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市市志办公室主任李继隆,从1982年春天从事修志工作至 今,15个春秋中勤奋笔耕,撰写出《丰南县志》、《可爱的丰南》、 《丰南史志资料选编》(1-3辑),与他人合编的《河北市县概况》、 《唐山经济发展概况》、《冀东名人传》、《唐山概览》、《中国古代戏曲 中的公案侠义故事》及方志论文40余篇,达200多万字,为北京、 '天津、河北省60多个县、市评审志稿,写出评论文章60余篇,达 80万字,其中《丰南县志》荣获河北省第三届(1988—1990)社会 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工具书类一等奖,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 等奖。《举世闻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一文在省文史资料十年成果奖 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正确地记述历 史的现状》被中国地方志协会选为学术年会优秀论文。1993年9月 6日《丰南县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中荣获二等 奖。
他本人1988年激评为副编审,全省11名,全唐山市第一个。 1988、1991、1993年连续被评为河北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8、1989、1990、1991、1995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晋升一级工 资、记一等功、模范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奖励,1991—1997年三次 被评为县级科学技术拔尖人才,可谓血汗换来硕果累累。
一
1982年春天,当领导让他参与县志编纂工作时,他正在组织部 工作。他毅然服从了组织决定,从党的需要出发,以革命事业为重,愉快地接受了修志工作。
修志工作是个苦差事,县志办是个一无权,二无钱,三无物的 清水衙门。有人甚者说他“不会来事”,领导不重用才让他修志,尾 “步步下降",越干越“抽巴”。面对这些闲言碎语,他置之度外,不 计个人得失,说:“县志办没油水,正是它的高尚与光荣所在,任何 崇高事业都要伴随着艰苦。请客受礼有油水,都是耻辱!”他认为, 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光想个人捞油水,如果我们的革命先烈和老前辈 都想“捞油水",哪里还有民族的解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领导把修 志任务交给我,正是对自己的信任与重视。一位和他特别要好的朋 友语重心长地劝他:“你修志一陷十年,失去了人生黄金时代,和你 同龄的大学生中,条件不如你的都提拔了,就是和你同在组织部的 人也都安排了重要角色,现在你已经步入老年,再不会有提拔的机 会了,你难道就不后悔么?"李继隆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但不后悔, 而且很庆幸。如果说有后悔之处,那就是早年没学方志知识,适逢 盛世修志,任重而道远,这是百年不遇的事业,让我担此重任,这' 不是历史的机遇吗?这不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吗?"
李继隆虽然文史功底深厚,但他深知对方志知识知之甚少,便 一直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修志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文字工程浩 繁,作为一个主编更是难上加难。他自信“勤能补拙,以笨鸟先 — 飞"的毅力,读万卷书,到处求师拜友,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几年来他认真学习了《文史通义》、《修志十议》、《方志学》、《中国 '方志学通论》等12部地方志专著,并粗读了《中,国通史》、《中国近 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还涉猎了二十五史。从而对中 国地方志的瑕源、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为编 修县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征集编纂资料,.他身先士卒,凡在本 市境内多半是骑自行车走访查询,有时一日往返百余里,他都不觉 劳乏。1984年到唐山市公安局查档,时值寒冬,档案室尚未生火,寒 气逼人,但他为了取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每天坚持8小时抄写档 案,手冻麻木了,揣揣袖取暖,脚冻僵了,就地踏步,就这样一连8天,他一人就抄了 10万余字。
盛夏夜晚,人们大都在户外纳凉聊天,而他却闷在室内改稿子; 严冬之夜,人们有的玩麻将,看电视,而他却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 为了修志事业,他忘却了休息,忘记了个人,老伴看不过心疼地劝 他:“搞县志我不反对你,可也不能把老命搭上啊!"他却笑着说: “我的身体壮如牛,离卖命还差远着呢。'‘
1989年年底,也是志稿将要出版的日子,李主编在省城校稿,每 天都坚持到深夜一两点钟,1990年元旦那天,当人们围坐在电视机 旁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时,他正欣然校完最后一篇志稿,竟不知 早已是旭日临窗了。
对于节假日,他更是充分利用,从1986年开始,-他几乎没有歇 过星期天,每年仅加夜班就在250天以上。他历来以身体素质好而 工作起来不再乎,但由于过度劳累,耗伤心血,长久伏案,缺少运 动,久而久之造成心律过缓,曾犯病休克两次,有一次,他竟在厕 所小解时跌得鼻青脸肿,幸而被人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医生告诫他这是冠心病征兆,是男性更年期的表现,千万要注意自 己的身体,不要疲劳过度。李继隆仍未挂在心上,照常坚持工作。
由于一心扑在修志上,家里的事情根本无暇过问,两个孩子都 是工人,因企业生产不景气不能保证工人开支,有时只开生活费,有 点门子的都先后调动工作。孩子们也想求他调动一下工作,对他说: “你就知道修志,• 一点也不管我们,哪个父亲像你这样?你的学生有 的当组织部长、劳人局长,找找谁不行啊!”他严肃地说:“都往好 的单位调,那坏的单位谁呆呀!在哪里干好了都一样,事在你自己 干吗。如果思想品质不好,就是到了好单位也不行。"老伴也不满地 说:“这是你的家,难道你是在下饭馆住旅店吗?心里想的,嘴上说 的,连做梦都是县志。家里油瓶子倒了你都不扶!”他笑哈哈地说: “等我退休了你就当下饭馆的。”
1992年秋天,李继隆的妻子有病卧在床上,那时他正在大名评 稿。九旬老母忧心盼子,当李继隆一踏进家门,此情此景,不禁使他内疚,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语,就忙着操 持送老伴去医院。老伴住院检查,一经发现是胃癌,李继隆这才不 得不留下陪伴着老伴。一直到病情稳定,他此时此刻仍不忘志稿,老 伴病情好转出院的第二天,他又照常投入工作了。他何尝不爱自己 的妻子?妻子几十年含辛茹苦为他侍候了两个老人,折育了四个孩 子,吃尽了苦头,他深深地感到欠妻子的太多了,但他又考虑,这 毕竟是个人私事,修志事业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大事,小事应服从于 大事,这个道理他牢记终生。
二
修志是周期性很长的工作。从一开始,李继隆就非常重视宣传 工作,他不但编辑了《丰南史志通讯》、《丰南史志资料选编》(1- 3辑)约100万字的文稿,还“不甘寂寞”,主张修志为现实服务。丰 南县有传统的猪鬃加工业,80年代初期一直不景气,属唐山外贸的 猪鬃工厂,年年亏损。基于这个现实,好多乡镇不敢经营猪鬃加工 业。李继隆搞猪鬃加工业的历史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村办和个人 办的猪鬃加工业却大有利润,于是他通过调査研究写了《丰南县猪 鬃加工的生产状况》一文,调查报告受到了县委和乡镇企业局领导 的重视,规定出发展乡镇猪集加工业的实施办法。到1990年,全县 已发展乡镇猪鬃加工业400余家,年获利平均700万元。另外对治 理草泊水库,恢复生态平衡,恢复传统的出口产品——毫梨提出了 意见,都得到了县领导的采纳并付诸实现。
1988年以后丰南被确定为开放县,为配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他和同志们编写了《丰南资源及名优土特产品》小册子,为本县24 万亩沿海滩涂的开发做了重点介绍,过去沿海滩涂是不毛之地,但 是它具有土壤肥力最高,尤其是磷、钾含量居全县之首,应列入大 力开发的范畴。.到1995年已开发稻田18万亩,亩产千斤以上。
1987年,李继隆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协助广播电视局写岀反映全县面貌的电视脚本《润泽丰美的地方》拍摄成电视片在县电视台 播映,受到观众的欢迎,被评为唐山市特别奖。为配合县志出版,他 还组织了一次“知我丰南爱我丰南百题知识竞赛”,县委书记和县长 主动提出当顾问,宣传部、文化局、精神文明办也都参与了此项活 动,同时在县电视台进行五次“丰南县情知识讲座"。从出题撰稿到 登台讲解,都由李继隆亲自担当,他还利用志书优势,积极为全县 经济建设服务,•把本县在外地的地师级以上干部及副教授级以上的 专家学者编成小册子,提供给县政府,通过和这些人员联系引进资 舍上亿元,引进项目58项,通过县志搭桥,丰南与日本久喜市结成 友好县,洽谈合作项目4项。
李继隆利用志书优势,积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热情,感染 了县领导,使他们认为县志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两个文明建设离不 了的一项重要工作,使他对县志刮目相看,把修志工作提上了政府 的议事日程,给县志办提供了许多方便,诸如办公、经费都给予方 便。并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把修 志作为一项内容,县委书记王士义曾这样评论:“县志办人少干事多, 为丰南立了一大功。'‘
“老骥伏栃,志在千里”,李继隆在修志过程中,还以旺盛的精 力投身于赵县、宁河、正定、雄县等60多个县市的志稿评审工作, 写岀稿评文字达80余万字。1990年12月18日至1991年3月4日 这两个半月中,他就评审了阳原、沧县、蓟县三部志稿。特别是在 蓟县评稿会上使天津市及各县志办的同志们很受感动。南开大学来 新夏教授、中国地方志协会秘书长郦家驹和中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 长左健同志,对他20天时间看完一部140万字的蓟县志稿和写出两 万字的稿评意见也感到惊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李继隆对修志 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最恰如其分了。他努力向志坛高峰攀登,他 多次参加了全国性学术论文研讨,1989年参加了岳阳召开的学术研 究套,其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1991年他参加了武汉华夏地方志研 究所举办的“全国第二次市、县修志经验研讨会”,他撰写的《浅谈 如何提高志书政治质量》的论文被收入《市县志编纂经验》第二辑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95年,他撰写的《丰南县志出版后的系 统工程》被收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论文选》一书。他 的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方志学家辞典》和《中国志坛群星》。’ 李继隆正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修志工作中再创辉煌。一部更 翔实、更丰富的《丰南续志》即将奉献给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