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北川县城的简易通道上,活跃着一支唐山退伍老兵救援队。震后3天,这支由21名退伍老兵组成的救援队从唐山赶到北川。这支救援队伍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有11人是当年一起当志愿兵的战友。其中有一个叫老蔡的退伍兵,很有自信地说:“我们都是当过兵的人,身体好,有经验,比起一般的志愿者有优势。”
老蔡和队友带来了铁铲、铁钎、大力钳、千斤顶等工具。昨晚他们已在县城里成功救出了一名妇女。老蔡坦言,他通过参与救援和实地观察,发现此次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虽然开展得很迅速,但由于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操作安排、专业性的指导和轻便实用的援救设备,救援效率并不尽如人意。老蔡说这话时,心里多了一种忧患,一个唐山人的忧患。他说了一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多耽搁一分钟,就少救一个人啊。”但是,老蔡说得是真话,作为一个唐山退伍老兵,他心里非常着急。“四川受灾地区范围很广,地形条件复杂,援救工作难度远远大于唐山。”老蔡指着面前来来往往的救援队伍说道,“这次参与救援的人的确很多,不过,分工并不合理。我在这儿坐了十几分钟,他们就来回跑了两三趟、这样实在很浪费人力。而且很多人集中在一个营救点上,根本施展不开,也耽误了其他地方的搜救工作。”老蔡告诉记者,目前救援队主要还是采取最原始的寻找方法,有些地方救援队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带着一个当地人,走到一堆废墟前喊,有人答应就开始救,没人回答就上别的地方了,这样很不科学。”由于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有限,大多数搜救队只能采取这种方法援救。他的心愿是,通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得失,为的是使以后的救援更及时有效。
老蔡建议援救队伍应以小分队为单位,定点分片救援,老蔡认为,北川县交通阻断,山陡谷深,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延误了大规模搜救的良机,但是救援人员还是非常顽强的。他们老兵队带来的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既能节省人力,又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防止楼体进一步垮塌;倒链、滑轮可以节省人力,大力钳更是折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在大型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这些简易工具会使抢险工作的效率提高。老蔡虽然发了些牢骚,内心却是火热的,一有召唤,他就冲了上去。

老蔡和队友带来了铁铲、铁钎、大力钳、千斤顶等工具。昨晚他们已在县城里成功救出了一名妇女。老蔡坦言,他通过参与救援和实地观察,发现此次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虽然开展得很迅速,但由于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操作安排、专业性的指导和轻便实用的援救设备,救援效率并不尽如人意。老蔡说这话时,心里多了一种忧患,一个唐山人的忧患。他说了一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多耽搁一分钟,就少救一个人啊。”但是,老蔡说得是真话,作为一个唐山退伍老兵,他心里非常着急。“四川受灾地区范围很广,地形条件复杂,援救工作难度远远大于唐山。”老蔡指着面前来来往往的救援队伍说道,“这次参与救援的人的确很多,不过,分工并不合理。我在这儿坐了十几分钟,他们就来回跑了两三趟、这样实在很浪费人力。而且很多人集中在一个营救点上,根本施展不开,也耽误了其他地方的搜救工作。”老蔡告诉记者,目前救援队主要还是采取最原始的寻找方法,有些地方救援队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带着一个当地人,走到一堆废墟前喊,有人答应就开始救,没人回答就上别的地方了,这样很不科学。”由于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有限,大多数搜救队只能采取这种方法援救。他的心愿是,通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得失,为的是使以后的救援更及时有效。
老蔡建议援救队伍应以小分队为单位,定点分片救援,老蔡认为,北川县交通阻断,山陡谷深,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延误了大规模搜救的良机,但是救援人员还是非常顽强的。他们老兵队带来的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既能节省人力,又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防止楼体进一步垮塌;倒链、滑轮可以节省人力,大力钳更是折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在大型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这些简易工具会使抢险工作的效率提高。老蔡虽然发了些牢骚,内心却是火热的,一有召唤,他就冲了上去。

北川县城震后塌陷的道路(葛昌秋摄)
老兵张玉健与老蔡并不熟悉,却都是老兵,他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做防疫工作。空气中笼罩着一层浅淡的白色烟雾,张玉健不时在废墟上泼洒石灰粉、消毒药物等,扬起的尘雾中,7名身着防化服的疾控专家正在四处查看。
这里是目前都江堰市防疫工作的重点区域。老张来自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辖的疾病控制中心,是一名1982年入伍的老兵,河北石家庄人,同样是当年唐山地震的一名幸存者。他是为报恩而来的。四川地震发生后,当年唐山地震的情景马上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他只用了1秒钟时间考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便自费搭乘飞机赶往震区。他决定前往灾区报恩,就像当年自己被从废墟中背出来一样,能够感受到灾区群众对支援的渴求。
前一些天,张玉健主要负责搜救工作。因为军人的背景,他掌握了一些防疫常识,现在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做志愿者。他说:“已经印制了相当数量的抗震防疫知识的小册子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反复进行药物喷洒工作,尤其是在废墟里面、灾区群众安置点、医院等等地方。陆续发现的死者遗体,我们也要及时前往进行药物喷洒。”张玉健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不多,他说:“现在都江堰市的防疫喷洒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每一个村、每个乡,疫区危险重重,像北川这样的重灾区,普通志愿者已经不允许进入了。解放军需要防护物品。当时军队开进灾区的时候,没有带来太多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现在到了防大疫的时候,他们非常需要防化服、手套、口罩等。”还没歇着,张玉健转身上车又赶往下一个防疫点。当有人问:“家里不惦记你吗?”张玉健说:“家里人担心得不行,妻女现在基本都做不了什么事了,就是每天守着他的电话说话的时候,张玉健整个人被白色的防化服包裹地严严实实,双眼透出光芒却在一刹那间,露出了一个丈夫的柔情、一个父亲的责任,还有个老兵知恩图报的感人情怀。
这里是目前都江堰市防疫工作的重点区域。老张来自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辖的疾病控制中心,是一名1982年入伍的老兵,河北石家庄人,同样是当年唐山地震的一名幸存者。他是为报恩而来的。四川地震发生后,当年唐山地震的情景马上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他只用了1秒钟时间考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便自费搭乘飞机赶往震区。他决定前往灾区报恩,就像当年自己被从废墟中背出来一样,能够感受到灾区群众对支援的渴求。
前一些天,张玉健主要负责搜救工作。因为军人的背景,他掌握了一些防疫常识,现在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做志愿者。他说:“已经印制了相当数量的抗震防疫知识的小册子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反复进行药物喷洒工作,尤其是在废墟里面、灾区群众安置点、医院等等地方。陆续发现的死者遗体,我们也要及时前往进行药物喷洒。”张玉健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不多,他说:“现在都江堰市的防疫喷洒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每一个村、每个乡,疫区危险重重,像北川这样的重灾区,普通志愿者已经不允许进入了。解放军需要防护物品。当时军队开进灾区的时候,没有带来太多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现在到了防大疫的时候,他们非常需要防化服、手套、口罩等。”还没歇着,张玉健转身上车又赶往下一个防疫点。当有人问:“家里不惦记你吗?”张玉健说:“家里人担心得不行,妻女现在基本都做不了什么事了,就是每天守着他的电话说话的时候,张玉健整个人被白色的防化服包裹地严严实实,双眼透出光芒却在一刹那间,露出了一个丈夫的柔情、一个父亲的责任,还有个老兵知恩图报的感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