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编写初探
          续志编修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现仅就编写续志的指导思 想、继承与创新、断限问题及对前志的订正与补遗问题,谈谈个 人的一孔之见。
          一、关于指导思想
          这次续修新方志,主要是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一时期,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 获,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阶段 胜利,无不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下取得的。所以在编修续志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在续修新方志中如何坚持邓小平理论呢?
          第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保持与邓小平理论的观点一 致。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必须 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 为判断社会主义及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正确处理改 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进行经济建设, 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等等。续修新方志要体现这些新观点,才能算得上坚持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在续修新方志中应如何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呢?首先,要跳出 “左”的思想束缚,摒弃旧的观点。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生产 关系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认为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其它经 济成份不是社会主义;只有按劳分配才是社会主义,其它分配形 式不是社会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社 会主义等等。正因为这些观点在我们脑海里存在了几十年,所以 自觉不自觉地在志书中就反映出来。比如,有些志书在写初级合 作社时称“半社会主义”,高级社是“全社会主义”,把有的社员 退社写成是“阶级敌人和富裕中农的破坏”,甚至把人民公社的 分配原则写成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给予充分 肯定。写改革开放,仍把私营企业打入“另册”。这些做法都是 没跳出“左”的思想束缚。现在我们续修,就不能再用过去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来记述社会主义时期的事物,简单地说这 姓“资”,那姓“社”,而应该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来指导。
          第二,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 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离开实事 求是就谈不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把实事求是作为续修新 方志的原则,其实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说起来好说,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在我们的新 方志中不实事求是的现象比较普遍,突出的表现是写解放前“一 片黑暗”,写国民党政府“一团糟”,写解放后“一片光明”,连 持续20年的政治运动也三言两语匆匆掠过;甚至对“文化大革 命” 10年惊心动魄的历史也釆取了回避的态度。记载改革开放 只写“一帆风顺”,只写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光明面,对改 革开放中非主流的阴暗面如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浮夸风、社会 上的沉渣泛起,如吸毒、贩毒、卖淫嫖娼、封建迷信以及有的干 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更是讳莫如深。我国历 史编纂的好传统是“秉笔直书”。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有无 限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不虚美,不掩恶”。
          在修志中之所以存在实事求是不彻底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 的。首先,受来自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其次,是来自各方面的 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其三,是来自方志工作者的自身问题。
看来,坚持实事求是,任务还很艰巨。这就要求方志工作者 必须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要做一个彻底的唯 物主义者。实事求是不仅是一条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而且也是 一种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关于继承和创新问题
          本届修志虽然是在修志理论不充分,仓促上阵的情况下开展 的,但经过广大方志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不论是在新方志 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的修志工作中,都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 方法,如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老、中、青三 结合的修志队伍,众手成志,修志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志书 编排体例中的事以类从、类为一志、横排纵写,宜横则横、宜纵 则纵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 问题以及“生不立传”等,都值得继承。全国已出版的每部志书 中都有许多优点可继承。比如:《辛集市志》人文部类的丰富多 彩,以事系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武安县志》记述县委决策、党 政要务恰到好处;《枣强县志》的笔端含情之运用自如,语言之 生动;《三河县志》的科学、严谨;《迁西县志》地方特点之鲜 明,《晋县志》篇目设计之科学、对改革开放记述之全面;《芦台 农场志》记述经济管理之透彻;《大城县志》、《汉沽区志》的 “无题小序”之简炼准确;浙江《慈溪县志》、河北《乐亭县志》 滩涂开发记述之新颖,陕西《陇县志》记述自然灾害之独特;四 川《眉山县志》、山东《青州市志》记述宏观经济之创举;《安国 县志》记述人口之全面;《栾城县志》、《大厂县志》对经济效益 记述之重视;陕西《安康县志》对“文化大革命”记述之大胆 ……这些好经验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续志如何创新,概括起来可以用增、舍、并、突、强五个字 来表示。
          (一)增,指增加入志的新内容。
          1.增加宏观记述内容。本届的志书普遍存在一个弊病,就 是微观记述有余,宏观记述不足,尤其是经济部类最为明显,一 般都是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财贸金融等行业进行排列, 各专志自立门户,自成体系,看不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很难看到一地经济的整体面貌。为此,续志必须加强宏观 记述。首先,做好“概述”这篇大文章Q其次,在各大编之前写 好综述(或称无题小序)。这次我们编修的《丰南续志》共设17 编,有8编设了综述,如“经济综述”、“政治综述”、“文化综 述”;128章中有74章设了 “无题小序”。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展示全貌;二是综述历史;三是突出特点;四是综合对比; 五是突出优势;六是揭示程度。
          2.增加生人入志的份量。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我们 这个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英雄模范人物辈出的时代。从一 定意义上说,先进的、优秀的人物是社会光明面的代表,续志突 出反映优秀人物,实质上就是向世人展示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辉 煌和壮美。
          生人不立传但可设简介。生人简介与人物传不同,不是全面 记载人物的一生,只是记某个片断。再从社会效益看,为这些生 人入志,对其本人、对其亲属也是个鼓励与鞭策。在已出版的 《丰南县志》中,为一名劳动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高泽武 入了志,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历史,几年来他把自己血汗换来的钱 献给敬老院、学校5000余元,今年他又拿出2000斤大米献给灾 区,而他自己却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这次编修续志,我们除在 人物编为生人设简介、人物表外,还在有关章节中为50余名改 革家、企业家、英雄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 秀干部以及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对本地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有 的做了专记,有的做了简介。
          3.增加“附文”,以深化记述内容。这次在编纂《丰南续 志》中,共增设了 68个“附”、专记49份。如在文化编就有12 个“附”,在“群众文艺表演”这一节中就加了 “篓子秧歌参加 国际大赛获金奖”,“小北斗合唱团进京演出获大奖”等3个 “附”。
          4.其它方面应增的内容:(1)增加索引,方便检索。(2) 增加横向比较内容。在《丰南续志》“经济综述”中增设了 “横 向位次” 一目,记述了丰南县1992、1993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 并附有河北省10强县位次表、河北省12个沿海开放县及唐山市 10县位次表。(3)增加了 “老龄问题”。(4)增加了社会科学内 容的记述。
          (二) 舍,指的是在续志中要舍弃的内容。上届志书属于通 志体,内容必须贯通古今,续志属于断代体,跨度时间短,有的 事物无大变化,相对稳定,续志不一定设篇。如建置沿革、自然 环境、社会风俗、方言、宗教信仰、文物胜迹等等,象这类事物 就应大胆舍弃。
          (三) 并,是指在上届志书中已作过记述,有的在断限内变 化不大,但还需要记,如“军事”,在前志中普遍设专篇记述, 如果在续志中独立设篇内容过于单薄,挺不起来,因此应将其并 入政治部类简记。有的在前志中写的过于分散,不尽科学,如交 通、邮电、电力、城乡建设,前志都是独立成篇,这次将其合并 为《基础设施》编,既科学实用又增强了志书的整体性。劳动、 
民政在前志中属政治编,保险在财政金融编,这次续修,我们将 其合并,设《社会保障》编,既符合社会上的分类,而且有强烈 时代气息。
          (四) 突,是指对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事物要突出。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续志记述的主要内容。为突出这一 时代特点,在经济综述中设经济体制改革,在政治部类设政治体 制改革专章,除在这些篇章中从宏观上记述这些领域的改革外, 在经济、政治各具体部类中还详细记述各自的改革内容,全方位 突出改革。突岀记述的内容,有的是浓墨重彩,有的在篇目设计 中提高档次,如“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在前志中都放在 了《城乡建设》编,只占节的位置,人口记在了《社会编》。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感到了它们的重要 性,并被称之为基本国策。我们在设计续志篇目时,将人口、土 地管理、环境保护分别提到章的档次。单设“三项基本国策” 编。将土地管理、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统归此编。
丰南是沿海开放县,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主要靠的就是沿 海开发和开放。为突出这一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在续志中单设 《开发开放》编,在开发章中设“海域”、“滩涂”、“滩涂开发” 三节。在“开放”章设“广泛宣传,扩大丰南知名度”、“扩大对 外窗口”、“开发区建设”、“发展三资企业”等节。
为突出丰南优势,把本属工业生产的盐业升到编的档次。
          (五) 强,是指强化深度。突出的是要强化政治编。在第一 •届志书中,特别是80年代出版的志书普遍存在着记述过简和一 般化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级对政治部类的记述,党委 为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及时而又重大的 决策,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党委决策方面,也做出了一个又一个 创造性业绩,使各地区、各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 此,在续志限内,政治部类的内容十分丰富,必须加强。在《丰 南续志》中的《中国共产党编》增设了 “县委决策”章,下设 “依据县情,分阶段、分产业确定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增强 发展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合力”。仅“县委决 策”章就写2万多字。在此编中还增加了 “廉政建设”、“法制建 设”、“精神文明建设”、“小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政 府”章中增加了 “实施县委决策”、“施政方式”等节。
          在续志中还强化了 “以事系人”。凡能以事系人的篇章,都 要既记事又记人,切实克服前志中只见事物发展变化,不见人物 活动的缺憾。
          续志除在内容、章法、体例等方面创新外,在语言运用方面 也应创新。已出版的一些志书之所以可读性差,除事实不准确、 内容肤浅外,与语言平淡、呆板也有很大的关系。方志语言要求 “信、达、雅”并非不讲文采,我国古代的优秀史学巨著《史 记》、《汉书》等为我们修志树立了光辉典范。适当修辞,会增强 志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三、关于对前志的拾遗补缺、勘误订正问题
          本届修志由于各方面准备不足,特别是在没有系统的方志理 论指导下开展的,加之修志人员又多为“半路出家”,都是边干 边学,摸着石头过河,因而在已出版的志书中疏漏、错误,甚至 “硬伤”,不乏其例。我看了近百部志书,几乎没发现一部没有错 误的。客观地讲,一部百余万字的志书,一点错也没有确实很不 容易,但我们修志工作者决不能以此为借口,忽视志书的疏漏和 错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志书逐字逐句地检查。其实,志书中的 问题主编最清楚,对志书中的问题要敢于正视,不要爱面子,不 要怕丢丑。
          对志书中检查出来的问题怎么办?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说 过:“前志不当,后志改之”。在续志中应当肩负起前志“拾遗补 缺、勘误订正”的责任。
          所谓“拾遗”,是指对在编修前志时没有认识到或没有认识 清的事物,现在已认识或认识清了,在续志中应补记。比如我们 在编《丰南县志》时,当时认为丰南境内虽然有11个盐场,年 产海盐180万吨,但丰南县属的仅3个,年产不足10万吨,其 余8个有的属省、有的属部队、有的属唐山市,所以把盐业仅放 在了工业志一个“目”的位置,记述不足千字。现在认识到这种 做法是片面的,这些盐场虽不全属丰南所有,但毕竟在丰南境 内,其盐税为丰南收缴,丰南财政的60%以上靠盐税,盐业对 丰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续志中,盐业单 独设编,写了近4万字。所谓“补缺”,是指前志中应该记而漏 记的门类、事件、人物,应在续志中进行补记。我们准备在续志 附录中设“前志补遗”,分项立目集中补记。
所谓勘误订正,是指志书中那些属于时间、地点、人名、物 名、单位名、数字、术语、字词、标点等类“硬伤”,在续志附 录内以列“前志勘误表”的形式进行订正为宜。
          四、关于续志断限问题
          续志是前志的延伸,与前志的下限相接"这是基本原则。但 对续志的上限又不能“绝对化”、“一刀切”。丰南县的滩涂开发 从1980年就开始了,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丰南县志》下限是 1985年,如果续志仅从1986年接着写,滩涂开发就会被分割, 难见始末,所以续志中的“滩涂开发”,其上限就就追溯到198。 年。而《丰南续志》中增设的《盐业编》,其上限又追溯到北魏 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所以,对志书的上限不妨采取原则规 定、适当灵活的方法,即原则上以前志的下限为续志的上限时 间,操作中从记述事物的完整性出发,可适当追溯到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个别事物还可追溯到其发端。
          总之,续志的上限,以“藕断丝连”的办法处理为佳。只有 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巨大 成就,也才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至于志书的下限,更不能定 死,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丰南续志的下限定在 1993年,是根据丰南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为1994年丰南撤县 建市。县志出版后到建市前这8年又没写年鉴,如果称《丰南市 志》,建市时间又太短,建市前的8年又不好处理。我们计划写 完丰南续志就写《丰南市年鉴》,到2010年再写《丰南市志》。
          (此稿为作者1998年11月省志办在辛集市举办的“续志编 纂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刊于《河北地方志》1999年第二期)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