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
            字登之,稻地镇安机寨村人。生卒年约在 明隆庆至清顺治初年之间。
            少年时代聪明英俊,很有毅力,并怀有辅 佐朝廷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万历十七年,中 乙丑科进士,初任临颖县令,以为政清廉,体察 民情而闻名。明政府规定:地方官征收的地方 赋税,有一定数额归其所有。高第考虑国家正 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库空虚,怎能中饱个人 私囊?因此,每年的赋银均如数上缴,分文不 取。高第任临颖县令期间,水旱交加,连年歉 收,他为无衣无食的灾民设粥场、发衣物、送汤 药,使数万百姓得以生存。
           万历十九年,调户部任户曹,并到江苏省 管理浒墅关漕运。当地政府为防止货船偷漏关 税,连小河支流都处处设卡。高弟认为:浒墅关 是各小河支流商船的必经关口,严格控制管理 就行了,不必层层设卡,于是将各支流、小河设 的关卡一律拆除,既节省了资金,又节省了人 力。以后又升为大同知府,在任期间,向朝廷捐 献奉银三千两补充皇族俸禄的不足。之后升为 湖广布政使司参政。
天启元年,宦官杜进忠掌管湖广税收,对 百姓横征暴敛,贪赃枉法,高第将其撤职,深得 民心。不久,即升为陕西省按察司、都察院左都 御史、巡抚等职。在巡抚大同期间,又捐俸银七 千两,用于修儒学、培养人才。
             天启三年升兵部左侍郎,五年夏,又升兵 部尚书。
            当时宦官魏忠贤、崔呈秀结党营私,假传 圣旨,给提督郭钦加都督同知职衔,给参将梁 甫加升为总兵。左副都御史杨涟和左都御史左 光斗进行抵制,因而被捕入狱,并施以酷刑。高 第不平,熹宗大怒,诏见高第严加斥责、并欲加 罪。恰在此时努尔哈赤攻打宁远,边关告急。于而史人物钳沉篇是,派高第经略蓟辽军事。他的前任孙承宗,在 经略辽东期间,主持修筑宁远等大城9座、堡 45座、练兵11万、拓地400里,因不附权阉魏 忠贤,遭诬被免职。高第本为一儒生,不懂军 事,到任后,以关外不可守为由,不听袁崇焕等 主战派的苦苦相劝,竟拆了锦州、右屯、大凌河 等地的工事,“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万余, 而死亡载途,哭声振野,民怒而军益不振”。袁 崇焕坚持不撤,仍固守宁远。阉党主要成员崔 呈秀向熹宗参奏高第畏敌撤退,被撤职。
            崇祯元年,阉党魏忠贤被杀,崇祯大赦受 阉党迫害的官吏,高第也随之官复原职。崇祯 二年因有人参奏他过去怯敌弃城的事实,又被 撤职为民,在山东无棣闲居。崇祯十二年放还 乡里,建白云楼为“东山别墅”。面壁著书,著 有《太极良知》、《抚云疏稿》、《籁真》(诗集) 等。82岁去世。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