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动惊乾坤 ——记“中华第一楷”张瑞龄
引子
           中国文化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期,文化领域文人雅士、奇才俊杰辈 出o在多若繁星的群英中,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他学者的境界和浪漫情怀, 受到了国内外书法界的尊崇和膜拜,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先进文化人的真正 内涵。
          他不是别人,他就是享有“中华第一楷”美誉的张瑞龄!张瑞龄用笔书 写了他富有传奇的光彩夺目的人生画卷。
          一、令人瞩目的风光集锦
          张瑞龄,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崔家坨村,1936年9月9日 出生在开平,今年70岁,从事书法艺术64年。他的楷书炉火纯青,如斩钉截 铁,大气磅礴,又如疾风骤雨,潇洒无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60多年中, 他用笔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无数个第一。且让我们展开张瑞龄先生用心 血和智慧造就的一幅幅壮丽而锦绣的画卷,先睹为快吧!
          1981年,应闻一多的学生黄绮(已故,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 北大学教授)之邀,为黄绮的《片言录——火花集》书写内容,轰动全国,成 为基层小匚人与中国名家合作第一人。
          1983年,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书写《黄庭经》,被首相悬挂于卧室至 今,赢得“书法艺术在中国”的赞誉第一人。
          1984年,受李大钊之子李宝华(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之邀,为李大 钊故居乐亭县大黑坨李大钊烈士墓题写碑文,并出版《李大钊烈士碑文小楷 帖》,成为大钊故乡书法者为烈士书写碑文第一人。
          1993年,出版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诗词精选在内的 一套当代最大规模的系列书法字帖,成为书写领袖诗词字帖规模最大第一人。
          1997年,为华北烈士英雄纪念碑书写背面碑文,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 的题词,右面和左面分别是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
          1998年,完成《古文观止》长达125米,成为精湛小楷艺术最长第一人。
          2002年,创作了中国丝绸版小楷《孙子兵法》特别珍藏卷,被国家美术 馆收藏,并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2002年大世界吉尼斯书法丝 绸小楷第一人。
          2003年,为抗击非典创作百米长卷第一人。
          2005年,为坐落在海南省三亚市的南海观音圣像前的《南山海上观音 赋》书写碑文,成为为世界海上最高观音像题写碑文第一人。
          2005年,成立张瑞龄书法艺术学院,成为自中国有史以来在长安街建立 书法艺术院第一人。
          2006年9月,张瑞龄的书法力作《岳阳楼记》,由瀚海拍卖公司拍卖45 万元,一部分拍卖款用于扶贫、救助失学儿童公益事业。又于12月17日,又 一幅1丈2尺的书法作品《岳阳楼记》拍卖了 86万元,是到目前全国书法 界书法作品较高的价位。
          所有这些,不胜枚举,这些全是张瑞龄先生书法历史的见证,张瑞龄先 生依凭精湛的书法艺术和无与伦比的浩瀚的精神世界以及敏锐的政治觉 悟,一步一步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巅峰,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人们的瞩目,成 为了将政治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杰出的艺术家!无论是他的袖珍藏 版,还是岀版的书折、书帖乃至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碑文,无不向世人昭示张 瑞龄是一个伟大的杰出书法艺术家,张瑞龄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楷书第一人!
          二、别有风采的人生之路
          张瑞龄先生的楷书书法艺术在中国无人能敌。他的书法蕴蓄了历史的 烙印,折射出时代的风采,也饱含了张瑞龄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孜孜以求. 
          这是一条无比孤寂的路,这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这是一条常人无法想像的 艰难而漫长的路。
          张瑞龄6岁起就在父亲张子文的严厉管教下开始苦练毛笔字。无论寒 暑,张瑞龄都在父母亲的督促下,关在小屋子背书或写毛笔字,每天不少于6 个小时。张瑞龄的小手练出了茧子,肩膀疼得抬不起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然而,倔强的小瑞龄从来没叫过苦,没叫过累。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从小 就有梦想,他要成为父母赖以骄傲的儿子,要为家族光耀门楣。《教育学》中 有句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一种习惯。渐渐地,张瑞龄由被动练字变成了主动 练字。他不断地写,不断地练。如果说王羲之为练字将一潭湖水染黑,那么, 张瑞龄练字的精神绝对胜他一筹。张瑞龄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畅游,最终养 成了一种“一日不读书,一日不练字,就觉得怅然若失”的心理定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瑞龄的书法日臻娴熟。20岁以后,他自行定位,把 “术业须专攻”作为自己练习书法的格言。他要突破,他要飞翔,他要独树一 帜,写出自己独特的风骨。20岁是人生的黄金时节,张瑞龄青春飞扬,立意高 远,他决意要在学习中国传统书法中以古人为师,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 褚遂良以及汉隶、魏碑等诸多名帖,师法造化,融会贯通。他博采各家之长, 为精研楷书壮骨输血。最终,张瑞龄异军突起,木秀于林,以“殊古别今,独具 风采”的张体楷书,赫然震惊书法界。国内外权威书法家赞叹不已,拍案叫 绝,称张瑞龄的书法艺术是:“楷书布局、造像、笔势、结体达到了形式美和气 势美的和谐统一,雄浑遒劲,间架均匀,洒脱灵秀,舒展大方,雍容自得,厚重 而不僵,飘逸而不散,内刚而不霸,行端庄而雄奇,涵神韵于真谛。他的楷书 既有颜真卿的雄强与厚朴,欧阳询的严谨与气度,还有褚遂良的用笔与变 化,并且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折、钗、股',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张体'! ”
          张瑞龄能得到这样的认定和评价绝非容易之事,书法界高手如林,风格 迥异,各有所长。然而众高手对张瑞龄的一致高度评价,足以说明张瑞龄功 力非凡。这是张瑞龄几十年来苦练的结果,是张瑞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张 瑞龄的每一个字都如啼血的杜鹃那样灿烂,那样绚然,那样撼人心魄!
          张瑞龄笔力深刻,别具匠心,功力卓然,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神奇 地实现了连级跳,更让他蜚声海内外。然而这对于张瑞龄来说已是大器晚 成,直到他44岁时才崭露头角o张瑞龄笃实、憨厚,深得大家喜欢,特别是他 写得一手好字,更令全厂上下对他刮目相看。他写文章,办厂报,开辟橱窗、 黑板报,将全厂的文化氛围制造得轰轰烈烈。1981年,44岁的张瑞龄记忆最 深刻。首先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特地到唐山拜访他,专程感谢张瑞龄对春 节晚会提出意见。闻一多的学生河北大学教授黄绮携手张瑞龄出版名言录 《火花集》,引起轰动。1983年,47岁的张瑞龄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中 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举办全国第一次书画展。张瑞龄被土里挖金,慧眼识才, 破格从唐山借调到北京,书写展览会的前言和文字说明。10月的北京繁花似 锦,张瑞龄无比激动,他带着对祖国的无限赤诚,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来 到了北京,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铺出灿烂的前程。10月至12月,两个月的时 间张瑞龄夜以继日地写着,他用心血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写完了浩繁的前言 和说明。没有一个字败笔,每一个字都隽永飘逸,潇洒动人!展出时,全国文 化界、书法界,大师名流、书法爱好者云集一堂,盛况空前,人们啧啧赞叹,钦 佩不已,排长队找张瑞龄合影留念。张瑞龄被大家在全国第一次书法展上被 誉为“中华第一楷” o于是“中华第一楷”无可争辩的诞生了!张瑞龄一举成 名,此时他的工作也因为落实政策从唐山水泥机械厂调到唐山市税务局。由 于张瑞龄书法艺术的神奇,一些单位十分重视争要这样杰出的人才,于是张 瑞龄的工作关系由唐山市税务局调到河北省工商银行,1989年又被调到中 国工商银行总行直至退休。每到一处,张瑞龄总能将工作与书法完美的结 合,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单位增光添彩。
张瑞龄因为书法一路走来,书法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他全家 的命运。1989年,他举家迁入京城,国家对他这样的人才厚爱无比,特批免交 城市增容费5万元。
          从此张瑞龄开始了新的征途,在京城里尽情研究书法,尽情泼洒智慧, 书写着更加壮美绚丽的人生。
          三、深厚扎实的文学积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说张瑞龄书法艺术非凡,笔功犀利,卓然不 群,那么张瑞龄内在的文化修养与精神气韵则为他的书法艺术插上了腾飞 的翅膀。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内涵丰厚,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他书 法艺术不竭的源泉。
          张瑞龄先生才高八斗,思维敏捷,见名起意,即兴作词,现场挥毫成章堪 称一绝。曾经撰写过《当代“中华第一楷书——张瑞龄”》的《世界华人》报 纸的总编辑刘战英先生就亲眼目睹过张瑞龄先生的神采。一大摞名片放置 面前,求字者排队候书。张瑞龄先生潇洒倜傥,在众人面前挥洒自如,只见他 看眼名片,稍加凝思,便一挥而就,却寓意深刻,文釆斐然,令求字者赞叹不 已,心悦诚服。如求字者名字中有个“腾”字,张先生便挥毫写下“腾蛟起 凤”四个大字,比喻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语出唐王勃 《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有求字者名字中带“公”字,张先生 便写下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有求字者名字中带“剑”字,张先生便写下“剑胆琴心”,比喻有胆有 识,又具有高雅细腻的心境……不一而足,张瑞龄先生诗文在胸,遣词用句, 师法自然,辞书俱佳,充分显示出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底蕴。
1993年,中国政府代表团赴韩国参加金泳三总统的就职典礼。团长韩俊 光登门向张瑞龄求字,赠金泳三总统。张瑞龄听完韩团长的介绍,当即书写 苏轼《赤壁怀古》作藏头诗一并赠与金泳三总统。藏头诗为:金石为开学渊 博,泳海游江走千村。三复斯言呕心血,总纲一角定乾坤。统筹大升无声处, 雅以为美度与人。正义严词养浩气,之君诚朴崇归真。每句第一个字连接即 为“金泳三总统雅正之” o金泳三看到此礼物后无比珍惜,感谢不已,特请 韩俊光团长转赠张瑞龄一块手表,并亲笔在表上签名“金泳三”,留下了一 段外国元首与中国书法家惺惺相惜的佳话。
当今我们国家正倡导建设生态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瑞龄 先生到农村走访,感慨万千,文思喷涌,灵感闪现。他根据古代浪漫主义大师 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的格式,创作了一篇《新桃花源记》,脍炙人 口,美不胜收。张瑞龄的《新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句数一样, 字数一样,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相同,而意义上却实现了飞跃,精神上有了升 华,热情讴歌了我国和谐社会“胜境盛世” O这篇《新桃花源记》成了我们时 代的写照,是歌颂祖国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一首怡人情怀的凯 歌。
          张瑞龄卓然的古典文学才华在他已出版和将要出版的书法字帖上更见 功力◎《宋词三百首小楷墨迹》、《元曲三百首小楷墨迹》、《华夏正气歌》、 《三字经》等都显示了他将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曲赋烂熟于心的文学修养。 他的书法飘逸着古风古韵,张扬着翰墨精髓。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盖世奇才,中华第一楷——张瑞龄大师!”
          四、感人肺腑的家乡情结
          张瑞龄成为了中国的名人,成为了中华第一楷。张瑞龄却丝毫没有名人 的骄气和做作,反而更加平和慈祥了。他深深眷恋着丰南这块热土,丰南改 革的大潮激荡着游子的心。他为丰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慨而激动。回馈 家乡、感谢家乡的滋养成了他心中的祈愿。他慷慨赠字,无偿为家乡的居民 小区、公园、学校、机关等题字。如今,丰南第一中学、第二中学、青青小区、阳 光家园、德馨花园、九河公园等全是张瑞龄先生的题号和题字,那一块块鎏 金大字,无不流淌着张瑞龄先生的心血,无不凝结着他眷恋家乡的深情厚 谊,无不流露出他盼望家乡日益繁荣的美好心愿。同时,更是张扬了 “中华第 一楷”的功力,提升了丰南这个经过地震浩劫的新城市的品位!走进小区,走 过学校,走进公园,仿佛张瑞龄这位书法大师就在我们的身边,用慈爱的眼, 微笑的脸在看着我们。
          张瑞龄对祖籍丰南区大新庄镇崔家坨村更是一往情深。他欣然为村里 书写村碑——“崔家坨村”。
          2005年6月,崔家坨村村碑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天,张瑞龄先生偕夫 人谢鸿儒女士一路风尘仆仆,从北京赶来亲自参加了揭幕仪式。丰南区委常 委王树臣以及崔家坨村在外的英才,大新庄镇党委书记李永东率领全体领 导班子成员等也到达了现场。现场人山人海,极其壮观。年近古稀的张瑞龄 眼含热泪,无比激动地发表讲话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他将一腔深情贯 注到笔端书写下的“为故乡而作,祝日益遐昌”的题字,将永远成为崔家坨 村人的世世代代的财富,激励崔家坨村人自强不息,昂扬奋进。崔家坨村也 将在大师张瑞龄的祝愿和祈祷下日益遐昌!这块村碑将成为张瑞龄先生的 一块永远的丰碑,更向世人昭示了丰南出了书法大师,孕育了中华第一 楷——张瑞龄!
          张瑞龄的夫人谢鸿儒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事业的知音。他们 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几十年如一日。夫人谢鸿儒女士也是丰南 人,每每夫妻双双把家还,他们都沉浸在幸福之中。丰南区委书记刘建立,区 长曹金华,原区政协主席崔振兴,现任政协主席戴征,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区 委统战部部长郑志新等主要领导只要在家就会陪同他们夫妻,设宴款待他 们。家乡领导的热情周到让老两口激动不已,感慨万分。为了回报家乡的厚 爱,张瑞龄先生除了现场写字以外,还和夫人谢鸿儒积极组织了北京“老战 友合唱团”到丰南进行专场演出“长征组歌”。这台节目演出效果出奇的好。 丰南四大班子所有成员,上千名群众到场观看。张瑞龄先生还在舞台上现场 为唐山国丰百花歌舞团书写了团名。夫妻俩还合作演出了革命样板戏“红灯 记”片段,夫人谢鸿儒饰演李玉和的母亲,张瑞龄京胡伴奏。张大师的京胡有 板有眼,功夫了得,而夫人谢鸿儒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极其到位,艺术穿透 力和震撼力被她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雷动,叫好声不绝于耳。至今,回 想起那场面仍然令人激情难耐,激动不已。张瑞龄夫妻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 的艺术,推动了丰南的文化进步,更创造了丰南英才大师级人物在自己家乡 的舞台上演出的先河!这些将永远铭刻在丰南的文化史上,成为丰南文化史 中璀璨的一页。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抗震精神,唐 山市邀请了 7名唐山籍的书法大师回唐联袂举行书法展。张瑞龄不顾业务 繁多,欣然回唐,挥毫赠书,让唐山人民大饱眼福。唐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参 观了书展。所有这些,都是张瑞龄的拳拳赤子之心,绵绵反哺深情的具体体 现。张瑞龄书法作品尽管价值不菲,但张瑞龄对家乡慷慨相赠,从来是心诚 意肯,而且绝对是上乘之作。他的高风亮节令人盛赞!这是张瑞龄甘于奉献 的精神品质,是他高尚品德的再现,是高尚人格的再现!这是他对家乡深爱 的具体体现!他的家乡情怀感天动地!
          五、和谐盛世恢宏唱响
          胡锦涛主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播知识,鼓舞人心。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 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如何传承千年历史文化的脉搏,弘 扬现代书法艺术,起承转合“书法”文化,引领当代书法健康发展,是萦绕在 张瑞龄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他经过缜密思考,决定在中国第一 街——北京西长安街,建立一座书法艺术院。2006年11月12日,北京西长 安街36号,高朋雅士闻讯而至。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正式成立。这是 长安街上亘古以来第一个书法艺术院,它开辟了历史的先河。艺术院门前上 端有张瑞龄先生亲笔书写的“和谐盛世” o字体端庄雄伟,显示出深厚博大 的中国传统书法的功力,与长安街的宏伟大气交相辉映,为中国第一街增加 了浑然大气的书法大作。
          张瑞龄创建艺术院的真正意义一方面是要歌颂这和谐盛世,更深一层 的是要开创在长安街建立艺术院的先河,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在长安街 上显现,弘扬书法艺术,引领新的文化潮流,让楷书成为中国书法的一大品 牌。因为张瑞龄深知,民族品牌展现民族精神,民族品牌代表民族形象,民族 品牌维护民族利益,民族品牌体现民族尊严。张瑞龄永远不能忘怀1990年 中共中央外联部部长朱良率团出访日本,带去他的书法作为礼品,赠与首相 海部俊树和前首相竹下登,竹下登称赞“书法在中国” o听到这种说法,张瑞 龄激动的彻夜未眠,他用自己的书法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争了气,书法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他一定要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他还要带动影响一批书法爱好 者,让他们感知书法的神韵,感受楷书世界的浩瀚和无穷魅力,他要尽自己 的微薄之力让中国书法艺术在中国在世界生生不息!
如今,长安街由于有了艺术院而更加瑰丽壮观,更加有了浓浓的书卷 气,更加有了厚重的文化品位。有人赞曰:“十里长街,墨韵飘香” o张瑞龄在 和谐盛世创出了惊世之举!
尾声
          张瑞龄成功了。他以无可争议的艺术成就登上了中国书法界楷书的第 一把交椅。他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名扬四海。然而,他却平和 的如同一潭静水。他为人真诚、朴实、善良正直、宽厚仁爱,淡泊名利,把真爱 奉献给了社会,他无偿赠书出版书法作品价值近亿元,将中共中央宣传部出 版的他书写的文明用语字帖的全部稿费捐赠给失学的贫困学生……张瑞龄 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张瑞龄是一位真正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