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续志启动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我省的修志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经过广大修志工 作者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第一届社会 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临近结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 映同志在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修志事业是伴随 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止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 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 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这就 把方志续修工作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迎接方志续修的新高潮,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 作的好坏决定着下届修志工作的进度和志书的质量。一提到准备 工作,不少人首先考虑的是制订规划、充实机构、组织队伍、设 计篇目和收集资料。诚然,这些工作都是续志启动前必要的准 备,然而,却忽视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即理论准备工 作。第一届修志就是在理论准备工作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上阵 的,大家只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也是志书质量不高 的重要原因。如果续志起步前仍不重视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工 作,续修势必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理论准备应包括邓小平理论 和方志理论两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明确续修指导思想
            新编第一代社会主义方志统今合古,通过新旧对比,阐明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 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最成功之处。然 而,大部分志书的下限在1985年前后,那时的改革开放刚刚起 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志书仍沿用计划经 济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左”的痕 迹。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这一 时期,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 情况、新思想,也岀现了不少新问题。这一时期,邓小平在继承 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发展 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成了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指针和旗帜。编写续志也必须以邓小平 理论做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邓小平理论,在修志的谋 篇布局、资料收集运用、语言表述等方面才能知道哪些应该加 强,哪些应该突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该赞 扬,什么该批判。修志指导思想的确立非常重要,上届编修《丰 南县志》时,由于指导思想不十分明确,一味地突出经济部类, 结果修出的志书成了经济上的“巨人”,政治部类则成了 “侏 儒”。经济部类所占比重竟占全书的40%以上,而政治部类仅占 10%左右。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认识到志书突出经济建设 是正确的,但得有个“度”,“真理多走一步就成谬误”。邓小平 理论中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 要硬的论述。在续志中为突出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突出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了政治部类的记述,续志中,经济、政治 部类各占35%o这是就比重而言,更重要的是还在志书的全方 位突出了这一指导思想。
            二、学好方志理论,指导续修实践
            学习方志理论也是续志启动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好多修志单 位都非常重视这一准备工作,不但深入学习,还经常在方志刊物 上发表文章。但也有部分人员忽视方志理论的准备工作,认为上 届修志前各地都办过方志理论培训班,大部分人都参加过培训,经过十几年的修志实践,已具备了一定的方志理论基础,没必要 再学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编写续志主要是记述改革开放以来 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应该创新,用新方志理论来指导,旧理论 已经不适用了,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
            (一) 学习旧方志理论
            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到了清代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方志理 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章学诚为代表的 史学派,有以戴震、洪亮吉'为代表的地学派,如果不学习他们的 方志理论,不但搞不清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更不清楚他们的 主张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片面的,还谈什么继承和发展?民国 期间也出现了一批方志学家,如梁启超、瞿玄颖、黎锦熙、蒋 藩、李泰菜、傅振伦等,他们的著作也很多,如梁启超的《说方 志》、蒋藩的《方志浅说》、瞿玄颖的《志例丛话》、黎锦熙的 《方志今议》、李泰菜的《方志学》、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 等。对他们的方志理论不可能人人都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但起 码要粗懂。学习旧方志理论跟不学习大不一样,笔者在上届修志 之初也学过一点旧方志理论,由于初次接触方志理论,又无修志 实践,理解得非常浮浅、片面。有了上届修志实践后如今再回头 学习,对那些过去理解不了的理解了,过去理解浮浅的,现在理 解得更加深刻了。比如说上届修志时学习章学诚方志理论的“立 三书”,始终对“掌故”、“文征”等体例理解不清,更不能在志 书中很好的借鉴和应用,只是在志书的末尾设了 “杂记”。这次 续修《丰南县志》时重新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在制定续志篇目 时还能自觉地运用,不但增设了 “艺文志”,还在志书中增加了 “附录”的分量,全志“附” 了 50余篇资料,其文字数量占志书 的15%,既深化了主题又保留了大量资料,提高了志书的可读 性和使用价值。
            (二) 学习上届修志以来的新方志理论
.上届修志以来,其主要成果不仅出版了亘古以来未有过的如 此众多的各类志书,而且在方志理论方面也有许多突破性的发 展,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对这些 方志理论成果更要进行认真学习,首先,要订购几份地方志刊 物,几乎各省、市的修志机构都办了地方志刊物,而且这些刊物 越办质量越高,从1983年开始,丰南县志办就订《中国地方 志》,至今已18个年头,从未中断。《河北地方志》1984年创刊 以来,我们也一直订阅,以后又陆续订了《河南史志》、《江苏地 方志》、《广西地方志》、《黑龙江史志》等方志刊物。刊物中有重 要文章我们就集中学习,并认真讨论。通过学习方志刊物不但学 到了不少新的方志理论,也掌握了大量信息及志坛动态,大大开 阔了眼界,我们开展的学志用志,编写乡土教材,较早地提出了 修续志等活动都是学了方志刊物而受到的启发。
              除学地方志刊物外,还要系统学习一些新方志论著。在首届 修志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方志理论家,出版了大批方志理论专 著,从目前看,至少有200余种。比较有名的有来新夏先生的 《方志学概论》、薛虹先生的《中国方志学概论》、黄苇先生的 《方志论集》、林衍经先生的《方志学综论》、禹舜先生的《方志 编纂学》、王复兴先生的《方志学基础》、邵文杰等人编纂的《董 一博方志论文集》、杨静琦的《志苑十五年》、梁滨久的《梁滨久 方志文集》、邵长兴的《邵长兴方志文存》等,这些专著在全国 都有较大的影响。
            这些地方志论著,既有方志理论专家的研究成果,更有第一 线方志工作者在实践中的理论升华,对方志理论有许多创新和发 展,比旧方志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有些理论文章对同一 问题可能有多种说法,这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 面,只有深入学习研究,进行比较才可能探骊得珠,真正有所收益。
            (三)学习有关续志编纂的理论
            虽然大规模的方志续修工作还没全面展开,有许多省、市、 县已开始谋划,对续修工作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许多地方志刊物 开辟了续志编纂研究讨论专栏,也出版了不少有关续志编纂的专 著,如河南省志办编纂的《续志编修探论》和《续志篇目集锦》、 安微省志办编的《续志论文选编》、梅森先生的《续志备考》,这 些文章及专著针对性很强,讨论的问题面很广,如对续志的名 称、指导思想、体裁、编纂方式、断限、记述空间范围、篇目制 定、记述重点、志体的革新、组织形式、人员任用等各方面都有 深刻地论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以减少续修中的盲目性。
            三、读志书,吸收众志之长
            第一届修志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十万修志大 军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出版的各类志书不论是数量、质量都远远 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出现了不少名志、佳志。不论是 各修志单位或个人都应收集一些志书,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可 以用志书互相交换。有些市、县成立了方志馆,收集了几千部志 书。丰南市志办从修志开始就重视地方志收集工作,不但收集了 清代和民国年间的旧志20余种,还特别重视收集新方志,至今 已收集近500部,不但有县、市志,还有部门志、镇志、村志、 山志等,几乎全国各省、市的代表志书都有。对收集的这些志书 不是束之高阁、当摆设、压书橱,而是认真地阅读。读志书是续 修志书必不可缺的准备工作,通过读志更可以加深对方志理论的 理解,而且可以直接学习到这些志书的长处。比如,我们在读陕 西《陇县志》时,看到了该志的土地单独设一编,人口编又增设 “人口与社会”章,突岀记述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造成的 种种矛盾。觉得人口问题、土地问题和环境问题对当前经济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非常大,控制人口、爱护土地、保护环境已 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于是我们在《丰南续志》中将人口、土 地管理、环境保护放在一起,设《基本国策》编,以突出其重要 性。《辛集市志》是一部佳志,最突出的是增加了人文部类的份 量,在《丰南续志》中也学习了《辛集市志》的这一长处。《安 国县志》设了《社会保障》编,虽然归类有些不当,但很有创新 精神,也符合时代潮流,我们也吸收了其长处,根据丰南特点加 以完善,增设了《社会保障》编,既解决了 “劳动”、“民政”等 归类不当的问题,时代特点也很突出。陕西省不少志书都设了 《文化大革命》专编,《安康县志》中的“文革动乱”写得很成 功,既写出“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又不损害党的形象,全编 4万余字。而《丰南县志》只是在“大事记”及有关章节中做了 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地记述,既没写清运动的脉络,对其造成 的危害更是躲躲闪闪,总觉得是个重大缺憾,这次续修以补遗的 形式设“丰南县文化大革命始末”,补上了这一缺憾。《肥乡县 志》在科技编中增设了“社会科学”章,我们认为很有新意,也是上 届修志普遍忽视的问题,所以在续修中我们也设了此章,比《肥乡 县志》的“社会科学”章更加完善,更加充实。我们深深感到阅志书 也是续修志书的一项准备工作,因为从中可以学到好多方志理论 中学不到的东西,学方志理论与读志书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四、总结修志经验,充实方志理论
              一部志书从收集资料,到编纂出版,方志工作者不知花费了 多少心血,也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走过了多少弯路,而且也积 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不论经验和教训都是方 志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组织大家回顾这段路程,找出经验 教训,是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提高修志队伍的需要,是 提高方志理论水平的需要,也是续修志书的需要。
我省好多修志单位都非常重视总结经验,总结形式也多种多 样,有的志书出版后,请几位专家、学者,对志书的整体质量和 局部或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论,利用方志刊物设专栏发表,黄 骅、迁西、唐山新区、枣强、定州、阜平、芦台农场、滦县等地都在《河北地方志》设过专栏,虽然这种总结多偏重于总结优 点,但对提高志书的知名度,对提高修志人员的理论水平的提 高,仍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
            请专家、学者帮助总结很有必要,但自我总结尤为重要。 《定州市志》出版后,请几位专家、学者总结的同时,更着重自 我总结,人人动脑、动手并写出书面总结,岀版了一部25万字 的《定州市第一届修志文论集》,既肯定了工作中的经验,也毫 不隐讳地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总结,不仅有利于方志理论 建设,而且为续志编纂提供许多有益借鉴。
            《丰南县志》是1990年出版的,出版后我们就进行了总结, 但那时的总结多偏重于事实的准确与否,字、词、句等方面的错 误。总结修志工作必须找出志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这仅仅是 微观上总结,这样的总结不能上升到深层次的宏观理论高度。 《丰南续志》启动前,我们对上届修志工作从理论高度又一次进 行了总结,写出了《丰南县志出版后的回顾与反思》,刊登在 1999年《中国地方志》第2期。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是对方志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领导体制、机构组建与管理、修 志队伍的组成与素质等;二是对编纂的志书进行总结,包括指导 思想、编纂原则、篇章结构、资料收集整理和运用、编纂技巧及 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并把这些问题提高到研究新 方志性质、对象、特征、功能、体例、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的 理论高度。
            我们从事了十几年的修志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 不经过系统理论总结,这些经验仍停留于感性阶段,只有经过系 统的理论总结,这些感性经验,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形成理论形 态,再反过来指导后来的修志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原载《河北地方志》2001年第四期)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