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遍地英雄
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
唐山遍地英雄
        黎明,鸽群和宏伟的钟声响起了,我们闪回32年前的唐山。
        李玉林,曹国成,崔志亮……唐山人不会忘记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在自己亲人生死未卜、身心俱伤的情况下,飞赴京城报信,为党中央做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们是唐山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李玉林飞车进京报震情,成为一段传奇。震后30年,他接受了国内外500多位记者采访。声如洪钟、性格豪放的李玉林,做过900多场报告。英雄不问来路,像他这样来自普通人的英雄最真实。人生总有遇到抉择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刻,只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轻易解决问题。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李玉林的抉择需要勇敢和智慧。
        可李玉林每次都在为一件事而深深自责。他含着热泪对笔者说:“唉!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独独没有想起提醒救灾部队带吊车、带大型工具。那样会救出更多的人。”
        李玉林的老伴说,这个问题整整折磨了李玉林30年。
        李玉林严肃地说:“算大儿子在内,我家里老老少少死了14口。当时亲戚不理解我,埋怨我。可我坚信,他们冷静后总会明白,人不能自私自利,那时大家想的都是集体利益,不光我一个人这样。司机小崔,当时开车就经过自己家的家门,却毫不迟疑地开过去了。从北京回来,他才知道妻子和不满8个月的孩子震亡了!”
        1996年,美国记者珍妮采访李玉林。珍妮问:“我不明白,你们不是政府官员,不是一方首领,也不从事与地震相关的工作,就是普通的矿工,怎么就想到而且能够去见国家总理报告此事呢?”
当年救援部队在唐山
 
        李玉林坚定地说:“我们几个人都是共产党员,有困难时应该挺身而出。你们西方人信上帝,我们只信马克思主义,我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这百万灾民。而中央领导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时刻关心咱老百姓的安危,他和我们普通党员是同志关系,有什么不能见的呢!”
        正是李玉林给唐山人民抢回了宝贵的时间。巡视在太空的外国卫星在发回“唐山已毁灭”的图像后,马上注意到震后的几天里,在贴近中国心脏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绵延百里,由汽车组成的长龙,扬起一路烟尘;几千对车灯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巨大的火龙在暗夜游动。从东北,从西南,从西北,各路大军从3个不同方向朝一个地方汇集——唐山!
        灾情就是命令。蓟县大桥坍塌,北京军区部队改走机耕道,一昼夜急行军到达唐山。沈阳军区的部队在滦河大桥受阻,他们干脆冒着危险从尚未毁坏的铁路桥上通过。有的部队甚至泅渡过河。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为抵御自然灾害,动用兵力、装备最多的军事行动之一。国务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调集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等部队,共有14万余名官兵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情到深处便为痛。每年的清明节唐山人开始对亲人祭奠时,李玉林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闭门不出,闭口不谈。李玉林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是痛苦的,他家一夜之间失去了包括父母、儿子在内的14位亲人。而正是在亲人生死未卜的时刻,他置个人小家于不顾,与3名矿友一起飞车进京,第一时间把灾情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瞬间的生死抉择,他对家人是有愧的,但对于唐山是光荣的。
        地震的前一天,是开滦唐山矿的“高产日”,李玉林在矿上忙活了一天,回家已是深夜。似乎是刚刚睡下,就被爱人连拍带打地推醒;“快起来,地震啦!”接着他就看见一道地光闪过窗口,随后是隆隆声闷雷般响起。巨大的震波将他和爱人颠起一尺来高。随着一阵阵剧烈的晃动,一片片房屋哗啦啦倒塌下来。幸运的是,他家的二层“各自楼”没有完全坍塌,李玉林和爱人带着小儿子从楼上逃了出来。这时,他马上想到二儿子和三儿子。他又跑到楼上,把住在上面的两个儿子从两米多高的楼上扔了下去。两个儿子得救了,但是住在姥姥家的大儿子遇难了。
        这时,老工友李成义的女儿一边呼救一边跑过来。李玉林冒着房屋随时倒塌的危险,光着脚把房门踹开,将李成义一家三口救出。接着,他又从废墟里扒出一个女孩儿。随后他对李成义说:“我得赶紧到矿上去,家属这边你就多操心吧!”他光着脚,踩着废墟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跑。跑着跑着他犹豫了一下,向左是去矿里,向右200米就是他父母住的地方。矿里情况不明,父母生死未卜,何去何从?李玉林一咬牙还是朝矿上跑去了。他跑到办公楼前一看,已经夷为平地。转身又跑到局党委大院,没有见到人。站在废墟上,能看到马路对面的唐山市委大院,被毁坏得非常严重。他茫然无措了。不知是哪里喊了一嗓子:“救命啊!”这一喊,击中了他的情感痛点。他的心一沉,突然有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脑海:唐山发生了这样严重的地震,党中央、毛主席知道吗?他的头脑还清醒地意识到,地震肯定对电力、通讯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靠正常的电话、电报肯定是不行了。这样大面积的伤亡,只有请党中央派解放军来,最快的办法就是直接进京报告。
        这个时候,值班干部王思臣过来了,李玉林的想法得到了他的支持:“对,快去吧!越快越好!”矿武装干部曹国成跟着说:“我也跟你去!”李玉林说:“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赶快找汽车!”这时,救护队司机崔志亮恰好开一辆救护车来救人,李玉林拦车说:“跟我去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灾情!”小崔答应着:“好!”汽车一溜烟地开走了。一路上下着大雨,他们见车就超,一直开到北京中南海新华门。进去之后,李先念等几位国家领导人正等候着李玉林他们。听完了他们的汇报,领导同志紧紧握着李玉林的手说:“李玉林同志,你是好样的。我们就听你的,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李玉林更咽了:“救救唐山人民吧!”领导的那些话,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32年过去了,李玉林用“有滋有味”来形容他的晚年生活。老两口儿吃着粗茶淡饭,相濡以沫,过着悠闲的生活,3个幸存下来的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说,每天早上睁开双眼,看到窗外的第一缕阳光,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宁静的幸福感。“我还活着,健健康康地活着,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种感觉只有经历大灾大难的人才能感觉到。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李玉林非常难过。他主动来到开滦集团办公室,要求到灾区去,帮助那里的人们。领导看他年纪大了,没有同意,李玉林还积极捐款,每天和老伴守在电视机旁,期盼着一个个幸存者被抬出来······
        唐山大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英模,他们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32年后仍让人为之慨叹。
        陡河电站值班班长郑荣祥,冒着余震危险,摸黑进入厂房打开排气阀,从而避免了发电机爆炸。后又组织救人等他回家后才发现父母妻子和孩子一家六口人全部遇难了。
        开滦绞车司机吴显东,右手被砸伤仍全力抓住闸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因为他知道,绞车无人操纵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开滦井下炸药库保管员张勇,在工友们向地面撤退时,他担心炸药出危险独自坚守岗位,最后被上涨的地下水吞没。
        ······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