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媛 刘春明
肥美润泽的丰南大地,吸纳着燕赵慷慨遗风,历经了渤海的沧桑变革, 养育了多少勤劳质朴的儿女,创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奇迹。而她的难以计数 的优秀子弟,从这块热土出发,携着乡情和乡韵,带着嘱托和理想,足迹遍布 了大江南北,业绩彪炳着古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某基地政治委员刘 阁忠少将,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一员!他在近四十年军旅生涯的不懈跋涉中, 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人生史诗,光大着军人的品质和精神,体 现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深情。他真诚而谦和,仁厚而坚毅,中正而执著,心系 国防事业,把赤子之爱洒在了祖国的海疆。
一、童年之梦光荣之旅
每个人都曾有或正拥有各自的理想,不同的理想激励着人们走过不同 的奋斗历程。童年的梦往往是比较稚嫩、模糊的,但往往是为这个曾经稚嫩 模糊但坚定的梦想,多少人终生跋涉,乐此不疲,走出了令人敬佩折服的光 荣之旅。刘阁忠的童年梦,就让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
1949年6月,他出生于丰南区稻地镇刘唐保中街,儿时的刘唐保以“红 高粱饼子,苦水井”而著称,贫瘠的盐碱沙地上,流传着“三宗宝”——大眼 沙、茅子草、英藜狗子好扎脚。而就在这样的贫瘠的岁月,却孕育了他彩色斑 斓的童年梦。那是解放初期,六岁时他刚上小学,村里来了电影放映队,爷爷 便带他一起去看,这是他第一次看电影。电影放映了,听着放映机咔咔作响, 就对那能发出响声的放映机和上下传送的影片感起了兴趣,两眼盯着不放, 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刚来时看到有白布(银幕)悬挂在前面,一扭头,上面 的影像吸引了他。影片的名字是《重返前线》,故事情节大概是描写伤员治 愈后重返前线,杀敌立功o尽管看得似懂非懂,在他头脑中却留下了深深的 印迹。恰巧第二天学校安排看“小人书”的娱乐课,他特意选了一本描写打 仗内容的看,边看边回忆头天晚上电影里的画面,边比照联想,仿佛进入了 一个军事天地。后来,村里只要来放电影的,是战斗片,他就从不放过,接连 看了《解放台湾》、《怒海轻骑》两部电影,看到军人在战场上头戴钢盔,手 握刺刀,在枪声和爆炸声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仅从头脑中对军人 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心灵深处对军人有了挥之不去的好感,从思想上奠 定了当一名军人的基础。军人英勇、威武、神圣、伟大,再加上军人在老百姓 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当时媒体对军人英雄事迹的宣传,开始梦想有一天自己 能穿上漂亮的军装,骑上大马,挎上冲锋枪,就像当时流行的一首歌《真是乐 死人》所描写的那样,直到现在他还是喜欢哼唱这首歌,当时的感觉立时涌 上心头。
当兵,成了他朝思暮想的第一愿望。他想,一旦有机会一定争取去参军,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当时正处于困难年代,他失去了继续 求学的机会,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在两年劳动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放弃 当兵的念头,终于到了 1967年,他年满了 18岁,可是国家那年偏偏却没有 征兵,但他仍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当上兵,劳动之余和乡邻们谈起此事,乡 亲们都鼓励他,认为他是一块当兵的好料,这更坚定了他当兵的信念。
1968年,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他踊跃报了名,哥哥大他两岁,21岁,也 在征召范围之内,也报了名。他母亲不愿两个儿子一起走,家里家外一下少 两个劳力,势必会加重父母的负担,况且爷爷已年迈,天伦之乐在老人眼里 历来看得很重。为了宽慰爷爷和母亲,他违心地表示:如果体检哥俩都合格, 就让哥哥先走,过两年自己再走。事也凑巧,体检是两个人一组,他正好和哥 哥一组,接兵的听说他们是亲兄弟,一块做检查,非常感兴趣,问:你们两个 都合格,你母亲让你们走吗?他说:会的,我母亲会的,她只是嘴上那么说,心 里还是支持我们的。可惜,他哥哥身体不合格,而他不但过了陆军体检关,还 顺利通过了水兵体检关。原以为能当个陆军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大大超 出了他的期望值,当上了水兵,那髙兴劲,正如歌中唱到的“真是乐死个 人”。
二、赤诚之心拥抱大海
多年夙愿一旦变为现实,就会因此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干劲。而所有的 激情和干劲,又都源于那颗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的赤诚之心!
入伍后,在东海舰队训练团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完成了由民到兵的 转变,接着是六个月的信号专业的学习,想像着海军昂首挺胸,站立在军舰 上,在辽阔的大海上驰骋 痛快。那时,训练团有几百名学员,学习期满 后,要留下几人,作为骨干培训下一批学员。在九个月的时间里,由于他表现 突出,作为优秀学员被留在了训练团。虽是水兵却没能在舰上生活,当时有 些失落,但并没有影响他在陆上工作的进取心,他凭着一腔热情和心中那份 执著,在训练团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为他的军旅生涯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至今回味无穷,感慨万尹。
初到训练团,他例毎了劲,决心靠自己的拼搏,创造条件,尽量在部队多 干几年,不能服役期满就回家。为实现这一目标,他除坚持刻苦训练外,星期 天也不休息,和其他新兵结伴到附近的工厂帮工人们抬煤,弄得满脸黑糊 糊,心里却乐滋滋的。一天他正在洗衣服,工厂失了火,他不顾火势强劲,浓 烟滚滚,端起脸盆冲进了火里,和其他同志共同扑灭了大火。团里因此专门 召开了表彰大会,号召全体官兵学习他们这种公而忘私、不怕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为了不耽误训练,又保障菜园及时用水,他和另一名战友,每天早晨四 五点钟就悄悄起床浇连队的菜园,等起床号响起,他们已浇完了菜地,照常 岀操。他积极表现,得到了团领导的肯定,入伍仅两个月他成了一名共产主 义青年团战士。他把入团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更加处处严格要求自 己,专业学习更加刻苦,在战士中真正起到了一名共青团员的表率作用。通 常情况下,专业学习应480个小时,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反对学术权威, 打破旧的框框,减到90个小时,其他学时学习毛主席著作。为熟练掌握所学 专业,他抓时间挤时间自学,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向教员请教,内心那种奋发 向上的精神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他学习先进、争做先进。就这样,他不仅被 训练团留了下来,还被支部推选参加1969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有 幸成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的该支部的唯一一人。那激动的时刻,一直历历 在目,令他终生难忘,也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和鼓舞。
入团后,他在团里通讯班担任班长,负责维护近百公里的通讯线路。一 般早晨出发,背着冲锋枪,全副武装,顺着线路爬山过河,一直检修线路到终 点。每次他都亲自爬杆架线,检査维修,年年圆满完成团里交给的任务。他担 负的班被评为“小老虎”班,他个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有一次 助民劳动,割起稻子。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腿都肿了,晚上队里开会开到12 点多。为搞好宣传发动工作,真正激发起战士们的干劲,散会后他又和一名 战士连夜写文章,设计板报,写写画画,直到凌晨三点多才算搞定,打一盹, 五点多起床,照样参加第二天的助民劳动。
1969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他提了干。入伍 还不足三年的时间,他为了心中的理想,凭着那份执著,靠自己的勤劳和汗 水,沉稳地迈出了人生的三大步,实现了人生的新跨越。当了区队长(排 长),下连队,既负责行政管理,又要抓教学。通讯班一年的时间,正赶上营区 搬迁,新营区设备不全,需架线检査,接受改造和维护,任务量很大,工作十 分紧张。他每天加班加点,为了搞好教学,又重新进一步学所学的信号专业, 反复研究教学大纲,精心备课,制定教案,真正上好每一堂课。在任区队长的 四年间,给他提供了许多锻炼、完善自我的机会,使他从思想到工作能力上 逐步走向成熟。他总是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所带排在队列训练、精神面 貌、助民劳动等方面处于连队先列,表现了他在政工工作上的发展潜力。板 报宣传总是在团里拿名次,新兵思想工作做得耐心细致。有一名河南新兵, 年龄小,想家想得整天哭哭啼啼,反复做思想工作也不行,再三要求回乡。.他 就请来了医生给他检査身体,安排病号饭,还找来河南老乡给他解闷,这个 新兵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后来还提了干。他善于从实 践中学习,在干中摸索。无论是他在中央党校还是在国防大学等地学习,都 十分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又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 从事政工工作的宝贵经验。
组织上慧眼识英才。1974年底,他被提拔为副指导员,以副顶正,1976 年提拔为指导员,1978年被选调到东海舰队干部部任免科当干事,1981年 底任东海舰队政委(老红军)的秘书,1983年底调东海舰队干部科任副科长 (副团),1985年任科长(正团),同年底任直属政治部副主任,成为东海舰 队司令部机关当时最年轻的团处级领导,1989年调任东海舰队训练中心政 治处主任,1993年提拔为副师级政委,2001年任福建基地政治部副主任,
2003年任海军福建某基地政委,被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三、披肝沥胆鱼水深情
一个人只要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爱国爱家;只有与党和人民肝胆相 照,才能有所作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给他带来巨大的灾难°母亲、姐夫、三个外 甥、哥哥、嫂子、侄子、妻子、女儿全部震亡,只幸存年迈的父亲、年幼的侄女 和震伤的姐姐。当时他正好带部队在码头参观见学,离部队几公里路,没听 到广播,一位外单位战友告诉他老家地震了,非常严重。参观完后,他找到收 音机听广播,家里到底怎样还是不知道,心里万分焦急,可总政有规定唐山 籍干部战士不能回去,不能给灾区增加负担。尽管心急如焚,还是照样带着 部队参加助民劳动,后来部队领导特批让他们回家看看。临行前团里的副政 委嘱咐他: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你要冷静,沉住气。回到家后,当时那种猛 烈刺激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到组织的要求是正确的,警醒着他一 个政工干部,一名党员干部,再痛再难也要咬牙顶住。地震给他的刺激、压力 和打击太大了,地震也影响了他一生的选择,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o他爱人 在丰南商业局工作,女儿刚几个月大。“人人都说家乡好,”本想再干两年转 业回到家乡丰南,回到亲人的身边,可是……想起探亲时,妻子抱着刚满两 个月的女儿深情地告别时的场景,成了他与亲人的永诀,他无法接受这眼前 的一切,这沉重的打击使他有些绝望了。想想临来副政委的叮咛,他又重新 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这灾难,这心灵的创伤。他到石家庄看望了伤病的姐 姐,回队安顿好就接父亲和侄女来到部队,从此更坚定了他扎根军营,献身 国防的决心。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训练,看着在周围活动的外军舰和飞机,又激发了他 加强海上战斗力的紧迫感。有时在海上训练,年轻的战士一边呕吐一边报口 令,脸色煞白,仍坚守岗位,风浪大时干部战士都吃不下饭。一次,一个战士 因劳累和呕吐身体虚弱晕倒了,刘将军知道后,带着苹果,亲手交给了这位 战士,为此战士们还专门写了广播稿,把首长的关心送给大家,进一步激发 了战士们海上训练吃苦耐劳、无所畏惧的精神。我国的海军建设尽管发展较 快,但和有些国家的海军建设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强大我国海军,海军
训练是极其艰苦的,每次训练可以说是《冲岀亚马逊》的再现,可是不管风 浪再大,再晕船,只要警报一响,战士们群情激奋,个个生龙活虎地出现在哨 位。面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们,他更加注意自身形象的树立,以身作则,身 先士卒。随着职务的提升,压力也越发加大,特别是身居现在职位,紧靠台湾 海峡,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带好队伍,怎样密切军民关系。2006年“桑美”台风 入侵大陆,接到命令即台风刮起的当天,他带着部队往地方赶。19级的大风, 使地方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部队损失相对较小。他们冒着洪水、塌方、树木倾 倒带来的危险,当晚抵达现场,官兵一起和当地群众同狂风作斗争,顶着高 温酷暑,抢修受损的舰船。吃不上,喝不上,闻着遇难群众腐烂的尸体发出刺 鼻的臭味,他和他的队伍经受了生死的考验,战斗三天三夜,胜利完成任务。 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充分展示军民的鱼水深情。
从军三十多年,真正让他尝到海军滋味的是在训练中心的七年,做起了 舰艇工作,能够直接与海打交道,填补了他海军生涯未接触大海的空白,加 深了他对大海的认识和真挚情感。每当航行在祖国的领海,就由衷地为祖国 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而自豪,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每次出海他 都精神抖擞,从没有晕船等不适感觉,即使在陆地身体有些小毛病,一踏上 甲板他就精神了,什么毛病也没有To军舰一抛锚,豪迈感浸染着他,心胸开 阔,眼界宽广。训练时,外军舰、飞机的监控,又让他感到是对我们的一种挑 战,是对我军战斗力的检验,我们的演习是对他们的一次威力震慑。军舰航 行在海天相连的深海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包围着他。他说:全国12 亿人口,有多少人有这种经历,有这种感觉呢?自古以来,列强入侵我国大都 是从海上入侵,一方面说明海防的重要,一方面说明我国海防建设的薄弱。 在充分强调海防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前提下,刘将军提出了许 多建设性意见,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部队这么多年,应该说是对军人职业的追求,军人职责的认识,推动他 积极努力,勇往直前。他无时无刻不爱这神圣的职业,也更加感悟了军人职 业的神圣。
四、将军之魂情系桑梓
军营培养了他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善于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 问题和较强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敏锐、是非分明;大海则锤炼了他的意志和 毅力,丰富了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忘我的无私品德。海上生 活的狭窄、枯燥,培养了他顽强的性格,辽远苍茫的大海,又塑造了他豁达沉 稳的品质。地震如此大的打击,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适自己,审时度势,找 准定位,经受住外界突如其来重大变故的考验就是一个佐证。从战士到将 军,一步一个台阶,他是用汗水和付出搭建而起,凭的是干劲,是工作的认认 真真,尽职尽责,毫不马虎,毫不松懈,对名利、升迁怀着一颗平常心s拉关 系,跑官要官不是他的作风和处世原则,他不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偏离自己 做人的准则。在政治部当主任一干就是三年,他心态平和。多少年来他兢兢 业业,有过机会,却未能受过什么功勋,他冷静对待,拿得起,放得下,大度豁 达,重情重义,平易近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身居何职,都能做到一视同仁, 在相识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当了政委后,在上海有一次在街上遇 见了他入伍时接兵的排长,他主动和这位夏排长敬礼、打招呼。老夏说:现在 你已经是首长了,不要给我敬礼了。他说:“你是我永远的首长! ”这朴素真 挚的话语让老夏感到非常亲切,而他却永远感激这位夏排长,是排长带他走 上了革命道路。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过他帮助的领导和战友很多,他都一一记在心 里,有机会顺便看望他们,还经常向家人和朋友讲起他们的旧事,感激之情 溢于言表。前妻震亡后,由于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又选择了一位唐山姑娘组 成了新的家庭,又有了一个女儿,业已成家,可他仍记着与前妻的那份情,每 逢“7・28”纪念日都要进行凭吊,回老家时忘不了专程探望前妻的亲人们。 丰南区的人到达福州,他不论职务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论公事私事,他常 怀一颗感恩的心给予热情招待,丝毫没有“大官”的架子,这就是他的人格 魅力所在。
改革开放后,家乡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一行行树木覆盖了盐碱沙地, 一排排新房站立在街道两旁,人们饮用的是甘甜的自来水,吃得是大米白 面,丰南经济四次位居全国百强县之一,一次荣登河北十强之首。在锚地,漫 步在甲板上,远眺海天连线上的彩霞,他的思绪飞回了故乡,回家探亲时家 乡的巨大变化触动着他心灵深处,为生养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的责任感占 据了他的心。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小企业发展到拥有资 产93亿元的大企业,所生产的惠达洁具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位列中国卫生陶瓷产量十强第一名,年生产能力800万件,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出口创汇 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他为之自豪,备受鼓舞。听说惠达要在福州设立办事 处,他兴奋不已,为家乡奉献的机会来了,他找当地地方,跑有关部门,协助 办各种手续,帮忙咨询了解相关情况,支持唐山惠达陶瓷集团在福州建立了 办事处,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促进了市场的拓展。2004年春节前夕,他进京 开会,有机会参加了丰南区在京召开的团拜会。他不失时机,向区领导献计 献策,指出:丰南发展潜力很大,首先是地理位置非常好,地处京津唐地区, 水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便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其次 是丰南经济实力雄厚,有充足的资金资源作为发展的保障。三是人才资源丰 厚。丰南籍在外地工作的人士比较多,要充分利用这些可拓展的资源,加强 同各地的联系,扩大发展思路,抓住契机,找准切入点。尤其是加强和南方的 联系,学习他们那种对事业的执著和灵活的头脑,不惧挫折,敢于拼搏,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这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丰南英才的人生速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做 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只是做了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共产党员、一 名职业军人应该做并且应该做好的事情。如今岁月的风霜已经渐渐染白了 将军的两鬓,写满沧桑和辉煌的来路上也洒满了对国对家的无限赤诚,我们 深深地敬佩着这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海防事业的将军,我们也深深地爱 戴着这位远离故土却情系家乡的老乡。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和共和国同龄 的将军,事业辉煌、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