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歌声
             2004 年 8 月,经丰南区(地方) 志办李继隆介绍,认识了董 乃藩,这年,他已七十有五了。老人自述,他从小爱唱歌,一般 歌曲哼唱三遍就记住了。在方志办那间堆满书籍的小屋里,老人 连续唱了十几支歌。我们谁也没料到,他唱得这样好,高昂时振 聋发聩,低迴处绕耳不绝。老人唱的大多是抗战歌曲,听他一首 一首唱下去,仿佛又把我们带入那烽火连天的年代。其中不少歌 曲, 特别是反映丰南人民抗日斗争的歌曲, 我们都是第一次听到, 也就感到很亲切。为此,由我撰文,丰南电视台特为其制作了一 期专题片,并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6 周年。
             一晃几年过去了。2009 年春节, 董乃藩打来电话, 问候新年。 感动之余,我再一次想起他唱的那些歌,掐指算来,董老已八十 有余了。放下电话,我忽然萌生一个想法,把那些歌声留下来, 不能让它们无声无息地消失。这年 3 月, 我打去电话说明了此意。 第二天,董老径直来到丰南方志办,是拄着拐杖,从唐山市乘公 交车来的, 他带来了五大本歌词, 都是他用毛笔工工整整抄写的。 他说,他过去所唱的歌,大多在里面。我看了看,有早年流行的 电影歌曲,有唱遍解放区的歌曲,也有早年的儿歌和学生歌曲。 我从头至尾看了两遍, 更觉这些民间记忆能保存至今, 着实不易, 特别是那些反映丰南抗日斗争的歌曲,现在全区恐怕也没有几个 人会唱了。
(一)
             那是 1942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这年, 八路军来到董乃藩的家乡越支村,当时越支是八路军和日伪军的 拉锯区。白天,敌伪进村清乡,晚上八路进村宣传抗日,教唱抗 日歌曲。那年 12 岁的董乃藩还在村里上小学,从小爱唱歌的他, 跟着八路军学会不少新歌。在村里白天不敢唱, 那些歌词也不敢记, 恐被敌人发现,只有到晚上放声高唱,许多歌曲就是这样默记下 来的。
             八路军带来的歌,歌词浅显通俗,旋律好学易记,一些根据 当地真人真事编的歌,又揉进了乡间俚语、俚曲,因此很快流传 开来。
             董老根据回忆记录下来的抗日歌曲共 28 首,既有当时有名的 救亡歌曲, 也有诞生于冀东以至丰南的抗日之歌, 时隔六七十年, 不能不佩服董老的记忆。
             这首《赶走鬼子保平安》,董老说, 是八路军从玉田带过来的:
左手拿个瓢,
怀把婴儿抱,
离家讨饭就把饭来要。
(白)大娘大娘咋不走呵?
三天没吃饭
饿得我心发慌,
休息休息就在大路上。
(白)大娘,你家住哪啊?
家住玉田县,
城东河西旁,
村名杨家营。
(白)大娘,家几口人,种多少地?
草房三间整,
种地十亩零,
一家三口贫寒度日生。
(白)三口人十亩地够吃了,咋还要饭哪? 骂声王景孝,
真正大汉奸,
伤天害理成立了警卫团……
             歌中接下来叙说日伪催粮征款,百姓衣食无着不得不四处讨 要的惨景,控诉了敌伪的罪恶。歌曲最后号召人们参加八路军, 赶走鬼子,打倒汉奸,才能有好日过。
             这支歌让人想起《黄河大合唱》中《河边对话》中的经典唱 段。虽然这支歌文字尚粗糙(据说是八路军战斗间隙的即兴之作) , 未及加工,但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乡间直朴的语言,又据真人真 事改编,一经传唱,在这方土地上,便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下面这首《选举歌》, 反映了解放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
杨树叶儿青,
柳树叶儿长,
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
能吃苦,能耐劳,
又积极,又坚强,
办事公道十六两,
不选你滑头鬼,
不选你白眼黑心狼。
狗头的爹,孩子的娘,
张家的长工,李家的雇农,
嗨哟哟都来选举,
要选打鬼子实心眼的,
千万不选那坏蛋皮。
             这样大量运用口语和当地语汇的歌曲,现在已经听不到了。 对当时识字不多的农民来说,却听得入耳,记得真切。
董老记忆犹深的还是在本地战斗中产生的那些歌。他说,一 天在上学路上见有八路军在擦枪。此时从宣庄来了一些民众,纷纷找八路军诉苦。说宣庄有个姓刘的日本翻译心黑手辣,对百姓 张口就骂, 抬手就打, 打了人还要“手工钱”。群众恨得咬牙切齿, 要求八路军为他们除去这一祸害。几天后, 八路军化装成老百姓, 赶着牛车来到宣庄集上,打死了这个狗汉奸。事后,八路军很快 编了一首《除奸刘翻译》,歌中唱道:
八路军智谋高,
化装突袭逞英豪,
腰里腋着盒子炮,
宣庄走一遭。
刘翻译真混蛋,
骑着洋车满街转,
不知该死在眼前,
见人还瞪眼。
就在那个鞋店前,
八路一见心喜欢,
掏枪打倒在地平川。
             应该感谢董老,记下了这支歌,也记下了抗战中这震动乡野 大快人心的一幕。痛斥丰南汉奸的歌曲, 还有一首《枪毙三嘎子》。 三嘎子,即王子林,小集人,是丰南罪行累累的汉奸恶霸。1938 年他网罗地痞无赖成立民团,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抗日民众,仅 这年九月,在稻地大桥设卡,就将百余“可疑”行人装入麻袋, 投入陡河。1946 年逃到外地的王子林乘国民党发动内战之机,又 回到小集,纠集党羽,组织伙会,屠杀我村干部数十人。1947 年 2 月,我冀东军分区发兵攻克小集据点,生俘王子林,公审大会后 立即处决。这首《枪毙王子林》即诞生于那次公审大会前夕。在 历数他吃喝嫖赌种种恶行之后,着重写了他回小集后反攻倒算的 罪行。连地主们都慑于其淫威,纷纷携款物来拜望他:
有些人,
不来看,
急忙联络警卫团,
立刻用绳拴,
吊在树上打皮鞭,
压了杠子凉水灌,
求人靠脸买大烟,
又送大洋几千元,
叫他回家园。
             王子林的罪行由此可见一斑。歌曲结尾部分是歌者与听众一 呼一应,气氛达到高潮:
三嘎子万人骂,
罪行累累民愤大,
各位老乡把言发,
他该杀不该杀?
(问)该杀不 —— (答)该杀!
             这首歌道出了百姓心中的积恨,每次唱到结尾,台下都齐声 高呼,势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二)
             “校园歌曲”这一名称, 好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随着《外 婆的澎湖湾》等台湾歌曲传入大陆而叫起来的。其实校园歌曲早 就有之,唱歌很早就是小学的一门功课。这次董乃藩带来的歌, 就有七十多年前,丰南小学生们唱的歌。那些歌什么样呢?
公鸡打鸣喔喔喔,
家雀叫唤吱吱吱,
抬头一看窗纸白,
快快起来快起来……
             这是一首《上学歌》。上学歌是过去小学校的经典歌目。 五十几年前,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 第一篇语文课文, 就是“开学了, 大家来上学”,那时学过上学歌与否, 已记不得了, 但这首《上学歌》 却一下子把我带到童年时代, 回想起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的情景。 歌曲接下来是催促穿衣、叠被、洗脸、吃饭,然后是“收拾书包准备好,快快的走别迟到”。
功课做完太阳西,
手执书包回家去,
见了父母行个礼,
父母夸我有出息。
             这是放学歌。短短四句,好唱好记,一群小学生唱着歌,如 小鸟一样,高高兴兴回家去。这歌声中不也有你和我的影子吗?
             儿童游戏,多伴歌谣,孩子们边玩边唱,心无旁鹜。游戏歌 语言跳跃,想象丰富,想到哪就唱到哪,这就是孩子们的思维, 天上地下,任由驰骋。这首《滚铁环》就是这样:
铁环铁环团团转
一转到了五台山,
树枝儿弯弯,
小燕儿翻翻,
睁开眼,抬头看,
开了一朵红牡丹……
             铁环,脸盆般大小的园铁环,用一根绑有铁丝弯钩的木棍推 着前行,一路发出令人愉悦的擦响,许多孩子都在街里或乡间土 道上推过铁环。我小时候,村里还有人玩,推着铁环跑,弄得满 头大汗。
             董老的小学歌曲中,还有一首越支小学校歌:  “越支乡中秀 水滨,我学子如云,修德益智,健体乐群,日新日日新……”歌 词虽程式化,但一想到那是七十几年前丰南本土的校歌,也就感 到不同一般了。
(三)
             随时间流逝,许多往事都已模糊,而童年的事情大多记得, 这其中就有儿时唱过的童谣。这次从董老的歌词中,又看到闻所 未闻或似曾相识的童谣,让我看到许多遥远的风景。
             先看这首《小羊儿乖乖》:  “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  点开开, 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不回来, 谁来也不开。” 这支儿歌,是人人都会的,前半部分的词句与现在的几乎一样。  结尾却不同。现在唱的,是小羊儿没给大灰狼开门,直到妈妈真  的回来了,羊儿才打开门。七十年前的小羊却是上了当,轻信了  狼的伪装,结果酿成悲剧:
小羊儿乖乖,
快点开开,
妈妈已回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
可怜小乖乖,
一去没回来。
             悲剧也有意义在,它告诉孩子,轻信要付出代价。
             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是儿歌中常见的角色。这类儿歌有许多 共同的思维, 如狐狸狡猾、山羊善良等。但时代不同, 格调也有差异。 下面这支《狸猫爬上天》就与现代此类儿歌很不一样,给人以新 鲜之感:
狸猫爬上天,
兔子来收钱,
钱到月亮地,
变成活神仙。
猫儿接了钱,
变,变,变,
狸猫变了兔子头,兔子尾
兔子耳朵兔子腿。
             孩子们喜欢动物变来变去的童话,孩子就是孩子,不管这种 变化有无可能。
             看罢董老带来的童谣儿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现 在孩子还在唱的儿歌中,有的就是从旧歌中翻新改造的。比如这 首《两个好朋友》:
我也有,你也有,
两个好朋友。
每天不离我们左右,
它有力量
它能奋斗
要把世界一切强暴者铲除,
要把世界一切弱小者援助,
它能开辟光明的道路,
它能创造美丽的宇宙。
你道它是谁,
原来是两只手。
             这是一首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时的儿歌, 外侮内患, 国贫民弱。 这支歌虽缺乏童趣,但爱国之情跃然纸上。现在儿歌中也有《两 个好朋友》:  “两个好朋友,排队齐步走,向左走,向右走,向 前走, 向后走, 前后左右分开走, 回来还是好朋友。”较之过去, 这支歌就轻快多了, 没有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更适合儿童们说唱。 从中可看到,凡有价值的歌唱元素,都可借鉴再创造。
             现代童谣中,缺乏歌唱自然的内容,也许是许多孩子都已脱 离了自然的缘故。在这方面,我们也应从旧日儿歌中汲取营养, 下面就是一例:
好大的西北风,
吹到一座树林里,
它在树林大声说,
一二三四呼呼呼!
             看到这首歌词,好象童年的西北风就在耳边呼呼地刮。这首 歌以拟人手法,真好象有一硕大风神在树林中边跑边呼啸。
下面这首《晒晒窝》也别有情致:
树上一支鸟,
现在正唱歌,
因为连天雨,
雨水湿了窝,
不能住,
不能躲,
太阳太阳快出来,
出来晒晒窝。
             董乃藩老先生保存下来的二百多首歌曲中,绝大部分我都是 第一次听到见到,特别是那些反映丰南当地革命斗争和几十年前 的儿童歌曲,尤感珍贵。虽然董老唱过的那些歌已经飘逝到遥远 的岁月里, 但它们曾在丰南大地上回荡过, 鼓舞过斗争中的人民, 也给孩子们带来过童年的欢乐,同时也为丰南地域文化增添了内 容。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