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肩扛着维护健康的星斗,右肩扛着拯救生命的太阳,星斗,太阳,全天 候地照耀着自己的灵魂,人生在手术刀的银光中闪烁,在一年一度金色年轮 的光环中,台历由厚变薄,岁月归纳于脚下,一层一层的将生命的高度垫起。 这就是“我是一个兵”张少成。
一
1969年初,张少成年满18岁,浑身散发着窦寇年华的青春活力。打心眼 里羡慕当兵的,怀着对解放军无限崇敬的心情,带着到部队锻炼一番的朴素 感情和单纯的思想,离开了家乡钱营镇中南阳庄,走进了军营,当了一名铁 道兵。随部队到过云南、湖北、陕西修筑铁路。跟战友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修建成了成昆铁路等铁道线。可谓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泥土一身,汗水透 襟,风吹日晒出黑黑的脸庞,壮实的体魄,这就是一个铁道兵张少成。
二
命运之神把你的人生安排得那么沉重,也许是脚踩着轻松,轻松并不意 味着松懈,而是更加那么凝重。他从一个铁道兵,没打一枪,便换了 一个地 方。到第二军医大学求学、学医,成为了军队的一名大学生,有了属于自己一 张精美而又考究的桌子,去探求自然生命抗争的奥秘,身上少了风雪泥土, 而有了一种特制的刀枪。
1971年,张少成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步入了中国一流的大城市——上海, 进入了一所为军队培养卫生专业技术干部和卫生事业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 高等医科大学。该校创建于1949年9月,现学校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 部、科研部、研究生院5个部院机关,下辖基础部、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 勤务学系、护理学系、中医系、外训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学员旅、长海医院、长 征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南京军医学院以及三个干休所,共有教职员工1 万余人。设有临床医学、海军临床医学、临床精神卫生学、药学、麻醉学、护理 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技术、医学实验技术等10个专业。设 有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航天航空与航海医学、内科学(消化病系)、影像 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胸心外、烧伤)、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 等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烧伤医学中心、中医内科中心、神经外科中心、 肾脏病中心、急诊医学中心、血液病中心、消化内科中心、泌尿外科中心、医学 免疫诊断中心、护理教育户心等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有胸心外科研究 所、骨科研究所、血管外科新究所、中西药研究所、肝胆外科研究所等5个全 军医学研究所。有医学肝胆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神经生理、药物化学、医学 微生物、临床免疫、心脏外科、消化内科、细胞生物信号转导等十个军队医学 重点专业实验室。有肝胆外科、脊柱外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等5 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自1978年以来,共获军队、省市、部委级以 上科技成果1574项,在全国医科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教学、医疗和科研 力量雄厚,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76名,中科院院士 2名,工程院院士 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博士生导师134名,硕士生导 师377名,外籍客座教授104名,有24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 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以上职务。张少成在这所大学求学,就是在当时20 世纪70年代,也可谓得天独厚。
同年,张少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三
1974年,张少成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留在附属长海医院 任职。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化的城市,又是长江流域的门户,地处长 江三角近海部位,长江奔流东海过程中,在人海口所形成的一块冲积平原,人称“上海滩” 。内有黄浦江,沧山湖等水域。东海之滨,黄浦江畔,镶嵌着我军 临床医学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医院是一 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首批评为三 级甲等医院。1996年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
医院始终以“救死扶伤,服务军民”为宗旨,以创建全军临床医学院为 目标,坚持“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从严治院、勤俭办院”的方针,近10余年 来共获得国家和军队高等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连续12年获上海市“文 明单位”称号。
长海医院占地2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余万平方米。现拥有病房大 楼、胸心疾病诊治中心楼、科技大楼、医技楼、第二医技楼、门急诊楼、影像诊 断中心楼、感染科楼、康宾楼、生殖医学中心楼、制剂楼等布置合理,设施先 进的医疗建筑群,并设有供病人休息的“怡园”、“馨园”和“中心公园”等 环境幽雅,景色怡人的场所。医院设有科室49个,病床床位1500余张,工作 人员250余名。拥有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现有博士点24 个,硕士点40个,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完成医疗、药学、护理等专业和 外国留学生28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长海医院特色明显,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即消化内科,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胸心外科、烧伤外科、中医科、骨科和普外科等。拥有全军专科研究 所、中心1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个,示范 学科1个,现为全年、全国临床药理基地,部分研究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
长海医院注重高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白血病治 疗、消化内镜、胰腺疾病治疗、脑血管防治血管外科、影像诊断、X线刀、微波 治疗、腹腔镜手术、“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整形整容、钦激光治疗泌尿系 结合、肛肠病诊治、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创伤整治、颈椎脊柱病诊 治、中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方面各展所长,形成了新的 特色。
2005年,长海医院门急诊量达123万人次,收治病患人数达3.8万余 例。医护质量逐步提高。在发表论文,中标科研基金和科研成果上,历年来保 持全国各大医院领先水平。张少成在这个医院任职,从1974年一直在这里 工作,他扎实工作,为施展才华搭建了一个平台。
四
黄浦江位于太湖流域东南端,发源于江苏太湖,在上海东北部汇入长 江,全长113.4千米,黄浦江大致形成于明代,因江水含沙呈黄色,明代有诗 人写下:“月照黄龙浦水黄”的诗句,故名“黄浦江” 0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 河,是上海的象征。浦江两岸荟萃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有横跨两岸的“黄浦 大桥”和“南浦大桥”。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两座大桥横卧在江上的两 条“巨龙”,中间一颗明珠,好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
张少成在这“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的侧影中的长海医院,随着岁月的 流逝,个人的奋斗,由一位普通军医,成为一名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 导师、文职二级将军,他对他的第二故乡,上海的母亲河诉说些什么?
他说:“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我这个职业做好。军人是人民的子弟 兵,做军医是人民大众的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维护健康,救死扶伤,在自己 职位上的范围内,多治好几个病人,多做点好事,至少不要害人。所说的'害 人'就是做医生稍一马虎,就会'害人'。 ”
张少成做了 30多年的医生,做了 30多年的手术,到现在都是每一刀, 每一剪都得当作在作第一次手术,以刚刚做手术的态度,每一下都加倍小 心,病人让你用刀去动手术,是对你的信任,就像“黄浦大桥”,“南浦大桥” 一样,军拥民,民拥军的大桥,病人是人,也是医生,病人家属,对病人的“二 龙戏珠”啊! 一位半瘫的病人,张少成给这位病人做副脊髓手术时,手术几分 钟下来,手术衣全都湿透了,觉得手术刀重得不得了,象几百斤的石头,用刀 方法,细心入微……手术成功,这位半瘫的病人恢复的不错,病人和病人家 属的感谢话甚至感恩的话像黄浦江水流入长江一样那样自然……
张少成喜欢黄浦江上溅起的细细浪花,那么晶莹剔透,那么让人心旷神 怡。张少成的专业技术是治疗神经伤、脊髓伤,臂丛或手术后并发症后遗缺 陷的修复、再植再造,骨坏死缺陷和四肢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截瘫等等, 他感觉到给病人做成功一例手术,是他最大的快乐。有一天,他碰到一个人 在喊他。他不认得,就问,你是谁?那人说,我是你十几年前的一个病人,得了 骨股头坏死病,疼得不能走路,是张医生你给我做得手术,跟好人一样了。这 个病人把拍的片子给张少成看,看到他给这位病人做了植骨手术后,恢复得 很理想,使这位病人健康的生活着。他高兴得不得了。就像站在黄浦江畔观 赏浪花那样高兴。医生和病人和这江水中簇拥的浪花一样,共同拥抱着涓涓 不息的生活,他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把一些疑难的顽症治好,托起患者生 命的浪花,这是他心旷神怡的欣慰。
五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天崩地裂,房倒屋 塌,夺去了 24万人的生灵,16万多人砸伤。张少成从上海回到了老家中南阳 庄,赶上了大地震。村子里也死伤了人。他作为一名医生,责无旁贷地担负起 救治伤员的重任,为轻伤员用咸盐煮水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胳膊、腿骨折的 重伤员,就找来薄箱板作为夹板,用布条当绷带,用夹板和绷带绑好骨折,他 就这样,顾不得吃饭睡觉,忙碌了好几天,解救了许多伤员,直到重伤员都转 到全国各地医院去治疗,他却累得有些支持不住了,险些累倒。上海第二军 医大学长海医院组成的抗震医疗队来到唐山进行抢救伤员,张少成又马上 参加了医疗队,一直干到1977年5月份,
在林西组建了抗震医院。说是医院,就是临时简易棚。在这简易医院里, 张少成会同战友为伤员做了多少手术,他难以说清楚,有多艰苦,他也难以 描述,只是说,都是在流血、流泪、流汗的日子里度过的。
悲壮成为历史,现已化成了豪迈的景点,张少成说,想想那个时候,看看 现在,真是伟大的壮举!
六
浦东新区陆家嘴尖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上海市的标志建筑,高达 460米,属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高大的塔 身由3根直径9米的圆柱,3根直径7米的圆柱,与地面呈60度的交角斜撑 支立,直上云天。太空舱、上球体、下球体及中间5个球状的空中旅馆和底座 3个装饰小球体,11个钢结构圆球,象征着颗颗明珠,镶嵌在塔体上,造成了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在90米的下球体“室外观光廊”,263米的 “上球体主观光层”,259米的“上球体室外观光层”和350米的“太空舱”, 尽可俯瞰上海,美不胜收。
张少成从一名铁道兵到一名大学生,从一名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教授, 到带博士生,路漫漫……按他的话说,就是有丰南人的一股韧劲,认准一条 道,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去奋斗。张少成刻苦努力学习医疗专业知识,持之 以恒,在部队,只要有空闲时间,能找到的书,抓时间阅读,到了第二军医大 学,图书馆的书的能看的都看了。一进图书馆就忘记了时间,一出来就很晚 了,到食堂去吃饭,饭已经卖完,这是经常现象。读书学习对他帮助很大。学 哲学,解决了一些医学上的难题,张少成搞脊髓神经,世界难题,解决不了。 他做这个医学科研的时候,运用如果在主要矛盾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可以解 决次要矛盾的方法。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脊髓不行,就绕着一点搭桥,解决 一点是一点。终于在脊髓神经领域,陈旧性脊髓损伤截瘫治疗的实验解剖及 临床系列研究等有了新的突破。在分析诊断病人病例,运用逻辑推理学,抓 住最关键一点,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张少成培养学生,首先要教导学生怎 样做人,要做一个好人。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要把这个职业做好。要认真搞 学术,教育学生搞学术不能弄虚作假,做实验10个、100个假的,都是没意义 的实验,其又害人又害己,这是医德所不允许的。张少成教育学生好好读书, 刻苦钻研业务,不要被金钱所诱惑,不要想升官发财,而要踏踏实实做出点 事情出来,将来不管走到哪里,历史上会提出来,你对在医学医术上有贡献。 钱赚得再多,你能花多少呢?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张少成培 养了很多学生,培养出了一批博士生,有的当了医生,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 的医疗事故。张少成作为外科医生,从医30多年,大小手术难以统计,从未 出过一例医疗事故,他做手术要求非常高,对自己要求也特别苛刻,他是一 个学解剖学的好学生,后来又是一个做解剖手术的好医生。手术的关键一个 环节,就是尽量少出血,手术做得好的,有的可以出50毫升的血,做得不好 的可能出500毫升的血,这就是医术。一位产妇,生的小孩不会动,才一个多 月,出100毫升的血,对这位小孩来讲就很危险,这时不仅要求非常的小心, 就是一块纱布也不能带出血来,出血量控制在10毫升之内,5-6毫升,这就 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技术。张少成说,那是平时的功夫,潜心炼成的。一个病人 瘫了 4年了,还有一个瘫了 7、8年的,在张少成的治疗下,都能行走了。这就 是张少成的医术,高超的医术。
张少成像这样难忘的手术治疗的病例太多了……
张少成就是靠自己对医疗技术的刻苦钻研,对医疗事业的执著的追 求,一点一点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臂丛神经损伤 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陈旧性脊髓损伤截瘫 治疗方法的实验解剖及临床系列研究”、“近指节残端掌指关节复合修植 再造手指”、“臂丛神经修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严重手外伤修复 重建的实验与应用研究”等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成 果奖1项,被授予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称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立 功受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与胸口、腰椎骨对应的腰戢神经根的作 用解剖”、“组合皮瓣治疗手术严重脱套伤”、“断肢断腕断掌再植后手内 在肌挛缩51例分析”、“腰髄神经根复治疗截瘫”、“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 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肋间血管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 等论文百余篇。主编和参编了学术著作16部。张少成曾任或现任中华手外 科学会常委务员、上海市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脊甑损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肢伤康复研究会理事,美国神经与矫形外科学会会员等 职。
张少成,用心血来为这个时代确立自己的形象。
上海,支起了医疗、卫生、康复3根钢柱,与百姓的医疗、卫生、健康3根 钢柱衔接在地面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锻造的个 个球体镶嵌在塔体上,张少成等等一批医疗卫生界的精英和人士好似团簇 在球体上的颗颗小珠,搭建起了一座坚实的“东方明珠”,“大珠小珠落玉 盘”,在上海这块国际化现代城市的疆土上,医疗卫生界一座别具一格的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塔,矗立在黄浦江畔,表达和展示着自身的明 媚和辉煌。
七
上海,金茂大厦,位于黄浦江畔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与东方明珠遥望 相对,又近在咫尺。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最高420.5米,占地面积 23611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属于世界第四,中国内地第一,与台北 地区的101大楼、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 相媲美。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高度为340.1米,面积达1520平方米,为目 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在这里您的目光可以轻松触达外滩万国建筑群 落,世纪大道,饱览如银带般穿梭于城市的高架道路,将黄浦江两岸的国际 化大都市风光乃至长江口的壮丽景色一览无底。欲穷千里目,您只有在金茂 88层观光厅才能品味到全上海的时尚魅力。观光之余还可以在中国邮政最 大的大楼——邮政服务处,将您的“最高”祝愿送到世界各地。
流着黄金的水道通向太平洋的波浪……
上海人,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的最高祝愿是永久和平,经济发达,财茂 运享,人民安康,生活幸福,张少成说,每一个人富起来,每一个家庭富起来, 每一县富起来,各省、市都富起来,全中国都富起来,祝愿全世界消灭贫困, 整 个人类都富足,追求世界和平,同时,要消灭疾病,身体安康……
张少成的医学观点很明确,他认为现在国外的学问和先进医疗技术很 多,但是总是去重复别人的东西,就个人来讲,辛辛苦苦做一辈子,没有什么 价值。要有自己首创的东西。哪怕不是特别成熟的,那也行。他在工作几年 后的1982年,有了自己的观点。一开始是研究手指头掉了,腿断了,神经瘤, 都是手术移植、愈合。有些病人,手术后感觉疼痛。神经瘤更为明显,发生非 常疼痛的现象,而且也比较普遍。过去就是切除,但切除后还长,还痛,还切, 还痛。那时他就想,把神经接起来就不痛了,于是,他就给接起来,病人的病 情不再发展,也不痛了。这是他的首创。他总结出临床实践经验,写了一篇学 术论文,那时杂志少,他的稿子寄出去,有的杂志还不敢登。1983年他在一个 医学学会上讲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经验,过了一年,一位外国专家发表了一 篇论文,也是讲把神经接起来,而且建以做截肢手术时要把神经接起来。 1985年才刊登了张少成的这篇论文。现在应该讲,是他在世界上首次想出和 实践的这个医疗技术,现在事实证明是个好办法。后来,欧美国家邀请他去 讲学,做学术报告,去做医疗手术。1992年,美国12个专家请张少成去做报 告,这是第一次报告,人们没有什么反应,第二年又请他讲,就有几名专家开 始有所反应,明白了张少成学术观点和医术上的创新,第三年专邀他专门 讲,很多人反响强烈。第四年,美国专家来长海医院考察,看张少成的手术, 回去后写了一篇长篇报道。
张少成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邀请。他去过美国迈阿密大学讲学,应邀在美 国大学讲学后该大学给他写了感谢信,张少成去印度进行过学术交流。美国 学会主席对他的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WHO协作组主席对他的学术成就也 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2001年,欧洲《发现》杂志介绍报告中总结推荐了他 的工作。美国慈善机构公益性杂志宣传报道了张少成工作情况。张少成曾 说,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讲,要不就做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要不就在基本理 论上,观点上有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些过去不能解释的问题,去做做不到的 一些事情,还有就是创新,创造一些新的方法。在医学界,国内外比较疑难的 事情,你能创新一点,解决了疑难问题,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很宝贵的。张少 成有几个创新。新的术式,国内外逐渐认识到在解决一些疑难病症问题上很 有价值。
这是一段冰岛人民广为称赞的故事。1989年,16岁的碧多因车祸受伤 而高位截瘫。她的母亲阿希奥在6年的时间里访遍世界名医未果。最终,一 位美国医生建议阿希奥去找一位名叫张少成的中国医生。1995年,瘫痪6年 的碧多姑娘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位未曾谋面的中国医生身上。然而,由于 种种原因,张少成很难去冰岛完成一项未必有十分把握的治疗。于是,阿希 奥通过冰岛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正式请求。巧的是,1995年9月,当时的冰 岛总统芬博阿多蒂尔率团参加北京世妇会。在与时任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同 志的会面中,她请求江主席帮忙,让这位中国医生到冰岛为碧多治病。江主 席当场答应,随后又指示有关部门予以安排落实。张少成肩负着重大的使 命,到靠近北极圈的冰岛异国,为碧多治病,在张少成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精心治疗后,岀现了奇迹。于2002年前,碧多能借助拐杖下病床行走,还 能骑着改装的自行车上路。2002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同志访问 冰岛,6月14日,阿希奥母女被邀请参加冰岛总统格里姆松为江主席举行的 国宴,阿希奥母女在宴会厅入口处,见到了江主席。江主席与母女二人亲切 握手,并关切地询问碧多的恢复情况。坐在轮椅上的碧多激动地献上一束火 鹤和一个挂盘,真诚地对江主席说:“谢谢您!是您的帮助使我能够重新行 走。”母亲阿希奥更是不停地向江主席表示感谢。她动情地向记者诉说:“江 主席是我女儿得遇良医的关键人物。这样一位有影响的领导人,愿意去帮助 异国他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让我们非常感动。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 当面致谢的心愿。”这是江泽民主席访问冰岛时传颂的一段佳话°
张少成高超精湛的医术,赢得国际上一些国家的赞誉,也为祖国争得了 荣誉,增添了光彩。这荣誉,这光彩,在我国对外的交往中,闪烁着金色的光 环,而是又那么丰盛繁茂。张少成,在和平友谊的绿叶上行走,追寻着自己庄 严的梦;在人道主义的绿柳下,抽出了长长的嫩绿的枝条;在救死扶伤的绿 阴中依依芳菲,芳菲依依;在维护人类健康的绿色旷野上,点缀了油绿油绿 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八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后,由英国租界扩张,越界 筑路逐步形成为全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和商贸中心,20世纪30年代就闻 名遐迩。商业街商铺林立,市百一店、华联、新世界、老牌百货王国、友谊欧洲 商品城、伊都绵商日本服饰、置地广场、东南亚风情商品,琳琅满目,流光溢 彩,人头攒动,人流如潮……
上海大世界,西藏路与延安路交叉口,始建于1917年,上海最大的游 光、杂耍、南北戏剧、曲艺等娱乐的场所。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豫园、还有上海老街、方浜路大街、钱庄、 银楼、银行、茶馆、戏楼,商行一直连接十六铺和城隍庙,一路825米,老城的 民俗文化馆、文化长廊,江阴路的花鸟市,淮海路古色生香的世界服装之苑, 四川北路的平民商业行,夜游新上海……
上海的八宝鸡、糟钵头、扣三弦、虾子大乌参、鸡骨酱、枣泥酥饼、虾肉馄 饨、淞江鳞鱼、上海崩瓜、城隍庙梨膏糖……
张少成在上海工作30多年,要说一次没有光顾上述这些地方,没有购 买过一件物品,品尝过一次美味佳肴,那是瞎话,但光顾的次数太少太少了 O 他一直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忙得没有功夫去想这些太多的事情,以前单身 一口 ,无牵无挂,一心扎在事业上,后来变成两人,有了女儿,三口之家,各干 各的,早晨起来就去医院病房或图书馆,中午一般在医院就餐,有时就在手 术室,生活非常简单。后来,国内各地,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来回跑,有时一 天一个来回,有时住上十天半月,学术交流、医学报告、医疗手术……忙得不 可开交,有时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过年放假,节假日,已经多少年没有这个 概念了。吸烟、喝酒、跳舞等等,啥也不会,有人说,张少成这辈子活得冤。
张少成说,我活得不冤,我到的地方,得到的东西多得多,我赢得了患 者,赢得了人民,生活得却十分丰富,十分滋润,十分乐趣,十分充实,十分有意义,十分有价值。这就是张少成,丰南人,一个军人,一个文职将军的人生 观、价值观。
十
黄浦江,上面江水潺潺,波浪滔滔,游船荡漾,往来如梭。下面,江底隧 道,一路贯通,灯光通明,车水马龙。上下水陆,浑然相辅相成。
张少成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对自己的老人,因忙于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没有尽到自己对父母应尽的理想的孝道,是他内心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人 常说,忠孝不能两全,张少成没能两全。江水,隧道两相全,张少成把忠诚党 和人民之情激起了江上的浪花,把没有尽孝的痛苦之情压在了心底的隧道.......
十一
上海浦东新区,年轻而又美丽。
曾经有人提出,人到50岁以后会出现“第二青春期”■我信,以张少成 浑身洋溢的青春气息,及其对生命全部意义的理性把握,他将为我们作证! 张少成好像上了瘾,他觉得三天要是不拿起手术刀给病人开刀,心里就难 受,这日子也难过。他去外地、外国,如果不是做手术,虽然是讲学做报告,也 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他不相信天才,他相信怪才,承认怪才。把精力全部 集中在一点上。爱迪生、爱因斯坦就是把精力全部用在一点上。张少成一个 目标就是把眼下自己的工作做细做好,一个是把自己30多年的经验传下 去,带好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让年轻人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等以后,做新的做不动了,再把他的经验写出来,写出比较成熟的 专著,留给后人。这就是张少成的心海中的新区,一片充满青春活力而壮观 的新区。
十二
上海,人民广场飘扬着五星红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飘动着“八 一”军旗,血与火的飘动,神圣伟大的飘扬。
党和人民的双手把一幅肩章戴在了张少成的肩上,也可说是压在了他 的肩上,张少成用不疲倦的双脚、双腿,满腔的热血,不屈不挠的精神,朴实 无华的性格,甘于奉献的品德,孜孜以求的意志,干出一番成就的信念,支撑 起肩上的肩章,支撑起党和人民的托嘱,心中的广场,是人民广场,心灵之 星,是五颗红星,脑海里,“八一”军旗,猎猎风采,张少成,一身绿色军装面 前的潇洒,面对远方,面向未来,心思舒展着凝重和欢快……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姓……"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