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立冬,咕噔
              去年刚入冬, 天气就冷得异常。往年这时候, 穿件毛衣就行了, 但冷空气频繁来袭,让人们早早就换上了冬装。尽管如此,由于 身体一时还未适应异常天气,早晚还是冷得坐立不安,又不到供 暖的日子,人人叫苦不迭。有的地方,来不及收获的白菜冻在了 地里。
              那些日子,晚上外出散步时,人们见面总是从天气谈起。
              “都说气候变暖了,可咱们这儿咋这冷呢?”
              “这天道,肯定是出毛病了。”
              “没听说吗,九月立冬,咕咕噔噔。”
              说这话的是一位老者,我不认识,但这句乡谚却引起我的注 意,似乎从中找到了这个冬天气候反常的答案。后来得知老者是 王兰庄人,不久前随儿女搬到城区的。这以后,又听好几个农村 上来的老人谈到这条古谚。他们说,凡九月里立冬的年头,整个 冬天气温都不正常,不是冷得出奇,就是暖冬少雪。“咕噔”, 就是反常之意。我想,这“咕噔”倒也形象。立冬节气在阴历九 月底或十月初, 九月立冬, 入冬早, 多数是要冷的。这时的冬天, 就象正常行驶的车辆,进入了一片凸凹之地而晃来晃去,车上的 人们难免要受颠簸之苦了——这恐是这条农谚的初衷吧。
果然,这个冬天是一冷到底的,煤河早早就封了冻。既使没 有冷空气来袭,也少有往年冬日里那种阳光和煦的暖意。区气象 台报告,二月份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六度。有人说,这是丰南 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报上则说, 这是十年之中最冷的冬天。
              可见,这一“咕噔”,何其厉害。乡间的许多气象谚语,都可寻出些类似来由的。“天上勾勾云, 地下雨淋淋”, “云彩往东, 刮大风。云彩往北, 发大水”,这是观天象而予知天气。“铁出汗, 大雨灌”,  “坑里冒泡,大雨来到”,这是观察物体变化而预知 天气。“发海云,山戴帽,燕子钻天蛇过道。”这是观察动物异 常, 而预知天气。“头伏凉, 浇倒墙”这是生活体验而预知天气。 这些谚语是农民世代观察、体验积累传承下来的,经验宝贵,也 都有道理可寻。
              上面这些气象农谚时效都比较短, 一天、两天, 最多一月两月, 也容易琢磨出个原由来。有些气象谚语时间跨度很大,让人难得 其解。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庚寅年) 正月十五雪花纷纷,可没留意去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否被乌云遮 住。人说,那是错不了的,因为自己缺乏体验,总觉得这种时隔 几个月跨季节的气象对应现象,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八月十五那 个阴沉的夜晚,会毫厘不爽地制约着一百五十天后正月十五的天 气吗?仅是这两个传统节日间方有这种非同寻常的因果关系,还 是别的什么日子也有类似神秘契合,而我们尚未留意?冥冥之中 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主宰这一切呢?这方面的科学解释,问过 许多人,也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这类农谚还有“霜降有大雾, 来年井水枯”、“正月十月雪水流, 四月五月渴死牛”。这种长期的气象预报乍一听, 总有点神秘之感, 但既是农民们的长年观察,又编成谚语,大抵是有点准头的。
即使科学再发达,也无法揭开自然界许多神秘的面纱。
              又及:近查万年历得知, 九月立冬与十月立冬的年份几乎均等, 如最近20年(1989—1999)农历九月和十月份立冬的年份各为十年。 那么,有一半的年份当属“咕噔”之列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