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见过野生狐狸的人不多了。可狐狸作为一种文化意象, 还长久而广泛地存在着。这里说的, 不是讲给孩子听的那些寓言, 而是有关狐狸的种种诡谲离奇的传说。
古代这类传说多矣。其始作佣者大概是汉朝人,首先发现狐 是一种妖兽。六朝学者更进一步发现“狐五十岁能化为妇人,百 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使人迷惑心智,千岁即与 天通,为天狐。”《玄中记》这段记载为后世鬼狐传说小说奠定 了基本框架,此后,难以胜数的有关狸狸神通变化之类的故事盖 莫能外。那些狐狸,几乎个个机巧善变,惑乱视听,洞晓天机。 这些狐狸的故事因为迎合着人们天生的猎奇心理而流传下来。“南 方多鬼,北方多狐”,连民谚都如是说。到了清朝,鬼狐故事则 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集大成者是《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 笔记》。中国早期的狐狸, 都是害人精, 如《封神榜》里的妲己。 清人笔下的狐狸虽也有蛊惑人心扰乱尘世者,但多有人性,甚至 比我们身边的人更可爱、可敬。
乡村看过或知晓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人大概不多,但 知道《聊斋志异》(人们又称其为“鬼狐传”)且能讲上几个鬼 狐故事的人不在少数。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是夏夜乘凉的谈资。 狐狸的神秘也就随着这些故事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神狐百变的故事源于古典,本地的草狐狸大概尚无此高深的 道行,其姣姣者也只留给乡间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传闻 ——炼丹。 说是夜间, 荒郊野外, 万籁俱寂之时, 时有火球忽上忽下兀自跳动。 火球有红、黄、橙几种颜色,在幽深的夜晚,忽远忽近,鬼火似地闪着莹光,一个,两个,跳跃着,移动着,倏然亮起,又骤然 消失。稍顷,又闪,又灭。人说,那就是狐狸炼丹。是这个精灵 用鼻子将火球托起,一下一下地推向空中,遂见光芒闪射。待火 球落下,即用嘴接住,光亮即失。这样一推一接,火球便一亮一 灭。当然, 这只是一种猜测, 因为人不可能走近它们, 即使走近, 暗夜中也不会看见狐狸这种种动作的。
我听过不少人讲过狐狸炼丹的故事,但都说得影影绰绰,没 有人说得清究竟是怎么回事。那火球倒底为何物, 狐们何故炼之, 是狐们玩的游戏,还是耍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