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丰南人奋战绵阳
        从5月18日起,《河北日报》特开设《唐山汶川心手相牵》专栏,第一时间追踪那一个个忙碌在汶川灾区的唐山人的身影。连日来,无论是其他媒体的报道,还是记者与前方的连线采访,所接触到的唐山人几乎用一致的口吻回答着记者一个相同的问题。
         “你到灾区救援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我来,因为我是唐山人。”
         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我们分明感觉到,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抗震精神又一次在这次汶川大灾难中得以升华,得以重塑。这种抗震的精神力量穿越32年的烟尘,抚慰着震颤的巴蜀大地。
         在绵阳,我们看到了来自唐山丰南的救援队伍。丰南是我的故乡,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是震中,全县损失惨重。我在丰南的唐坊镇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我们曾经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支援和救助的恩情。在这里发现这么多丰南人,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改革开放30年来,丰南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丰南人也最懂得感恩,巨额捐款的张祥青就是丰南人。
         5月17日晚22时,受区委书记刘建立的委托,丰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会春正在协调调度从丰南来的医疗救护人员和车辆。这次到汶川救灾,丰南区政府组织了一个48人的救援队,但到这里后,发现在绵阳市还有从丰南过去的50多名志愿者。现在,有上百名丰南人在绵阳抗震救灾。从丰南来的志愿者有的在一些救灾物资供应场所出力,有的帮助当地部门安置灾民。这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跟冀东平原的地形不同,进入一些受灾的农村地区难度很大,但道路一旦通畅,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平武县农村建立医疗点。
唐山志愿者正在搬运救灾物资(葛昌秋摄)
 
         16日下午3时35分,是唐山丰南区医疗救助队队长张艳春最为难忘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他们设在绵阳市体育馆的医疗救助点,亲切地看望受灾群众。也许是看到了唐山丰南赴川医疗救助队的条幅,总书记走过来的时候,大家争着说,“我们是唐山来的,我们是唐山来的!”总书记和他们每个人都握了手,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是从唐山来的,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你们的到来,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希望你们积极工作,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早日康复。”
         张艳春和队友们听到总书记这么说,在灾区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的疲劳一下子都没了,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张艳春发现绵阳市体育馆里的灾民有人出现了肠道疾病。她十分焦急,但医疗队的成员大多是外科大夫,现在出现了内科大夫紧缺的新情况。这天白天,他们队的4名医生和1名护士在绵阳市体育馆开设了门诊,接诊了300多名肠道疾病的伤员,医护人员的嗓子都嘶哑了。张艳春和伙伴们牢记着:我们是唐山人,为灾区人民干什么都是应该的。
         在无数救援队伍中,一支来自唐山丰南的救援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四川新闻网抗震救灾采访组驱车上百里,赶到了地震重灾区安县,试图找寻这支救援队伍。谁知,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记者随处可见唐山兄弟的身影,却一时还找不到唐山丰南抗震救灾救援队。不过,在这些来自唐山的志愿者中,记者由衷地感到,唐山这座不屈不挠的城市,孕育出的儿女个个都是好样的,为了救援四川,唐山兄弟在安县实现了大会师。5月25日,唐山丰南区救援队一行34人圆满完成任务,踏上了返乡之路。
         丰南救援队在四川绵阳的10天里,除帮助受灾地区进行医疗救护、抢险、心理疏导等工作外,还为灾区女童搭起了一座实现上学梦想的“圆梦桥”。队长孙守廷介绍说,返乡前他们与北川手拉手希望小学协商进行“一对一资助”行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资助学校的困难女童读书,目前队员们登记资助的女童已有20人。
         在救援队返乡的队伍中,就有这样两位特殊的“队员”—四川省北川县桂溪乡永利村的16岁女孩任慧和11岁女孩史玲玲。她们将在孙守廷和孟令稳的资助下,在唐山丰南区继续完成她们的学业。任慧和史玲玲都是羌族人,任慧早年父母离异,目前全家仅靠妈妈在敬老院工作的500元微薄收人维持生活;而史玲玲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她和姑姑生活在一起。“5·12”大地震让她们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5月24日,丰南区救援队来到北川桂溪乡卫生院后,得知两人的情况,孙守廷和孟令稳当下决定带她们回唐山,资助她们继续学业。在与其家人和当地政府沟通后,25日上午,任慧和史玲玲成为了丰南区救援队的“特殊队员”。
         孙守廷在灾区频频给家里打电话,任慧的生活已安排妥当,入学安排也将着手进行。史玲玲非常感激丰南人的大爱情怀,她激动地说:“这两天,我感觉自己被一种幸福包围着,真的感激叔叔给了我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我会好好读书,将来回去建设家园。”孙守廷说,他准备在一个月后再次入川,进一步确定受资助学生的名单。他觉得,灾区孩子们到唐山不仅会学到课本知识,而且还会学到“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学到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智慧,将来他们长大了,必将把这些宝贵的东西带给这方必定要重新崛起的土地。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