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奖证•丹心
施殿文,今年60岁,属牛。丰南市小集镇柳河村人。在采访施 殿文厂长的家中,施殿文从多年的老板柜中拿出一个包裹。我接过 来放在炕上轻轻打开:一摞各式证书和鲜艳的授带映入我的眼帘。最 上面的是一本袖珍型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我的心为之一颤。
1993年,他荣获“唐山市级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
1994年,荣获“丰南市文明经营户”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命 名为“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个人"、唐山市政府命名他为“唐山市级先 进私营企业经营者七
1995年,他荣获丰南市“先进文明经营户”、“十佳文明经营 户"荣誉称号;被唐山市命名为“唐山市级先进私营企业经营者
1996年,荣获“捐资助残工作中贡献突出"荣誉证书;“积极资 助中日韩第三届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荣誉证书;“奉献真挚爱心, 慷慨支援灾区"荣誉证书,还被丰南、唐山市命名为“私营企业文 明经营户"。
1996年,他还被丰南市政协评为“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评 为优秀委员……施殿文还自1994年开始至1996年连续三年被评 为丰南市纳税状元。
二 置艰难于足下,抱日月而先行
1989年,春节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施殿文的儿媳郑淑娟这个既泼辣,又能干的年轻人,提议依靠自己的熟练技术干一个家庭 副业一-铸造。当时,施殿文的安儿施贺媛以她特有的聪慧和远见 立即同意,一家人眼巴巴地等着一家之主施殿文拍板C经过反复考 虑,施殿文拍板定案:"干!"
施殿文在村里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听说他要建厂,好多人纷 纷要求算上一股共同干。后来,施殿文吸收了包括儿子、女儿、村 里一些人家共7户,以每户1000元的股份入股,而其中的一家因为 实在困难只拿了 500元,这样由7户6500元组成的股份制的小小家 庭副业有了眉目。人到位了,钱到位了,地方怎么办?施殿文选择 了他给二儿子盖的庄头上的新房为场地,为的是减小噪音。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刚过,施殿文就带领一家人破土动工,进设 备,打墙院。
1989年3月15日,人们早早地围在施家小院中,急切地盼望着 那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只见施殿文步伐稳健,神态威严,举着熊 熊的火把放在炉中,于是“通天之火”被点燃了,在技术厂长郑淑 娟的全力指导下,第一炉铁水铸件成功了! -
那成功浇铸的铸件向世人宣告:柳河村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工 厂在农民施殿文的手中诞生了。
工厂开炉了,但问题接踵而至。仅仅6500元的资金哪里够用? 施殿文提出“勒紧裤带闹革命工资暂不发,资金全部用于流动。 工厂缺的东西,只要家中有,就从家中拿,只要能不花钱就绝对不 花钱。点炉的劈柴没了,施殿文的大儿子施贺友、二儿子施贺军、女 婿周宜昌就去道边挖树根。然后用自行车艰难地驮回。技术厂长儿 媳郑淑娟更是在成本上精打细算,技术上精益求精。就这样,他们 没日没夜地苦苦追寻着自己的梦。
农历4月28,是小集人的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大家过个节,施 殿文东借西找,给每人发给100元钱过节。而他自己却忧心如焚,一 刻也不能放松。他跑销路、借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每 人分了 800元钱,股份没动,用于继续扩大再生产。
尽管是每人800元,但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这是他们辛勤劳 动的结晶,这是他仰智慧换来的财富。
三甘为他人作嫁衣
施殿文发达了,把仅仅靠6500元起家的小小副业发展到了一个 拥有40万固定资产的初具规模的私营企业。他的厂址也历经二次搬 ' 家,最后镇党委、政府在柳河村南头给他划拨了一块好地,建成了 丰南吉兴铸造厂。资金对'于他已不成什么问题,,几年来,他累计为 国家纳税40万元,最多的一个月就是7000多元。从第二年起,他 已经可以凭借已有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经济中搏击了,也可以为现有 的几家多分一份红利了。然而,施殿文没有,他心中装着是柳河的 父老乡亲,他关注的是柳河村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所以,施 殿文走出了一条常人难以理解的人生之路。.
眼看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效益越来越高。村民们眼热了,纷纷 来找施殿文要求入股。施殿文和已有的股东们开了会商讨这件事,人 ・ 们一律反对,因为资金流转已不成问题,吸收他们入股无异于从现 有的几家嘴中夺食。施殿文耐心劝说:'“我们不光要自家富,还要让 大伙都富起来。这样,咱们心里会舒坦……"他决策:吸收困难户 入股逬厂上班。在他的坚持下,厂子的股东数逐年增加,头一年是 7户,第二年发展到12户,第三年发展到16户,第四年发展到20 户,第五年发展到22户,第6年发展到27户,到如今已有28户了。 这28户中每家至少一人在该厂上班,每月能拿到髙工资,每年能分 为数不少的红利。论技术、论职务,论贡献、论能力,他一家人都 该拿大买,工资该高,奖金也该高,而他从没这样过,总是把工人 的工资基数平等化,只是从出不出勤上出差别。为此,他的家人受 了很大委屈。而他自己,以前从不拿一分钱(只因他原在镇里有一 份小小的差使),他辞掉了镇里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厂子里,也才 只拿工人工资的平均数。
村里的困难户入股进厂后:丄依靠施殿文全部脱了贫致了富。施 贺旺,他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房不象房,家不象家,施殿文吸收 他入股并在工厂上班,帮他娶上了媳妇,盖上了六间水涮石的高标 准的房。他逢人便说:“要.不是在铸造厂上班,我这辈子连媳妇也混 不上啊!"王卓华已年过半百,家境十分困难,身患脉管炎等多种疾 病,胃大部分切除,成了一个残废人,30年没有挣过一分钱,刚刚 50多岁,牙就全掉了,没钱镶牙,吃花生只能用指甲刻着花生面吃。 93年初,他找到施殿文,要求入股到工厂上班,但又拿不出钱来。他 不顾别人的反对,决定他可以•入干股,年底用红利顶股金。王卓华 干不了活,施殿文就安排他当了警卫,每年工资2000多元,分红利 2000多元,两年就挣了 1万多元。如今,王卓华彻底变了样,家里 焕然一新七他逢人便讲:施殿文是我的救命恩人,是真正的大好人。
对于车人是如此,对待其他与他有竞争力量的工厂他也救人于 水火之中。原旺达轧钢厂欠他厂4千多元款,有一次施殿文去要帐, 正好赶上丰润县来的一辆车停在院内,吵着要拉回他们的钢坯子。原 来旺达欠丰润4. 8万元的钢坯款,一直没还。而如果钢坯被提走,旺 送就要停产。见此情景,施殿文不但没荽欠款,反而借给旺达5万 元,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三丰酒家是个体饭店,一切都准备好,就 差三千元开不了业,施殿文见他们发愁,就跑回家取来卖骡子和仔 猪的钱借给了三丰饭店,使他们如期开业。
四甘为孺子牛
走进他的院落,三间震后的五统一的半简易房良入眼帘。我真 的不敢相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富翁施殿文的家,难怪很多客户坐 着车从他家门口来来回回几次,都找不到他的家。因为象他这样的 人拥有一个气派的宅院才与他的身份资产相符。’
走进他的屋里,随着窗外呼呼的风声,从房顶上飘落下来的丝 丝缕缕的尘沙似乎向人们诉说着艰难,也无声地向人们证实着他的“富而不淫”』炕上,老伴为他特意制作的皮褥子是用老岳父的皮袄 改制的。其实,他买个时下流行的“磁疗床垫”也不过份,但施殿 文从不奢侈,也没钱奢侈,作为一厂之长,因为他没有任何特殊。如 '果说有,那么只是比别人辛劳的多,付出的多。现在施殿文百己有 了一辆伏尔加轿车,他再,不用骑车子披屋戦月地东奔西跑了。然而, 说是他的私车,不如'说是全村的公车,每星期至少有五次为大家所 用,无论白天黑夜他都答应。儿子为他开车,也成了全庄的司机,大 伙用车,他一不收费,二不收哧L,自己搭车搭油搭工夫为乡亲们服 务。 ,
谈起饮食,施殿文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极特殊的情况 他从不下饭店。外出联系业务,他吃饭总是捡最便宜的吃,而且8年 来他一分饭费没报销过。给他开车的儿子也跟着受了不少罪,豪有 享受过一次。在家里,他吃饭从不挑剔■每年腌一大缸咸菜,做一 缸酱,他经常是玉米磧粥、玉米馍馍就咸菜。
这就是施殿文。施殿文以他的富而有义、富.而有仁的朴素品德, 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