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蚯蚓
             虫类之中, 不乏能歌善唱者, 如人们熟悉的三大鸣虫——蝉、 蟋蟀和蝈蝈, 其声或高旷辽远, 宏亮有力, 或悠扬婉转, 纤细轻柔, 都有人赞美过的。还有纺织娘、蝼蛄之类,也能幽幽鸣叫,特别 是蝼蛄,虽名声狼籍,唱起歌来却不难听,在田野院落,隆起的 土背里, 或是乱石瓦砾下, 其“咕咕”声似笙管长笛, 细细听去, 也颇有韵味。夏秋之夜,到处是虫儿的叫声,忽远忽近,这些快 乐的虫们齐心协力,共同弹奏着玄妙的天籁之音。虫儿的叫声, 也撩拨着人们心怀,多愁善感的,听出些许惆怅;羁旅异乡的, 油生思乡之感;心绪平和无所思谋者,或许从中悟出点什么。
              会唱歌的虫儿中, 有一种很少被人提及, 似乎是长久地被漠视, 被遗忘了,那就是蚯蚓。
              蚯蚓真是无名的歌手吗?先看一段欧阳修的妙文。
              那是六月的一个晚上,骤雨初歇,欧阳修坐于树间,看夜空 星河灿烂,有流星倏然殒落。夜深了,不觉湿露沾衣,忽闻草丛 里蚯蚓的叫声益发急切。先生“感于耳目, 动乎其中”,作如下《杂 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其仰其穴而鸣,若 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将自喜之声而鸣其类耶?岂 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能自止者邪?何其然而不止耶?吾 于是有感。
              这是一段蚯蚓唱歌的令人回味的文字。大意是:蚯蚓“若号 若呼,若啸若歌”的鸣叫,是有所求而发,还是知其足而乐,并 将这乐传达给别的蚯蚓呢?亦或是因为气候原因自然鸣叫而不能自制?到底是什么原因鸣叫不止呢?是悲是喜,还是发乎自然而 悲喜皆无,欧阳修没有说。而唯其如此,这篇《杂说》才有艺术 魅力。
              蚯蚓唱歌的说法,古来有之,但描摹得如此出神入化的,恐 只有欧阳公的这篇短文了。看来,欧阳老先生确是听过蚯蚓唱歌 的。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 说“曲蟮(指蚯蚓) 者, 蠢然一物也, 无耳目手足, 又几乎无口, 焉得唱歌?”语出清代江苏人王有光《吴 下谚联》,他断定唱歌的是蚯蚓的邻居蝼蛄。
              蚯蚓能歌是无疑的。夏秋之夜,在虫儿的大合唱中,有一种 “嘟嘟”有节奏的鸣叫, 即为蚯蚓所发。其声粗钝低昂, 静心听去, 是有点“若啸若歌” 的意味,与蝼蛄、蛐蛐的叫声是有区别的。
              会唱歌的蚯蚓土生土长,眼睛、触角等感觉器官全部退化, 又终生吃土, 许多人不屑一顾。但有一位智者却为其大唱颂歌:“蚓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昏,用心一也。”正 因其无心无目, 不会东张西望, 反而做出了专心者才能完成的事业。 十九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对蚯蚓热情讴歌:  “犁是最古 老又最有价值的人类发明之一,可是远古人类生存之前,土地早 已被蚯蚓耕耘过,而且世世代代被蚯蚓耕耘着,有哪些低等动物 象蚯蚓这样,在世界上尽过这样一份可贵的力量呢?”
              看来,即使最卑微的动物,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蚯蚓的 敛身止欲,更应让人类汗颜。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