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
没有名声显赫的荣誉
在丰南市稻地镇唐柏路旁有一家木制品厂 名字丰南木制品 厂。该厂成立于1990年,投资150万元,占地21亩,车间建筑面 积2500平方米。全厂拥有职工40多名,拥有带锯、圆锯、平刨、压 刨、旋床、喷漆一整套流水作业生产线。自建厂以来,七年迈了七 大步,七年跨上了七个台阶,在木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条件下,厂 长耿国存和他的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合力,埋头苦干,千方百计为 企业生存谋划着。企业产品走出了本镇,流向了丰南市及唐山市。产 品从办公家具、民用家俱到各种包装箱、室内外装潢,应有尽有,深 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建厂7年共创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 元,企业连年被镇、市评为先进集体,银行系统AAA单位,被唐山 市市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耿国存本人也多次评为出席市、 镇的先进生产者、先进个人。
初夏的季节,阳光明媚,大地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我骑自行 车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木制品厂厂长耿国存,由于是初次拜访这位厂 长,加之采访前没有预约,真恐怕耿厂长不在厂,我心里有些不安。 已经上午9点多钟,我通过门11大爷的指点,朝着厂长办公室走去。 门开着无人,我暗自思量,别白跑一趟啊,信步朝一排排厂房走去, 刚走不远,迎面走来一位瘦高个,挺精神的人,我试探问了一声:是, 耿厂长吧!他笑着说:正是,有事吗?我走上前去和他亲切的握手, 叙说了我的来意。他热情的把我领进了办公室,耿厂长今年四十八 岁,中等身材,精神抖擞,举止干练,眉宇间显示着成熟和深沉,嘴 角处透着刚毅和顽强,我们一谈话,就有一种亲切感,笔者仅凭直 感,就知道他是一条从坎坷不平道路上摔打岀来的汉子。从眼神流 露出一股任何困难也会在他面前却步的神情。耿厂长说话有一是一, 心直口快,没藏没掖,农民中蕴育的一种淳厚老诚,是没有架子的 厂长。我们边说边谈,这时,我抽出笔来刷刷的记录着。一开始,他 只讲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上的事情,他没有讲自己在企业成长中的作 用。我漫无边际的问,从他的家庭、青年时代,所有一切一切的事气 这时,耿厂长被我所问及的事情感染了,他头脑里开始通动了,他 在思索,他在沉沉的回忆之中,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坎坷人生:
耿厂长从小在唐山市长大,正当他十八岁时,经历了众所周知 的灾难性的“文革",一个出身不好的后代子孙,更不能幸免,他和 父母兄弟姐妹被轰回了老家。当时的情形,在他的头脑里震动很大, 他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磨难,他长成 了大小伙子。他在生产队里劳动,默默地在想:什么是个出路? 70 年代,正是农业学大寨高潮,干别的都属于资本主义,可他认准了, 人没有本事,吃不了饭。他悄悄和邻居木匠老师傅讨教,从牙缝里 省吃点,个人攒了几块钱,到集市上买了块木匠使的刨刃,自己学着了掏了把刨子,又买了几根锯条,自己学着做锯弓子。就这样一 点点置买了套木器家具,又托人到唐山市新华书店买了本木工手册, '边实践,边学习。第一次,他打了张小饭桌,让父母、兄弟妹妹们 看,在亲人眼里,他有手艺,他能背到集市上去换几块钱了,这几 ,块钱的微簿收入,能为家庭购置油、盐、酱醋、火柴等物,他脸上 露岀了笑意。
他像一头初生的牛犊,他开始闯世界了。童年的不幸,非但没 有挫败他,相反,使他更加富有对生活磨难的承受力。
历史漫长町曲折,浩繁而复杂,他象昆仑山上一棵草,从岩缝 中发芽拔节。
1972年,耿国存已是22岁的血性青年了,他的木匠手艺又在全村出了名,不少人家娶媳妇求他打对箱子、打个碗橱什么的,他有 求必应,人缘特别好。这时,老队长心里盘算着,生产队要是利用 这小伙子搞摊木匠铺,准成。于是队长和他谈了队上的想法,由他 牵头成立木匠铺。耿国存心想:想发挥自己的专长,不串串大班子 不行,他就高兴的答应了,事情是随着人的聪明才智而发展起来的。, 他和几个小青年,还真闹腾的挺红火。在生产队没有这摊子副业的 时候,工分仅值一角挂零头,自从有了这个副业摊子,生产队的工 分值一下子蹭得嚥到了一块多,生产队20多户人家都年底分红一兑 现,都高兴的笑了,夸老队长脑袋有点子,真有本事,老队长笑哈 哈地和大家讲,这多亏了耿国存小子有本事,为大伙立了头功啊! 一干就是四个年头。
到了 1976年,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稻地房屋全 部震毁,人们需要从废墟上重新建筑自己的新房,耿国存的木工手 艺成了抢手货。他很快来到了镇办的建筑公司,担任了木工班长。建 筑公司在本镇搞建设,也到市里县城盖大楼、厂房,他的足迹遍及 了城乡的建筑工地。在一个个建筑工程中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他 心中也增添了新的活力。
八年中,耿国存赢得多少人的信任和赞誉。丰南市一中教学楼, 唐山宿学校教学楼、稻地粮库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一次,在唐山机 车车辆工厂车间主厂房恢复建设中,耿国存显示了无比的聪明才智。 这车间原是苏联老大哥帮助建的,震后车冋变形,恢复这样一个24 间大的厂房,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厂房髙达16米,横跨26米, 耿国存带领着4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奋战。夏天,头顶烈曰,淋风 沥雨。冬天,冒着凛冽的寒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修, 复任务,修复6 — 7跨大车间,光木材就用了 100多立方米。交活后, 受到了厂方的好评、工程师的称赞$
八十年代,党的富民政策象春风化雨撒遍了祖国大地”耿国存 的心在沸腾,他脑海里构画着自己的设计,决定自己办一个木器加 工厂,以自己的实力,去显示人的能力。他紧锣密鼓的操持,找厂
地,跑贷款,找技术工人,很快一家木器厂就奇迹般地建立起来了。 万事幵头难,厂子成立了,耿国存当上厂长,这肩的担子可不 轻啊!他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外地考査市场行情和原材料情况。 他早沐朝霞.夜披星光,耿国存组织生产,开拓销路。他曾岀关到 东三省,风里来、雨里去,忍酷暑、冒严寒,食不安、寝不宁,为 了木器厂的腾飞饱受辛苦,令人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 的产品在周围乡村打出了信誉,质量可靠,前来订货的客,户,应接 不暇。
耿国存管理、经营企业的才华和能力是从实践中锻炼和摔打中 来的,他的木器厂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个体企业。1989年,他评为 个出席县的先逬个体户。不知不觉,他自己经营木器厂一干就是几 年的光景,一个从2000元投资的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十万 元的木器厂,耿国存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广大群众,没有忘记中国 共产党对他的教育和恩惠。1990年,他把一个拥有几十万元资产的 木器厂交给了镇里,成了一家集体企业,镇领导看中了他是个人材,把他聘任为厂长。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 组织的1员,耿国存不忘组织的关怀,把他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企业 之中,为了使自己能尽快适应大企业的管理,他认真学习了《企业 管理概要》、《乡镇企业政策法规》、《工业企业现代管理》,还有关于 企业生产、财务、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桌上一放,如饥似渴的吸 吮这些理论知识的乳汁,有时他伏案学到深夜,在万籁俱寂的夜里, 他出神入化,一头钻进理论知识的海洋里,去捞取深藏在汪洋大海 中瑰丽璀灿的珍珠。他为了使自己能掌握更多的本事,见缝插针式 地自学了《小型企业管理纲要》、,《市场营销学概论》等许多书籍。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他头脑里渐渐装满了许多从 前没有学过的知识理论,为企业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耿国存在厂里,不分职工干部,上班一身汗,领导有凝聚力,职 工才有向心力,企业管理上了档次,效益大增,职工在工作中获得 了真正的利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企业蒸蒸日上。
木器厂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东三省,这些年耿国存的足迹遍布 东北三省,最远到了国境边上的黑龙江省南岔、佳木斯,一去就是 一、两个月,岀门在外,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钱,他出门坐火车 没有座过卧铺,全是硬座。有时,赶不上吃饭,常常是拎着面包、方 便面。一次,他去牡丹江采购木料,已经是寒冬季节,东北气温低, 常常是零下20多度,对于关里人来说,实在是受不了,可耿国存不 在乎,还是在家那套行装,只是头上多带了顶皮帽子,冰天雪地里 更显示出男子汉的坚强意志。
为了木器厂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耿国存常常是舍家撇业,妻 子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朴实,强壮的身体,家里地里是把手,耿 国存一心扑在企业上,常常是忘了自家的事,冷落了妻子儿女,妻 子一见他要出远门,就忙着打点行装,准备他要用的日用品,知道 他一去就不是一天两天。耿国存这些年为企业奔波劳碌落下个椎尖 盘突出、痔疮,身体毛病不少,妻子忘不了给他准备些药品,嘱付 他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恋恋不舍地送他到门口,看着丈夫身影消 失在村头。隔些日子,妻子便是盼信盼电话盼丈夫早日红光满面地 站在自己的跟前,遗憾的是耿国存心里只有厂子,心里只装着资金、 原材料、产品、用户、合同、效益,就是记不住妻子的千叮咛万嘱 咐,一走一两个月杳无音信,直到满面苍茫满身疲劳地悄然回来,把 身子骨累成一滩泥,到家就躺在床上一睡就是连轴转。当耿国存醒 来,看到妻子心家的落泪时,心里便涌起一阵淡淡的酸楚和深深的 歉疚。
像这种事,耿国存无言而对……他对我说:“说句良心话,在这 个家庭里,我确实是没有发言权,愧对了妻子儿女,家务活差不多 都是她们娘几个包了,我在家里就象是个客人似的。'‘
现代社会是精密分工、高度合作的社会,每二个成功者的背后 者有一群歹私的支持者,耿国存的妻子儿女也正是魅样默默无闻的 奉献着。’ . .
如今的木制品厂,隽了扩大生产领域向更广阔的天地进军,他 们成立了建筑装潢公司,辗转于唐山市、丰南市的大賤、宾馆,一: 幢幢装修的让人眼花缭乱、精美别致的迎宾馆、卧室,受到了客户 的赞誉和好评,招来无数回头客。耿国存带领着工人们在工地上拼 搏奋战,密切了干群关系,,使全员参与与群体经营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让大家明白,并对其 负责,使每一位职工都了解为什么这样做,知道怎样做,从而改变 了厂长在工人心中的形象,在职工中树立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自 发调动起群体的积极性来完成所负责的工作…… -
耿国存永远也不会满足,这位永不知疲倦的农民企业家,正象 奋飞的头雁,带领着干部职工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