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日,一个新闻在丰南大地上炸响:年仅33岁的孙 守廷被市委任命为大新庄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如此一个年轻干部,集 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大权于一身,统管三个管理区,这在全市17个乡 镇、9个管理区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孙守廷的此次到任,用丰南一些 政要说,出现了四个丰南之最,即丰南最年轻的干部调到丰南最大、 最贫困、最边远的一个镇任书记兼镇长。 ,
孙守廷, 1964年出生在南孙庄多南孙庄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 他细高的个子,深邃的眼睛穿过眼镜片射出智慧的光芒。虽年纪轻 轻,却平和儒雅。从外表看来,不象是号令一方、叱咤风云的地方 官员,倒象一位谦谦学者。
一、年轻的他,不辱使命,沉重的翅膀诉说着艰难……
孙守廷走马上任了。
孙守廷审视着一切。他首先把注意力放在机关,决意精兵简政, 整肃机关作风。会议室里,孙守廷宣布了机关改革实施方案等° 一 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震惊了,无不被孙守廷的气魄所折服。经过改 组后的综合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工业办公室的人员,素质高,责、 权、利明确。紧接着,孙守廷又乘胜出击,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机关干部十不准》、《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制度》、 《各办公室岗位责任制》等,经过他的慎密思考,认真执行,大新镇 机关以个全新的精神面貌岀现在众人面前。此外,他还加强基础 设施的建设,想方设法,西借东找给新搬家后的镇政府大院铺上了 石渣,种花植草,修缮一新,改变了院内低洼不平、泥泞不堪的状 况。
二、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历精图治为大家
1997年3月8日,春寒抖峭,这是立春以来最冷的一天。然而, 大新庄镇高中大斗堂里却春意盎然。
这一天,全羸各区歹I关全体干部、镇直属单位负责人、企业负 责人、职工代表,全镇;2个村的书记、村长早早来到高中礼堂。主 席台上空,飞悬着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大新庄镇经济工作会议 会上,当时还是镇长的孙守廷做了长达2小时零15分钟的讲话,人 们被孙守廷深入浅出的讲话技巧彻底折服了。2个多小时竟没有一 个人走动。当孙守廷讲到1997年全镇经济发展思路——"以农兴工, 以工带农”,“以农业为重点,发展让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产业";抓好 两个工程——“上菜”、"搞养殖建设两个市场一-“仔猪市场"、 “蔬菜贸易中心"时,全场掌声震耳欲聋。
江泽民主席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 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 实。”孙守廷是讲究"基础实、决策实、实施实、检查实、总结实” 的那种实干领导,,他不会让自己的决策只停留在部署上。会后,大 新庄地区全面落实了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菜”方,面,人们 遵照会议精神,遵循孙守廷提倡的“冷棚要冷,暖棚要暖''的方针, 将一般大棚(俗称冷棚)改为日光节能温室(俗称暧棚)。一时间, “冷棚要冷,暖棚要暖”这句通俗易懂又含有指导原则的话在百姓中 广为传送,妇孺皆如。人们真正了解了镇领导的意图,大上了日光 节能温室,总投资1000万元。而这1000万元都是老百姓自己的。试 想,如果发动不到位,讲解不清楚,效益不看好,哪个老百姓肯冒 这个风险。而现在,座座红砖砌成日光节能温室,出现在广袤的田 野里,成了大新庄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大新庄镇成了西红柿 基地,日光节能温室生产的西红柿占领了整个东北市场,远销俄罗 斯;大新庄管理区成了日本番瓜和七本红根韭菜的生产基地……那 红艳艳的西红柿,那中国亘古未有的架起来生长的红根韭菜,犹如一个东方神话诞生在了大新庄土地上。
“养老母猪一头,过日子读书不用愁。“养猪二、三头,日子过 得流了油",“养猪六、七头,家里能盖小洋楼,走进大新庄,老人、 小孩都会说上这些顺口溜。这是孙守廷为鼓励推动养殖业而编的打 油诗。这种诙谐的琅琅上口的打油诗,起到了极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他们以大新庄管理区为养殖基地,重点养猪,兼顾养鸡养鸭,向其 他两个管理区辐射。由于宣传到位,方法得当,现在大新庄镇能繁 母猪就达8000头,后备母猪5500头,年产仔猪30万头,占全丰南 市的1/2还多。而养猪的效益也颇为可观,养一头母猪可纯收入1万 元以上。
为了避免发展快、销售滩的问题发生,孙守廷未雨绸缪,早在 开经济工作大会时就提出要建“仔猪市场”,建“蔬菜贸易中心”。今 年上半年,孙守廷在大新庄管理区建了一个仔猪市场。这是迄今为 止的丰南规模大、专业性强的第一个仔猪市场,日交量在1000头以 上,伴随着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礼炮已经开业。现在,他们又 着手在大佟庄管理区建设一个“蔬菜贸易中心",一期工程占地30 亩,不收管理费和占地费,让买卖双方自由交易,而在贸易中心内 从事服务行业的,如出租自行车、卖小吃等一律不收费用。这样,就 增加了买卖双方的积极性,少了很多约束环节,增加了凝聚力,真 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为了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孙守廷决定以蔬菜基地为基础,上 与之相关的农业企业。为此,他广开门路,打开封闭的大门,苦苦 寻觅着合作伙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天津偶遇日本客商。 孙守廷质朴的品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坦诚相见的挚诚,“惜誉 如金"的商业头脑令日本客商诚服。几经商谈,日本方面决定和孙 守廷联合,建立“丰南市幸和食品厂",利用中方的土地资源生产日 本特菜就地加工、淹制,然后产品全部行销日本。协议达成后,孙 守廷立即连夜赶回镇里谋划生产基地,决定在大佟庄管理区拿出 2000亩地作为日本特菜种植示范区,生产日本青高菜、民田茄子、大 根萝卜、盘瓜等。而办工厂设在哪?孙守廷把目光瞄向了那个座落 在唐柏公路旁边的铜材厂。铜材厂始建于1992年,占地30亩,但 一直未被使用,厂房空空如野,场院荒草荒地,一片凄凉,孙守廷 决定将它变废为宝。
43天过去,昔日满目疮痍的铜材厂变成了气势不凡的“幸和食 品厂
夜深了,孙守廷怎么也睡不着觉,他辗转反侧,农民们那“贷 款还得还"的啼笑皆非的疑问,令孙守廷深深感到农民对农村经济 政策和科学知识的馈乏。他再一次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经过反复 考虑,他出台了两个“扶植”,即“政策扶植"与“科技扶植
大新庄地区是沙土地,适于种油料作物,但传统品种产量不高, 为了寻找优质花生种,孙守廷几下山东,选购花生种,终于优质的 花生种运回来了,而价格又高于当地花生钟。农民多是小农意识,只 问价格,不算总账。为了让农民们使用上优质花生种,孙守廷实行 政策性扶植,每斤用3.5元购回的种子只卖每斤2.5元。当年花生 产量翻了一番。1998年又预定25万斤,在全镇基本普及优种。今年 9月,他又从河北农大引入固氮肥田菌6。00公斤。
孙守廷坚持投入不断档,发展不停步。他要建一个“百亩韭菜 园",种植日本独根红韭菜。他免费将韭菜种送到农户手中。现在日 本的红根韭菜已在中国乡镇——大新庄扎下了根,每棵重达50克, 长约30-50公分。农民们看到了亘古未有的奇观,也收到了亘古未 有的丰厚的经济效益。
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干部,孙守廷不仅具有风险意识、公关意识、 超前意识、开拓意识,还具有无与伦比的科技意识。他为了提高大 新庄人们的科技素质,增加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科技含量,他独出 心裁地在食品加工厂创设了基地技术科。这个科由镇两名干部、1名 幸和食品工人、镇农业技术员组成,还专门高薪聘请了唐山市农研 所的三名教授作为星期天农艺师,直接指导各家各户的蔬菜生产。他 让技术科身体力行开发新技术。他发动大家建沼气池,每户一个沼 气池奖励200元,这样形成了就地取材,用途广泛的产业链和生物 链。猪粪贮进沼气池用于大棚生温,剩余粪渣作为大棚肥料。
-三、两袖清风写辉煌
人们都渴望幸福快乐,岂不知最难得的是拥有一份平静的心情。 无论成败荣辱,都能有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气和心平之 泰然。孙守廷就是这样一种人。虽然年纪轻轻,身居要位,但他不 摆架子,不打宫腔。下乡骑车子,越是不显眼越是让人瞧不起的地 方他越去。任职以来,他做到了送礼不要、请客不到、回扣不收。他 身体力行,不吃请,不请人,也不允许镇里的人请客。在他的感召 下,97年春节镇里没有一份互相请吃请喝的。他的车上保险费,保 险公司给他送来了明文规定的奖励费1640元,他毫不犹豫交了公。 为了彻底纠正花公款吃喝的陋习,他立下铁的纪律,无论谁来,无 论是哪个部门到大新庄镇,一律在食堂就餐,伙食标准一般化,吃 家常便饭,不给酒喝。为此,孙守廷也有过不少尴尬,听过不少闲 言碎语,也得罪过一些人。但孙守廷却始终没有动摇。他说:他一 定要坚持到底,为改变党风带个好头!
孙守廷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他,以一个 真正共产党人的胸怀和冲天的干劲,把汗水和心血洒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