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盛行民间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 中秋诸节日。这些节日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一份快乐时光——春 节爆竹迎新,元宵花灯尽舞,端午龙舟竞渡,清明郊游踏青,中 秋吃饼赏月……在全民性的休闲娱乐中,人们尽情体味着我们悠 久的民族文化,对创造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的祖先,我们应该深 深敬仰。
然而, 当我们沿着时间的河流, 上溯到这些节日形成的源头, 便会发现,决不是今日这样欢乐融融的节日喜庆。而是对神灵的 敬畏与忌惮,对灾祸的恐惧与禳避,或是与逝者心灵的沟通、祭 奠与怀念。几乎所有节日形成之初, 都和某项重大的祭祀活动有关, 都充满着神秘、严肃、不安甚至阴森可怖的景象。
直至战国时期, 汉民族的节日还很少。最早称得上节日的是“社 日”,分春社、秋社两次,祭祀社神,也就是土地神。我们最早 的节日就是祭祀土地的,想起古人对土地的膜拜,不禁对开荒拓 土的祖先充满感激之情,对衣食之源的土地乃至整个自然界怀有 虔诚的敬畏之心。“社日” 祭祀土地,至唐宋,此风犹存。唐王 驾有《社日》诗: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 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是晚唐诗人,从这首诗中可 以看到到唐时祭祀土地神,已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了。村中 家家都有人大醉而归,可见这春社的热烈与社会性的欢乐,其节 日气氛已非昔日单纯严肃的祭祀了。为祭祀土地,乡间许多地方 建有土地庙,土地爷和包容万物的土地一样和蔼可亲。对城隍庙 里的土地神,民间对其也敬而不畏,这一切大抵都源于人们对土 地的感情。只是这一节日没有延续下来,实为可惜。如今,能有一个“家家扶得醉人归”的那样乡邻会聚的节日,不也很好吗!
汉以后,各类节日渐多,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是汉以后 形成的。这些节日,与“社日”一脉相承,都源于祛灾祈福的祭 祀活动。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是辛亥革命(1911 年) 改用公历以后的叫法,古时称“元旦”(改用公历后,元旦为公 历一月一日) ,即新年的第一个早晨。由于年是重要的时序更替 周期,元旦又是这一周期轮回的标志,对古人讲,这个日子非同 寻常。在岁末年初之际,人们回顾一年的日子,家家有悲有喜, 收成也有丰有欠。平安过来的, 庆幸之余, 希望新的一年福星高照, 更上一层楼。生活不顺的, 祈求灾厄随旧岁而去, 新年时来运转。 因此,新年伊始乃至整个节日期间,为佑平安、祈好运的祭祀活 动不断。
按照民间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就开始了。也可 以说,春节是从一次全民性的祭祀活动开始的。灶神是玉帝派驻 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帝回报,谓之“白 人罪”,至除夕子时返回。为让灶神“上天言好事”,这天家家 都要祭灶。古时祭灶恭敬有加, 《论语》中有“与其媚于奥,宁 媚于灶”的话,是说与其讨好神秘的不着边际的神,不如讨好灶 王爷。想那时, 普天之下, 家家设祭, 人人跪拜, 那种古老的虔诚, 一定会感动上苍的吧!
除夕到正月初一,是春节最为隆重而热烈的时日,祭祀活动 也达到高潮。这时要“供大纸”(姜子牙所封诸神) ,供祖先, 家家屋里屋外香烟缭绕,一时间人人神色凝重,在欢快的节日气 氛中,又浸润着一种肃然之气 ——在古代,那种肃然一定会更为 浓郁的。这时爆竹声连绵不断。但最初的炮竹,也不是为渲染节 日气氛的, 而是为着逐鬼驱疫。“西方山中有人焉, 长尺余, 一足, 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 名曰山魈。以竹着火中, 火扑哗有声, 而山魈惊惮, 后人遂象其形, 以火药为之”(《神异注》) 。那时, 为驱逐山鬼,人们点燃竹子,噼叭作响,或围而观之,或不断往 火中续添竹枝,心中不会有今日燃点炮竹那份心情的。
春联、年画亦为古代镇邪、伏恶、驱鬼之物。春联起源于镇 鬼的桃符,传说上古度朔山上有神荼、郁垒两兄弟,每天在大桃 树下检阅百鬼,发现有害人恶鬼,便挷其喂虎,后来人们就用两 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画像,挂在门两边来驱鬼。年画是由门 神演变而来,神荼、郁垒和秦琼是历史上流行最广的两对门神, 此外捉鬼英雄钟馗也是传统门神。
清明,汉魏以前主要指自然节气,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 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与草木萌发大地复苏的万千气象相反, 民间过清明却带有几分凝重与悲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伤怀来自清明祭扫,为坟茔添上新土,在飘飞的纸 钱中,忆念祭奠逝去的先人,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伤感的泪水。
端午节隆重而无所禁忌,但充满着积极的禳灾驱疫的斗争精 神。其源为古吴越民族祭祀其图腾——龙的日子,将食物用树叶 包裹扔向水中,并在急鼓中划着刻有龙形的独木舟水面竞渡。至 汉魏晋时,端午由原始崇拜逐渐演变为祭奠有关历史人物,包括 勾践、伍子胥、介子推等,影响最大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魏 晋以后,民族融合,南北节俗趋于统一,因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 辞赋的深远影响, 端午节祭奠屈原便由楚地传播全国。唐诗有“节 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之句。
中秋节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个合家团聚、庆丰收赏明月 的节日。古时中秋却是个重要的祭神节日,源于古代秋祀与拜月 之俗,既有对土地神的膜拜,也有对星宿的崇拜。后来祭祀成份 淡化,渐渐变成赏月舒怀为主的佳节,并传留下大量赏月诗词。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即是有名的一首。
祭祀源于先民对生的渴望,福的祈求。在生产力低下,人的 力量和意志相对于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和凶猛肆虐的洪水猛兽是 如此渺小,在惶惑、神秘、恐惧等社会心态的驱动下,先民们希 图通过种种祭祀达到消灾祈福的目的。我们许多传统节日就是由 古代一些重大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只不过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 学进步,这些节日原有的神秘内涵都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祭 祀崇拜变成全民性的集会消闲假日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 祖先,留给我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