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汶川的英雄们选择坚强
女警察蒋敏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女警察蒋敏正在上班,忙着核对全局民警的工资材料。突然,公安局的大楼剧烈晃动起来,蒋敏跟着大家从摇晃的楼道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
         选择,蒋敏必须对摆在她面前的两条路进行选择:要么,马上回一趟北川,去寻找哪怕还有一线生存希望的亲人们;要么,选择留下,坚守她难舍难离的公安工作,把自己的爱留给那些生还的人们。
         28岁的蒋敏是四川成都彭州市公安局民警,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北川县小坝乡,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由于蒋敏的丈夫在成都市卫生局工作,3年前,蒋敏调到了彭州市公安局。蒋敏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疼爱她的丈夫,还有活泼可爱的女儿睿睿,全家人其乐融融。蒋敏还有一个亲亲热热的大家庭,妈妈、外婆、奶奶、叔叔、舅舅和舅妈……他们都生活在蒋敏的老家北川县城,每次回家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睿睿只得随外婆住在汶川。女儿两岁了,已经会打电话了。
2008年5月26日,汶川大地震发生10多天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蒋敏才回到北川祭奠亲人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摄)
 
         对于地震中幸存的每一个人来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是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容不得丝毫的犹豫,也不能失去一分一秒的时间,民警们紧急集结,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持秩序……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蒋敏暂时抛却心里牵挂的家里人的安危,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但蒋敏内心一直焦灼不安,亲人那边怎么样了?一直到下午4时,蒋敏才知道这次地震的震中不是彭州,而是汶川。蒋敏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彭州离汶川那么远,损失都这么重。那么,离汶川仅仅一山之隔的北川呢?也不知道妈妈、女儿、奶奶、外婆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晚上10时,雨下得很大。蒋敏只知道在成都的丈夫一切平安,而北川的家里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当晚11时多,有个老同学问蒋敏,是不是搭他的便车回北川?蒋敏真想和他一起回去!可是蒋敏不能走也走不开。蒋敏对同学说:“你回去见到我的家人,一定帮我把他们接出来。”
         当天晚上,蒋敏和同事们在公安局的指挥中心,守着3部抢出来的值班电话,向不断打来的询问电话耐心解释,为焦虑的群众澄清谣言、通报信息、解除疑惑、安抚人心。
         13日下午,蒋敏终于接到了舅舅从汶川打来的电话,舅舅哭着告诉蒋敏,家里的房子倒了,有10个亲人下落不明。蒋敏抱着一线希望和丈夫商量,自己坚守岗位,由他回北川寻找亲人。
         15日凌晨,丈夫从北川回来了。蒋敏看见了丈夫用手机拍下的灾后老家的画面:原本五层的楼房,已经下陷了三层,顶楼的一角直接压在了临近一幢楼房的3楼。到处是砖块儿和断裂的预制板,亲人们的住房全部被滑坡的山体掩埋。蒋敏身体一软,眼前一片黑暗。她明白了,丈夫跑遍了北川县城,根本没有亲人们生还的消息!找不到人。文天不得不回到成都。路过彭州的丈夫强撑着,安抚悲伤而又疲惫的蒋敏躺在车上,并为她盖上了一件衣服。关上车门后,她听到了黑夜中丈夫号啕大哭的声音……离开时,丈夫红着眼睛对她说:“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很多家庭没有一个幸存者,老人没了,孩子没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你和我都能够为他们做一些什么。”
         在太阳下活着并且赶路,是多么地美好啊!蒋敏还知道,原来所在的北川某派出所,37个同事中在这场地震中牺牲了36个。就在救援队到达北川前,第一个救援队却是由县城幸存的警官组成的。蒋敏想,只要活着,承担责任是我们的义务,做为一名警察,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和活着的人一起战斗。
北川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震后军民火速赶到现场救灾
(葛昌秋摄)
 
         夜深了,身心疲惫的蒋敏却无法入睡。只要一闭眼,就好像看到了妈妈和女儿,蒋敏忍不住泪流满面:“妈妈,您在哪里?睿睿,我的乖女儿,你在哪里?”
         组织上知道蒋敏的遭遇后,安排蒋敏休息。地震以来,蒋敏已经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蒋敏希望自己很忙,觉得只有不断工作,才能将自己麻痹。
         16日晚上10时,蒋敏强打起精神,继续在天彭中学的安置点发放物资,维持治安秩序。天已经很黑了,一群小志愿者还在搬运救灾食物和水。这些平日里连家务都不怎么做的孩子,今天却主动搬运着二三十斤重的物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坝子里,一位和蒋敏奶奶差不多岁数大的老大爷正颤巍巍地踩在板凳上晾毛巾。蒋敏急忙上前帮他晾好,叮嘱大爷要注意安全。
         走到3楼的一间教室,一位年轻的妈妈正用一碗水把毛巾打湿,给自己的娃娃擦洗身体。蒋敏问这位妈妈,“你的小孩子有多大?”她说“5个月”。蒋敏急忙拧干毛巾递到大姐手里,叮嘱她,不要把娃娃冻感冒了。
         17日凌晨3时,又有几名群众来到安置点,他们没有地方可住。蒋敏没有犹像,马上为他们搭起了帐篷。一位老太太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儿走进帐篷。蒋敏接过孩子,感觉和自己的女儿睿睿差不多重。她轻轻地把睡着的孩子放在帐篷里的垫子上,慢慢地摆正他的小身子,帮他掖好被子。蒋敏仔细端详眼前的小男孩儿,那嘴角,那脸庞,多像她的睿睿啊!那一瞬间的感觉和照顾自己女儿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走出帐篷的时候,蒋敏向旁边的同事说:“这个娃娃有没有两岁?”同事回答道:“大概就两岁。”话音刚落,蒋敏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蒋敏对女儿和母亲充满了愧疚。前些天她还和家人一起商量,决定把女儿接到身边来,已经物色好了可以全托的彭州市蓓蕾幼儿园,打算10号趁周末回家把女儿接到彭州来。哪知道局里工作忙,这个周末全体民警都没有休假,回家的计划最终又临时取消了。哪知道,两天后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一家人团聚的梦想永远地与她擦肩而过。更让她心痛的是,一笔对父母永远也还不清的亲情账再也无法偿还。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蒋敏失去了10多位亲人,又让她拥有了更多的亲人!面对灾难,蒋敏是不幸的,而蒋敏又是幸运的,全社会的爱温暖着她、支撑着她度过了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
         有爱,就有希望,有爱,我们会更加坚强。蒋敏红着双眼说:“所有的人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体验着更深厚的爱,我会坚强。家园失去了,我们还会重建。”

村支书龙德强
 
         让我们走近架起生命通道的村支书吧。
         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一个藏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在向我们讲述着另一种坚强和勇敢。5月12日下午,龙德强和他的侄儿还有一个村民,正在村外的电站检修机器。突然,传来一阵阵轰隆隆的巨响,玻璃破碎,厂房摇晃。“地震了!”龙德强他们赶紧往外跑,无数的石头砸向河谷,龙德强的侄儿被一块滚落的石头砸中,当场死亡,龙德强的头和腰也被石头砸伤。
         受伤的龙德强艰难地跑进村子里,看见房子垮的垮,塌的塌,村民们哭成一团,十分凄惨。龙德强马上喊:“大家不要急,不要慌!党员和民兵赶快跟我来,先救人!”
         正在救人的时候,龙德强的大女儿赶来,哭着说:“爸爸,妈妈没有了!大爷、大娘也没有了!”龙德强眼前一黑,浑身发软,瘫倒在地……
         龙德强的老婆已经跟了他30年,俩人从来没红过脸,吵过嘴,家里的事都是她在做,怎么说没就没了!这个时候,龙德强忽然听到有人在求救。他顾不得多想,跪倒在地说:“老婆,对不起了,乡亲们还需要我龙德强啊!”
         于是,龙德强擦干脸上的泪水,组织赶紧救人。
         龙德强对沙坪关村进行调整,实行党员包到组,民兵包到户,很快就把全村4个小组、500多名群众全部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这时候、大家发现,国道213线完全垮塌,几十辆汽车被滑下的山体掩埋。电断了,电话也打不通…沙坪关村成了一个孤岛。
         村子对面的老鹰崖不断塌方,悬崖下通向外面的公路完全堵塞,附近再没有任何路可以通过。河这边的村子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山垮了,桥断了,对面的人没办法过来,现在架桥根本就行不通。怎么办?怎么办?
         “用溜索!”龙德强突然想起岷江河上渡人的老办法。龙德强带着民兵连长丁富兵和其他几个党员,从李贵家里挖出了一捆钢绳,找到滑轮。可是,两岸之间只有一条比筷子粗一点儿的绳子,过去是挂水管用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过人。村民丁富超站出来说:“让我来试一试!”头上飞石不断,脚下岷江翻滚,丁富超硬是靠着一双手,悬空攀到了河对岸,拉起了钢绳。一条百米长的溜索终于在岷江河上架好了!
         龙德强决定先渡伤员,再渡妇女和孩子,青壮年最后渡河。随后的10多天里,就是靠这条溜索,他们又转移了几十个伤员,解救了公路检查站被困的20多名职工和滞留在国道213线的150多位游客。救援部队及时进入了灾区,将大批救灾物资送到群众手中。率领300多名战士靠这条溜索渡过河的黄团长拉着龙德强的手说:“龙书记,这已经不是一条溜索,而是一条搭建在死亡区的生命线哪!”
         从12日晚上起,村里的信息出不去,村外的情况进不来,大家的情绪很低落。为消除大家的恐惧,龙德强想到了电视。经过村民的东拼西凑,电视机有了,发电机有了,接收“锅盖”有了,发电机用的油也凑齐了。大家三下两下,发电机响了!村民们聚在一起,看到温家宝总理正在映秀指挥救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解放军来救我们啦!”龙德强和村民都哭了。
         伤员的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必须马上医治!龙德强请救援部队首长给县里带去灾情报告。当时,龙德强连写字的力气也没有,只能用沙亚的声音口述,由一位战士代笔,把灾情写在巴掌大的一张纸条上。正是因为这个纸条,上级及时作出了让他们全部转移的决定。
         龙德强坚持着把伤员、老人和小孩子送上直升机,直到全村人都安全到达成都市金堂县。在大家要离开的时候,村里的一个妇女说:“龙书记,你太累了,眼睛都红透了,跟我们一起走吧!”
         龙德强坚定地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绝不会离开!”
         送走全村最后一个村民,龙德强才离开沙坪关。黄昏的时候,他上了飞机,再回头望一眼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哭了。
         太阳落山了,明天还会升起来。
 
县长经大忠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这位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县长,仍坚守在所设立的临时救灾指挥所,指挥全县抢险。5天5夜没有合眼,一个清晨,他竟然在一个水泥乒乓球台上睡着了。
         经大忠家里的6位亲人,有3位遇难,3位下落不明,对于这位县长来说,内心的悲恸是难以形容的。自他从废墟中爬起的那天起,他就同县委书记宋明一道,夜以继日地在这里战斗着。
         他是一位不善言辞的干部,但谈起工作,就会格外的来劲儿。就在今年2月底,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谈起北川的发展,他还十分高兴地说:去年北川围绕“加快产业发展、构建和谐北川、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自治县建设”这“四大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和民族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水电载能、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四大产业,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对于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北川来说,在去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新增了6户,达到了26户,全县的GDP也较上年增长了16%。他还在会上说,今年的10月25日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5周年,他邀请各方朋友届时前往北川这个大禹的故乡看看。
         然而,就在这个春天的梦想尚未结束的日子,一场天祸降至北川。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与汶川同处在一条叫“龙门山脉”的大断裂带上的北川,成为了整个四川的重灾区。天崩地裂的一刹那,整个县城基本夷为平地。全县房屋损毁达到100%,人员死亡超过50%,伤亡预计过万人。这位县长的眼泪在心里流着,不,那不是眼泪,是血。
         此时此刻,他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那就是:赶快去救那些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越快越好。在抢救生命线的对话中,经大忠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着人间的珍重和深情……
         到17日晚11时,汶川抗震救灾人员已累计成功搜救出13758名幸存者,包括将关押在北川看守所的25名在押人员中的17人从废墟中成功救出。经大忠沉思了一会儿说:“他们虽然是在押人员,但是面对地震这样的灾害,同样和我们拥有一样平等的生命!”他的这种做法赢得了世人的肯定。
         汶川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但是,眼前的这位高大汉子,在谈到自己痛失儿子等15位亲人时,却没有落下一滴眼泪。他到底是无情、麻木,还是坚强?劫后余生的汶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的回答很简单:“救灾,抢救生命,让我们所有活下来的人没有时间伤心。
         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幸存的党员干部展现了人性中最坚强的一面。

民政局长王洪发
 
         当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时,王洪发正走在从县政府去民政局的路上。这时,地面轻晃了两下。他没有在意,继续朝前走,因为这两年小震时有发生,大家习以为常。然而,他很快就走不动了、大地突然疯狂摇晃,隆隆巨响,他瞬间被摔在了地上。天地一片黑暗,周围烟尘弥漫,他趴在地上足足有两三分钟,不知是死是活。那时候,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害怕和紧张,好像失去了意识。他定了定神,想站起来,却发现腿是软的。在他的附近,还有十几个震倒在地的人,大家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彼此只看得到眼睛眨动。环顾四周,许多建筑瞬间变成了一堆堆废墟,北川县中心医院大楼全部垮塌,地税局大楼被平推20米远后倾覆,路口也被巨石砸断。
         王洪发的第一反应是“糟了”,他很想到民政局看一看,但前面的道路已被堵死。他顺原路退回县政府大楼,发现这座大楼也已倒塌。这个时候,正在开会的经大忠县长也从废墟里爬出来,开始布置救援工作,王洪发被分工负责医疗救援。
         “接到任务,距地震发生大概也就10分钟吧。”王洪发说,“这时我的脑子好像才重新转起来,知道该马上去医院。”
         可是,县中心医院已经不存在了,他的任务变成了从废墟里救人。汶川县城地处两山之间,大地震引发山体大面积滑坡,许多人被巨石砸中身亡。县城一片废墟,哀号一片,惨不忍睹,到处都在喊“救命”。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创出了10条生命。
         大约16时,王洪发听说北川小学垮了,压了很多学生,他赶紧往那边跑。路过电力公司宿舍楼时,他突然心里一阵悲枪:遭了!16岁的儿子不就因病休学住在这里嘛。可摆在他眼前的,是夷为平地的一片废墟。听见呼救声,他顾不上是不是自己的娃,离谁近就救谁。在北川小学,王洪发又救出了两个孩子。
         12日17时左右,由于余震不断,北川县政府开始安排受灾群众向平坦开阔的地带转移,大部分群众被疏散到北川中学一带,小部分群众被疏散到县政府大院。此前,王洪发曾越过像山一样的废墟寻找民政局。然而,民政局大楼已葬身于滚石之下,大楼上的土石厚度高达10多米。事后他知道,局里的3个副局长全部遇难。
         天快黑了,他抓紧时间奔跑呼号,招呼灾民向北川中学转移。在奔跑中,他的左腿不知被什么剐伤了,至今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
         震后第一夜伴着凄风冷雨降临了。北川中学门口的街上,聚集了三四千名受灾群众,因为棉被棉衣被压在了废墟下,他们只能蜷缩在露天里或屋檐下,任雨水打落在身上。没有水,没有电,只有寒冷和饥饿,而较强的余震大概10多分钟就有一次。王洪发急忙去了县政府,千方百计找来两台汽油发电机,几个灯泡开始闪动微弱的光芒。
         因为王洪发是民政局长,一些重灾户找到他,问:“能不能找点儿吃的和被子?”王洪发发愁了。房倒屋塌,黑灯瞎火,余震不断,怎么办?他操起大嗓门开始喊:“没倒房的,能不能给遭灾的伤员拿点儿棉衣棉被?”
         一些居民开始响应,冒险回家中拿出棉衣棉被和食品。一时间,寒夜中多了一丝温暖。一有什么事儿,大家就四处喊“王局长”,他成了灾民的主心骨。
         一直忙到13日凌晨4时,王洪发终于找个空闲,一屁股坐在了泥水里。他只穿了一件浅蓝色的T恤衫,冷得全身颤抖。他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埋葬儿子的那堆废墟。他感到一阵心痛,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想到这里,王洪发眼圈发红,不愿再说“不仅是我,失去孩子的人也很多啊!”
         漆黑的雨夜,王洪发和他的同事聚到了一起。民政局共有21名干部,仅10人幸存。这一刻,在这个互相依靠的集体中,王洪发是中心,是温暖的依靠。大地震后的5天时间里,王洪发总共就睡了7个小时。群众每次见他,他的眼圈都是红的,有人夸他是北川的英雄。“我不是什么‘英雄’,县上的每个干部都一样。比如我们的民政干部何征雄,他胳膊骨折了,还坚持发放赈灾物资,最后伤口红肿化脓。还有邓伟和母志艳,两人腿部受伤,却不肯请假。”王洪发说着,又忙别的事去了。他来不及回头,来不及震惊,来不及感动,来不及落泪,一切都是为了救援。
         17日上午,四川宜宾县民政局一位领导带着50万元的救灾物资赶来。王洪发立即带领他和前线救灾指挥部接洽,之后又赶去开会。在北川县救灾指挥部的帐篷里,县委书记要求他马上制订方案,给受灾乡村运送粮食和药品,较近的乡村由王洪发组织志愿者车队运送,偏远乡村由解放军负责运送。王洪发走出帐篷,急着安排去了。王洪发真的很忙,事情也很杂,现在要调度今天和明天的粮食供给,并且每天都要统计救灾物资、物品和食品的发放情况,并及时上报缺少什么。对捐赠单位的接洽工作,也由他牵头负责。他伤感地说:“晚上没事儿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局里的那些老哥,他们要是还活着,怎么也能替我顶一顶啊!可惜都走了,都走了。”他凝望着,那座集市,那条巷子,那山路,那小桥,那盏灯,都看不见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
         噩耗相继传来。5月17日下午,王洪发才知道自己在地震中已失去儿子、二姐、侄儿、岳父等15位亲人。他默默地听着亲戚的解说,好像是在听别人家的故事。有人问王洪发:“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现在伤心吗?”
         “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的!”王洪发闭上眼睛说,“哭完了,还要继续做事情。对于我们活着的人,必须懂得感恩,回报支援我们的人,奉献祖国和社会!”
         英雄们一起上路了。
         无论是唐山的,还是汶川的;无论是离我们而去的,还是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的传奇动人之处,在于他的精神永远是新鲜的。让我们自觉而虔诚地握紧手中的花束,穿越大地的阴影,让鸽群引领着我们,走向明天的幸福······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