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县续志》(评审稿) 编纂情况 在《丰南县续志》稿评审会上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首先,我代表《丰南县续志》全体编纂人员向应邀光临丰南 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及省志办及唐山市志办的领导和各位专 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受丰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委托,向大家汇报《丰南县 续志》(评审稿)的编纂情况。
             —、编纂过程
             丰南县的修志工作起步于1982年,1990年出版了《丰南县 志》,为全省第四部、唐山市第一部县志。志书出版后,志办人 员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学志用志方面,在此期间,我们搞了 “知我 丰南,爱我丰南”百题有奖知识竞赛,编写了乡土教材——《可 爱的家乡》。当我们正在准备编写《丰南年鉴》时,由于机构改 革,县志办并入政府办公室,志办两位年轻同志被提拔重用,两 名老同志退居二线。志办并入政府后虽然只暂剩一人,但并不是 修志工作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因为政府把修志工作直接纳入了 政府工作序列之中,不久调入了一名学地方志专业的大专毕业 生。市长主管、政府秘书长主抓修志工作。以后又明确一名政府 办公室副主任兼市志办主任,这给修志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鉴于1985年以后,特别是1988年以后,丰南的经济社会各 项事业出现了跳跃性的发展,1994年丰南又撤县建市,为弥补1986 ~ 1993年建市前8年的空白,加之发现前志还存在不少缺漏 和差错及记述不当之处,政府决定编修《丰南县续志》,续志修 完后再修年鉴,等以后条件成熟就着手编写《丰南市志》。当时, 我们对编写续志看得过于简单、容易,认为续志断限内仅8年时 间,又有编写《丰南县志》的经验,可以说轻车熟路。原打算政 府综合组所有成员都参加修志,用不了一两年即可成书。其实这 种想法是错误的,是对修续志的意义、目的、方法、内容、难度 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条件还不成熟,特别是修志人员极少(仅一 人)的情况下,续志工作就匆匆上了马。1995年5月7日开了动 员会,虽然政府很重视此项工作,修志人员也费尽了全力,但修 志工作毕竟非一人所为,没有一支专职队伍不行。政府很快发现 了这个问题,于1998年又重新组织修志队伍,聘用了 4名退居 二三线的老同志,这些老同志有两名是修志骨干,都是市内较有 名气的“硬笔杆子”,而且对丰南情况熟悉,热爱修志工作,他 们不计报酬,甘于奉献,有的谢绝了其它单位的高薪聘请,铁心 修志。几年来,这些修志人员靠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痴迷于书山文海、弹精竭虑,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有时晚上在 家加班加点到深夜。盛夏,在政府四楼斗室冒高温酷暑伏案笔 耕;寒冬,坚持骑自行车深入基层采访。共查阅档案4800余卷, 走遍了全市17个乡镇和60余个市直单位;召开各类座谈会、协 调会130余次;走访知情人员300余人次,收集各类资料达千余 万字。经过两年的收集资料,两年的编纂,于2001年底,一部 200万字的《丰南县续志》稿终于完稿。
             在编写过程中,市党政领导关怀备至,为修志人员排忧解 难。特别是市长刘建立和常务副市长魏宝明同志,上任伊始就过 问修志工作,志稿刚刚脱稿就拨足了出版经费。值得一提的是原 市政府秘书长张立军和政府办副主任、市志办主任张彦俊同志, 视修志为己任,帮助修订篇目、对志稿从观点、内容到文字等方 面亲自把关,对修志中出现的困难亲自协调。更令我们感动的是 原省方志办老主任卢振川同志,不顾古稀高龄亲自来丰南帮助制 订篇目,已故原省方志办主任许明辉同志亲自为《丰南县续志》 动员会做动员报告。现任省志办王史源主任、王广才副主任不但 经常来信来电话过问丰南续志编修情况,还不远千里来丰南指 导,耳提面命。唐山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玉梅副市长、市志 办孟祥林、刘德山主任对丰南的修志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丰 南市档案馆、计统委和市直各单位及各乡镇都是鼎力相助,可以 说《丰南县续志》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向关心、支持丰南修 志工作的各位领导、有关单位及社会贤达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二、志稿简介
             现请各位领导、专家审阅的志稿共200万字,肯定大家第一 个感觉是太冗长、太拉杂。我们承认有这个问题,正在修改压 缩,争取压缩到150万字以内。
             《丰南县续志》稿志首设概述,总揽县情,统摄全志;次为 大事记,纵向记述1986年到1993年的各种大事、要事和新事; 再后按横排门类、纵述发展的体例要求和先政治、后经济,再文 化、再社会、后人物顺序进行排列。依次设政区建置、中国共产 党丰南县地方组织、政权政协、社会团体、政法武装、三项基本 国策、经济总情、农业、工业、盐业、乡镇企业、商业、财税金 融、开发开放、基础设施、经济综合管理、教科文卫、社会保 障、民情民俗、人物等20编,编下设93章388节,节下一般设 目、子目两个层次。志稿最后部分设资料辑存和限外辑要。下边 谈谈在编写中是如何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的。
             (一)关于续和修的问题
             这部志稿之所以这么长,一方面是我们没很好的剪裁,更主 要的是不单是续写了这8年的情况,还对前志进行了修订。《丰 南县志》虽然曾获过省市一等奖及国家二等奖,其实只不过是代 表了 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志书出版后的十几年里,群众普遍 反映前志过于简略,缺漏太多,也有不少差错。基于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新一轮修志承担着两个任务,一是“续”,二是“修 所谓“续”很好理解,就是续写前志下限以后本地的经济、社会 的发展状况。一开始我们就着重了 “续”,忽视了 “修”,实际上 是错误的,续和修同等重要。所谓“修”,就是对前志的不足、 不当进行考订、修正和补充。对的保留,错的纠正,漏的补上。 用概括的语言表示就是“详前志之略,补前志之缺,纠前志之 误”。在续志具体编写中,可用增、舍、并、突、强5个字概括。
             1.所谓“增”,指增加入志的新内容。
             1)增加了宏观记述内容,除概述中突出外,还增设了 “经 济总情”编,20编中有15编下设了 “无题概述”,93章中,有 81章下设了 “无题小序”,仅宏观、中观综合性文字就达10万 余言。
             (2)增加了生人入志的份量,除设了市以上劳模、高级知识 分子、省以上园丁名录以外,在全志文字记述中还加强了 “以事 系人”,全志所系生人达428个,志书中还以附录形式为19个生 人设了专记,有劳动模范、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著名的企 业家。 ,
             (3)增加了 “附文”的典型材料,以深化记述内容。过去志 书中也有“附”,大部分都是放在志书的末尾,称“附录”或 “杂记”,被称为食之无味舍之可惜的“鸡肋”,其实不管是旧志, 还是新志中的这些“杂记”或“附录”既有可读性,又有存史价 值。这次续修,我们把这些“附”或“专记”都放在了有关编章 之后,全志共设148个“附”(包括作品选),达20余万字。如 在《中国共产党丰南县地方组织》编中,中共丰南县委在加强党 的思想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全县建立了一支3000余人的政工人 员队伍,实施了 “三四五”工程,指抓好“三支队伍”(专、兼 职政工员队伍、民间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四块阵地”(黑板报、 广播站、文化站、青年之家),落实“五条措施”(分层次、搞活 动、抓典型、树榜样、解难题)中组部、河北省委肯定、推广了 丰南这一做法,《人民日报》、《河北日报》都做了专题报导。 1989年田纪云副总理曾来丰南视察稻田开发,并有重要讲话; 1991年丰南县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财政收入超亿元,1993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丰南搞调查,写了一篇《解决县级财政困 难的出路——对全国百强县丰南县调查的启示》,这些专题材料 都非常重要,不仅对丰南、对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借鉴作用。如 果将其内容全部写入志书正文就显得太长,也不协调,不写又彳艮 可惜,于是我们采取了正文简记,章节之后原文附录的形式,与 正文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可提高志书的整体性,既可解决广度 和深度的矛盾,提高志书的学术品味,也增强志书的可读性。但 我们也发现志稿中这些“附”也有过多、过滥甚至喧宾夺主的问 题,既徒增了篇目,也冲淡了正文,我们已压掉了一半,还准备 继续压缩。
             (4)还增加了横向比较、社会保障、社会科学、小康建设等 内容。
             2.所谓“舍”,是舍弃了前志下限以后变化不大的事物,诸 如建置沿革、自然环境(其变化归入了有关编章)宗教信仰、方 言、谣谚等。
             3.所谓“并”,是指在前志已做过记述,在断限内变化不 大,但还需要记述,如“军事”在前志中设了一编,如果续志将 其单独设编,就显得内容过于单薄,挺不起来,续志中将其与公 安司法合并在一起,设《政法、武装》编,交通、邮电、电力、 城乡建设,前志都独立设章,续志将其合并设《基础设施》编, 既科学实用,又增强了志书的整体性。劳动、民政在前志中归政 治编、保险归金融编,续志中将其合并,设《社会保障》编,更 突出了时代气息,也正好与社会接轨。
             4.所谓“突”,是对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事物要突 出,首先突出了改革内容,如经济体制改革,除在《经济综述》 编设专章从宏观记述了农业、工业、商业体制改革外,其它经济 领域诸如计划、物价、工商管理、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改革都在 有关编章进行了具体记述,全方位地记述了改革。突出记述的内 容,有的是浓墨重彩,有的是在篇目中提高档次。如前志将“土 地管理”放在了城乡建设中的“节”的位置,前志将“人口”放 在了《社会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 越感到它们在可持续性发展中所占的位置,故将人口、土地、环 保合在一起,设《三项基本国策》编。
丰南是沿海开放县,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主要靠的就是沿 海开发和开放,为突出这一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在续志中单独 设《开发开放》编。为突出丰南的优势,把本属工业生产的盐业 升到编的档次,前志写盐业仅占一目的位次,不足800字,续志 《盐业编》达4万余字。以上这些内容前志虽都有记载,就是过 简、过浅、过于分散,续志中加强了对这些事物的记述,也是对 前志的补充和修订。
             5.所谓“强”,就是指强化深度,突出的是强化了政治、文 化部类记述。首先,是强化了政治部类。在修前志时,由于扭转 历史上修志重人文轻经济的倾向,加强了经济部类的记述,经济 部类几乎占全志的40%,而政治部类仅占11%,经济部类成了 “巨人”,政治部类成了 “侏儒”。为扭转这一不正常现象,续志 中强化了政治部类。从文字上看,长达55万字,占全志稿的 28%,比前志提高了 17个百分点;从内容看,共产党编,增设 了县委决策、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权政协》编中的政 府章增加了 “实施县委决策”章,人大、政协及社会团体都突出 了主要工作内容,弥补了前志只记机构不记活动的缺欠。
其次,强化了文化部类的记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丰南的经济不但发展迅速,文化事业也发展很快,出现了以河北 文坛“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为首的一个作家群,仅省以上会 员就50余名。文艺创作也空前繁荣,所以在文化章中单设了 “丰南作家群” 一节,并选录了一批各类体裁的档次较高的文艺 作品,达20万字,突出了丰南人文荟萃的特点,类似于艺文志。
             (一)关于续志的断限问题
             丰南续志的断限基本上定在1986〜1993年,但不搞“绝对 化”,也不搞“一刀切”,如写改革,为了体现其完整性,一般都 追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写滩涂开发则追溯 到1980年;乡镇企业则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社队企业。有 些事物上溯得更远,如盐业编追溯到北魏时期。为了使续志很好 的与《丰南县志》衔接,读起来不会感到有突然割裂的感觉。在 编、章的无题小序中,用极其概括的语言,把前志的主要事实高 度浓缩一下,读后对全县各项事业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总之, 我们对续志的上限采取了 “藕断丝连”的办法。
             丰南续志的下限之所以定到1993年底,是因为1994年丰南 已撤县建市,市县放在一起写有一定难度,就拿称呼来说就不好 解决。为弥补下限定得太靠前的这一缺憾,特设了 “限外辑要”, 下限到“2000年,达8万余字,概括简要地记述了 1994年到 2000年这一阶段丰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三)对前志的勘误与补遗
             对前志失之过简或遗漏的问题,除在续志中用了补记和深化 记述的方法进行修订外,在志书的末尾还以“资料辑存”的形式 进行了纠正与补记,单设了 “前志补遗,如:前志对地震记述过 简,在“前志补遗”中又补记了 “七•二八”地震始末。全国第 一条铁路和第一个机车都诞生在丰南,前志虽有记载,但过于简 略,在“前志补遗”中,又将任荣会写的历史小说《庚子遗恨》 中的一节“铁路风波,汽笛一声震华夏”引入志书(达1.5万 字)。虽是文艺笔法,但仍保留了史实,既补充了前志的资料不 足,又增强了可读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龙”号机车当成 在胥各庄制造的全国第一台机车,后来,我们发现了 1982年台 湾出版的《中国铁路创建百年史》一书,否认了 “龙”号机车是 第一台机车,而且唐山机车车辆厂的阎存盛在“第一台机车的考 证”中也否认了 “龙”号机车,得出结论:既不是“龙”号,也 不是“0”号,而是——“极其奇形怪状”的机车,我们将此文 也放入了续志,既纠正了前志的谬误,也提高了志书的学术品 味。
               前志出版后,我们逐字逐句地进行了阅读,发现有将近200 处错误,为了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以勘误表形式把前志的 谬误统统勘出。
             (四)关于表格方面的改进
             前志的表格一律为方块形,显得呆板,缺乏生气,在续志中 有了改进,用了一些圆形、曲线形、示意图之类的图表,表达事 物的发展变化,既显得生动活泼,也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这部志稿虽然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受编辑力量和编 纂人员的水平所限,还很粗糙,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 个问题就是过于冗长,史实特别是数字方面前后矛盾,分数相加 不等于总数,百分比计算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在 资料、观点、篇目、体例、写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 有待各位领导、专家知无不言,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 激。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 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以对党、对人民和对 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定把《丰南县续志》编成一部有益当 代、惠及后世的传世之作。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身体健康。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