝陵一组十八对石象生外,景陵有五对,裕陵有八对,定陵有 五对,总共三十六对,这些石象生都雕刻得十分精美,从石象 生的数目来看,居明,清各陵的首位。
石象生往北,穿过龙凤门,经由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 三孔桥,一直通达孝陵的明楼和宝顶。按一般规律是"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在帝王的陵园中则不尽然如是,为了增强陵墓 内庄严肃穆的气氛,虚设了许多道路,又虚架了许多桥梁。淸 东陵通向各陵的神道,故意修得弯弯曲曲,从孝陵主干路上分 支到各陵宽近十二米的砖石神道长达一万多米,是举国罕见的 神道。清东陵还设置了近百座各式各样的石桥,其中最别致的 要属孝陵的七孔桥了。这座桥身,长达百米,不仅桥的造型如同 长虹,桥下孔数也最多。尤其是桥栏板,选用了一种特殊质料 的汉白玉石,用手轻轻一敲石栏板,居然可发出金钟银铃一般 响声。因为石料中含有百分之五十的含铁质方解石,所以按照古 代“宫、商、角、徵、羽的音律来定名,这座桥也叫做“五音桥, 孝陵的神道碑亭座落在三孔石拱桥的北面,在孝陵的隆恩 门内,依前朝后寝的规制,建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供祭祀时 用。皇帝、皇后的灵牌供奉在隆恩殿内,祭祀时请出神牌,安 放在宝座上,还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陵寝门以后的明楼. 宝顶、地宫,是安放棺椁的地方。皇帝、皇后忌讳■死”字, 按生前寝宫之制,把安放棺木的地方,称之为寝宫。
孝陵地宫中,埋葬着顺治皇帝和二个皇后,顺治帝爱新觉 罗,福临,在位十八年,死时二十四岁。这位年轻的皇帝死于 天花,曾在景山做道场,是火化后才将骨灰罐子葬于孝陵地宫 之中。随葬的两位皇后,都是后封的。一位孝康章皇后,是顺 治帝的妃子,只因她的儿子袭承了皇位,这位康熙帝的生母才 被封为皇后。另一位孝献端敬皇后,比皇帝早死一年,因为得 到顺治帝格外宠爱,死后破格追封为皇后。实际上她只是一位 皇贵妃,由于她姓董鄂氏,却招致文人墨客编造出一段“董小 宛”的故事来。董小宛与董鄂妃本不是一个人。董小宛是南京 的名妓,十九岁时嫁给了一位扶明抗清的文人,即江南才子昌 襄(辟疆),当予亲王多铎打到南京,将南明小朝廷灭亡之 后,南明的文臣、武将纷纷投降。昌襄坚决扶明抗清,带着他 的爱妾董小宛隐居于乡间,后来到处流离董小宛竟病死于路途 之中。董小宛根本没进入皇宫。当萤小宛死时已二十八岁了,其 时顺治帝才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孝陵东边的陵墓内,埋葬着顺治皇后,相传皇后陵无名 称,只依据皇帝陵名及方位来定,因皇后陵座落在孝陵的东侧,
故名孝东陵。这座陵园内共埋葬有二十九人。其中一个皇后、 四个福晋、七个妃子、十七个格格。尽管在名目上不同,其实 都是顺治皇帝的妻妾。因清初后妃制度没有定,这里的■格 格”泛指贵族家的小姐,入葬时还保留着她们娘家的称号,后 来的格格则限于皇族的小姐,帝王的女儿的专称了。福晋本是 满蒙贵族的妻妾的专称,即夫人的意思。孝东陵内,明楼宝顶 下埋葬的皇后为蒙古科尔沁人,姓博尔锦济特氏,顺治帝死时 她才二十二岁,由于她曾抚育着康熙皇帝,所以当她七十七岁 时,陵园也建造得较华丽,在这位孝惠章皇后陵墓的周围,分 布着众妃十福晋等的坟头,这是清东陵建造的最早的一座皇后 陵。
孝东陵的东南是景陵。这是清朝第二代康熙皇帝的陵寝,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哗,在位六十一年,死时六十九岁,他一生 在武功文治上都有很大成就,尤其在抗击沙俄入侵、收复台湾, 对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被誉为封 建社会中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这座陵内共埋葬有 六人,其中随葬有四个皇后,一位皇贵妃。
景陵的东侧是景陵妃园寝,其中埋葬着康熙的四十八个妃 嫔和一个阿哥。一提四十八妃,人们就会联想到“三宫六院七十 二嫔妃”来,清朝的后妃制度至康熙年间才定制,从皇后到妃 嫔共分八个等级,而且在同一时间内各级妃嫔均有定员。皇后. 一个、皇贵妃一个、贵妃二个、妃四个、嫔六个,贵人、常在、 答应无定数。清朝十帝中,康熙皇帝后妃最多,他共有五十五 位后妃,也没达到七十二位。陵园内四十八位各自为券,各有 一座地宫。那位阿哥,本是皇帝的第十八子,皇帝没有封号的 皇子均称为“阿哥”。
景陵妃园寝东侧,一座十分秀丽的陵园中耸立着两座翠绿 色的明楼,这里埋葬着康熙皇帝的两个妃子,陵名叫景陵双妃园 寝。为什么这两个妃子单独建了一座陵园呢?传说,这两个妃 -子长得非常漂亮,武艺高强,曾随康熙帝出征,深受皇帝宠 爱,所以死后才享有优厚待遇,单独修建了一座陵园。更有甚 者,说这里埋葬的双妃是康熙的亲姐姐,还编了一套顺口溜, 说清朝皇帝“头顶飞禽羽,身穿走兽衣,父子不同姓,姐弟配 夫妻"0指责皇帝乱伦,实属无道之君。考证一下历史上的记 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这座陵是乾隆年间兴建的,所以与 乾隆皇帝是有着关联的c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小时候跟 随父母居住在雍王府。一天,康熙皇帝来到雍王府,在牡丹台.淑 前见到了十二岁的皇孙弘历,正在背诵周敦颐的名篇“爱善 说”,很受康熙帝赏识,决定把弘历带回宫中读书。这十二务 的孩子,离开亲生父母,他的起居饮食总得有人照应,于是康 熙帝就命这两位年轻的妃子照料弘历的生活了。后来,当乾隆 登极称帝时,双妃还都健康地活着,为报答双妃抚育之恩,破 格为双妃另建了陵园,、所葬的淳怡皇贵妃与憲惠皇贵妃,尽管 .二人死期相距二十五年之久,其所建之明楼、宝顶却建造得一 模一样,至今仍十分瑰丽壮观。
景陵双妃园寝东侧,为道光皇帝宝华峪陵园的遗址,残灰 断瓦遍地皆是。道光皇帝遵照其祖父乾隆皇帝所规定的陵寝 “昭穆“相建之制,在这里早修好了陵墓,第一位皇后已葬入 地宫。时隔不久,竟以地宫渗水为由,将陵园拆迁到西陵,重 建了一座慕陵。这里的残砖断石大量被用在咸丰皇帝的定陵 了。这里只存一片灰夯遗迹。
在道光陵遗址的东南,有一带山风叫做双山峪,这里建有 一座惠陵。里面埋葬着第八代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他是慈禧 的亲儿子,死时十九岁,这位同治皇帝无有儿子,清帝断后自 本朝开始,按规制应在宗室内C字辈内选拔一位继承人。 慈禧为了揽权,居然让同治帝的堂弟载滝来袭承了同治的皇 位。这载湖本是醇亲王奕懐之子,也是慈禧之妹叶赫那拉氏所 生,实际是慈禧的亲外甥。这样一来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竟 成了皇嫂,慈禧对她百般刁难,阿鲁特氏忍受不住慈禧的虐 待,开始吞金自杀未遂,最终绝食而亡。她与皇帝死期相距不 足一百天,后来夫妻合葬在惠陵地宫了。按“昭穆”之制,惠 陵应建在西陵,在慈禧的授意下,选遍了东,西陵四处,才定 在双山峪建陵,而且规定了陵园不设石象生。不建神路,这座 帝陵在诸陵中较逊色。
惠陵东侧即惠妃园寝,里面埋葬着同治皇帝的四位皇贵 妃,其间最晚的一名皇贵妃是1935年入葬的。辛亥革命之后24年 怎能还把皇贵妃埋入皇陵呢?因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 了清王朝的统治,在对待宣统皇帝及清皇室人员还是十分优待 的。让溥仪居住在紫禁城内乾清宫以后,每年给大量银两,还 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所以溥仪在宫中也搞了一些复辟活动。 一直到1924年首都革命,冯玉样逼宫,溥仪才被迫逃往天津, 先后居住在&张园”、“静园〃,又与日本军国主义勾结, 1932年在东北当了傀儡皇帝。1933年日本军国主义以替“伪满 洲国”溥仪皇帝守皇陵为借口,将日本宪兵,满洲国兵开到了 东陵。实际上整整统治东陵人民十三年。在陵墙外的马兰峪镇 上,居然设有日本领事馆,日本宪兵队、东陵地区管理处等机 构,其真正用心,是一支侵略华北的先遣军。1935年最后一位 呈贵妃死于北京宽街麒麟碑胡同,是用汽车拉着棺棒和花圈到 东陵入葬的。
座落在陵区风水红墙外,距孝陵向南十里地的昭西陵,十 分引人注目°这里埋葬着顺治皇帝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她 是蒙古科尔沁地方,寨桑的女儿,本是清太宗的一位妃子,称 做永福宫庄妃。后来因为她的儿子接了皇位,而被封为孝庄文 皇后。关于这位皇后有许多野史传说,有人说:这位皇后作风 不好,曾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袞,所以她死后,不让她棺椁回东 北昭陵与丈夫合葬,单把她葬在风水红墙外面是惩罚她,令其为 子孙们当门卫,看守着东陵的大红门。关于“太后下嫁”,多为望风捕影之说,是缺乏论据的。这座陵为什么建在红墙外有 两点依据:第一,皇太后留有遗嘱,她说皇太极早已葬入昭 陵,因“卑不动尊”,不能再启地宫之门,达不成“合葬”之 目的,故要求葬在孝陵附近。康熙皇帝遵旨,在孝陵正南选择 了一处高地,建立了 "暂安奉殿”,将皇太后棺椁寄存在大殿 之中。第二,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于雍正二年建成,雍正三年皇 太后棺椁安放在地官,是时,定陵名为“昭西陵"。皇后陵本 无名称,是按皇帝陵的方位而定名目。因座落在昭陵之西侧, 故名“昭西陵”,这两陵属一个系统,用一道红墙相隔,以示 区别,完全是尽情合理的。
在孝陵的西侧,胜水峪地方,建有清朝第四代皇帝爱新觉• 罗・弘历(乾隆)的陵墓,名叫“裕陵"。乾隆皇帝在位六十 年,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死时八十九岁,不仅是中国封建社 会掌实权最长的帝王,也是年龄最长的一位。在他执政的六十 三年零四个月中,从武功文治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裕陵是在 国家富蔗,国库丰盈的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始建.直至乾 隆皇帝死时,历经了五十多年的时光,毫银二百三十多万两。 所建成的陵园,其豪华居清代帝王陵之首位。乾隆皇帝生前酷 爱文艺,在陵园的隆恩殿内陈设有名贵的书画、金银玉翠古 玩,可惜这琳琅满目,价值连城的珍宝在战乱年代均已散失了。 如今在裕陵内还可以见到乾隆皇帝的地下宫殿,这座地宫由九 券四门组成,进深54米,落空面积372平方米,在墓室的券顶 四壁,布满着精美的石雕和经文,其中所雕的八大菩萨、四大 金刚,五方佛、五欲供以及阴刻的梵、番经咒三万多字,都刻 得遒劲有力,技艺精湛。地宫内雕刻一项就用了三年多工时, 工银一项就用了一万两白银。这座地下宫殿既是一座石雕艺术 宝库,也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在全国各处陵墓的地下 宫殿中是手屈一指的。
裕陵地宫中共埋葬着帝、后、妃六人。在皇帝陵中为什么合 一葬着五位后妃呢?并非殉葬之故。那么为什么在乾隆皇帝四十一 位后妃之中,偏偏这五位与皇帝葬入一处呢?这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第一,这些后妃必须死在皇帝之前,因为等到皇帝一 死,四道石门封闭,砌死金刚墙,填平墓道,永世不再开启; 第二,这些后妃必须是得到皇帝喜爱的。那个失宠的皇后乌喇那 拉氏,尽管死在皇帝前面,也不得葬入这座地宫。随同乾隆皇 帝葬入地宫的有:孝贤,孝仪皇后,慧贤、哲悯、淑嘉皇贵妃。
裕陵西侧为裕陵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初号 “妃衙门〃,乾隆二十七年因为要葬入一位皇贵妃,又命名为 “纯惠皇贵妃园寝"o至乾隆皇帝葬入裕陵,才定陵名为“裕 陵妃园寝"。这座陵园内共葬有三十六位后妃,最晚的一位莒 妃是道光三年入葬的,前后入葬后妃经历了七十七年之久。善 史中所谓“乾隆废后”的乌喇那拉皇后,因随乾隆帝四下江南 时,得罪了皇帝,故而死后被葬入妃园寝之中。在乾隆皇帝众多 妃嫔之中,有满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的女子,还有一魚 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女子,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身上不用扇 香料即可散发出奇馨异馥,故而称做“香妃〃。
裕陵妃园寝西侧,并列着两座黄瓦盖顶的皇后陵。西面是咸 丰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东面是咸丰懿贵妃即慈禧皇太后 的菩陀峪定东陵。自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五年(1879 年)同时兴工,同期完峻。各用了二百多万两白银。可是,慈 禧并不满足,光绪七年慈安暴亡,从此慈禧独揽大权。她于 1895年下令将菩陀峪定东陵拆除重建,严令原材料丝毫不得牵 就。这一年正值甲午战后,国家大量赔款,国库空虚,又遇全 国性旱灾,正是民不聊生,俄殍遍野,而慈禧全然不顾。那重 建后的慈禧陵装修的豪华,不仅居明清各陵之首位,就连明、 清二十四帝所属的紫禁城内,也无有这等豪华的场面。慈禧陵 •三殿的门、窗、梁、柱,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内壁雕砖 花墙与梁杉和玺彩画,混为金箔贴饰,仅贴金一项就毫用黄 四千多两。慈禧死时74岁,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权达48年之. 久。为满足其权欲,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板上,雕满了 “凤引龙”的图案。慈禧死后葬入棺内的价值连城的珠宝,以 及三殿64根柱子上盘绕的鑿金金龙,均于1928年被大军阀孙殿 英盗走。
裕陵妃园寝西侧,并列着两座黄瓦盖顶的皇后陵。西面是咸 丰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东面是咸丰懿贵妃即慈禧皇太后 的菩陀峪定东陵。自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五年(1879 年)同时兴工,同期完峻。各用了二百多万两白银。可是,慈 禧并不满足,光绪七年慈安暴亡,从此慈禧独揽大权。她于 1895年下令将菩陀峪定东陵拆除重建,严令原材料丝毫不得牵 就。这一年正值甲午战后,国家大量赔款,国库空虚,又遇全 国性旱灾,正是民不聊生,俄殍遍野,而慈禧全然不顾。那重 建后的慈禧陵装修的豪华,不仅居明清各陵之首位,就连明、 清二十四帝所属的紫禁城内,也无有这等豪华的场面。慈禧陵 •三殿的门、窗、梁、柱,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内壁雕砖 花墙与梁杉和玺彩画,混为金箔贴饰,仅贴金一项就毫用黄 四千多两。慈禧死时74岁,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权达48年之. 久。为满足其权欲,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板上,雕满了 “凤引龙”的图案。慈禧死后葬入棺内的价值连城的珠宝,以 及三殿64根柱子上盘绕的鑿金金龙,均于1928年被大军阀孙殿 英盗走。
定东陵西侧是定陵妃园寝,里面埋葬着咸丰皇帝的十五位 妃嫔,在陵园中央最大的一座墓内埋葬着丽妃。她是咸丰皇帝 的宠妃。咸丰皇帝死后,两宫皇太后谕旨:丽妃侍奉皇帝多年 又诞育大公主,特令晋为丽皇贵妃。同治十三年,封为丽皇贵 太妃,光绪十六年死,卒年五十四岁。丽皇贵太妃死后追封为 庄静皇贵妃。
定陵妃园寝西侧是咸丰皇帝的定陵,咸丰帝爱新觉罗・奕 喧,在位十一年,卒年31岁。1860年英法联军进京时,咸丰帝 与后妃等出逃热河,第二年病死于烟波致爽殿。咸丰定陵因用 了道光陵宝华峪遗址大量青砖与石料,陵寝工程质量低劣。陵 内合葬着孝德显皇后。
在整个陵区外围,原有王爷,皇子,公主,保姆园寝十多 处,至今较完整的还存有一座道光皇帝的公主陵,座落在马兰 峪河东许家峪,这座陵园内葬有二个皇子,二位公主,都是些 小孩子,陵园名为瑞悯固伦公主园寝。
整个清东陵,周围群山环绕,风景异常秀丽,登上陵寝的 明楼宝顶,可以居高临下,把四十八平方公里的美景尽收眼 底,近观金碧殿宇辉煌灿烂,远眺苍山树海郁郁葱葱,是一种 美的享受。清东陵十五座陵园,二百多座单体建筑,布局严 紧,主次分明,高低有差3也是研究清式宫廷建筑的好课堂。 这里从公元1663年葬入第一 •代皇帝至1935年葬入最后一位皇贵 妃,其间长达272年,共埋葬了帝、后、妃、皇子、公主161 人,整个清东陵一方面反映出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生活的一个侧 面,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