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机器厂在社会主义改造中 不断发展壮大
唐山汽车制造厂
             唐山市大和机器厂(现为唐山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52年. 它是由荣发成、世大、万合、平平四家铁工厂合并而成的〜个小 型私营企业。1955年9月,又与唐山市五四车具工厂、联合轧铁 铁广、冀丰化工厂、万里电焊条厂合并,组成新大和机器厂。 1956年底,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唐山市三义兴铁工厂、全兴铁工 厂、仁和锄庄并入大和机器厂。自1952年至1956年,共有8家小型 私营企业经过私私联营、公私合营、全行业合营等一系列的社会. 主义改造,先后并入大和机器厂,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被逐步 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1958年唐山市工业局为了实行专业分工, 大和机器厂改为农业机械厂。1970年走上专、精道路,农业机械 厂又改为唐山汽车制造厂,至今。
(―)
             大和机器厂最先开办的企业是本市残疾人郭相荣于1930年独 资创办的荣发成铁工厂,其次为1946年由李世芳等人合股创办的 世大铁工厂和同年由孙玉山等入合股创办的万合铁工厂。创办最 晚的是1951年8月由张阴祖等人合股创办的平平铁工厂。
             荣发成铁工厂创办初期,只是一个仅有15元(银元)资金的 洋铁锡焊加工铺子。由于郭相荣先后担任伪村公益会长、同业公 会会长等职,依附地方势力,使荣发成不断发展。到1946年,李世 芳等人创办世大铁工厂之际、荣发成巳经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机 铁加工厂。
             世大铁工厂和万合铁工厂创办初期资金均较雄厚,但由于经 营不善,却一直较为萧条。特别是万合铁工厂,到解放前夕已只 能勉强维持生计。
平平铁工厂由于党的帮助扶持,一度发展较快。到1952年私 私联营前,巳拥有资金1600万元(旧人民币,下同),车床2 台,钻床1台,雇工7人O
(二)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资本主义工商业获 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设备陈旧,管理混乱,远远落后于大 规模恢复生产建设的需要。加之«五反”之后,靠“五毒”牟利的 路走不通了,一些私营企业的出现了新的困难。平平、万合、荣 发成、世大四厂,资金缺乏,无力周转,很难经营。福祥号、万 里,也是资金不足,企业萧条,职工不能按时如数开支。同时这 些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厂房窄小,难以承担大型产品的加工任 务,生产发展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提出小工厂、 小作坊,可以通过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方法,由分散走向 集中,搞联合经营。对此,一些资本家认为此路可走。他们认 为,搞联合一可以“省心得利”,卸掉“劳资关系” j二可脱掉 “虱子袄”(指债务关系)三能够承担各种加工任务,是生财之 道。个别资本家还认为可以“名利双收疗,既可以发财,又可以保 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当大企业的经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于是,于 1952年7月,荣发成、世大、万合、平平四家铁工厂,达成联营 协议,于1953年1月1日正式合并,从此,大和机器厂诞生。
参加大和机器厂联营的4个工厂,16家股份,共有资金17000 万元,占地6000平方米,有生产工作房14间,办公室,仓库及宿 舍26间,各种机床24台,职工64人。主要经营机器制造及修配业 务。
             大和机器厂私私联营带动了其它厂商。同年10月谦益恒铁 铺、德瑞祥铁铺、聚成兴铁铺、同昌商行、李顺铁铺、吉兴炉等合 并,成立了联合轧铁厂,永丰厚布店、福祥号茶庄与万里化工厂 合并,成立了万里电焊条厂。1954年1月,同仁车行、安利车 行、大华车行、新生文具店、元兴车行、大昌车行等合并,成立 了五四车具厂。以上这些新合并的联营企业,都先后并入了大和 机器厂。
             企业私私联营之后,人才、设备集中了,车、钳、锻、枷、焊 等工种齐全,成立了劳资协商会,达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调动了劳资双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能够承担华新、铁路工厂等 各単位的加工订货任务,企业逐渐搞活了,连续两年有利可得。
             然而,一些资本家的违法行为也随之抬头。如该厂在接受唐 山机车车辆工厂一批订货任务时,竟不通过政府批准备案,虚报 成本,多估工2229个,仅此一项即窃取国家资金13376元,再加上 20%的合理利润,数字就可想而知了①。该厂有90%左右的生产 任务,是对华新的加工订货。据有关部门检査,仅1954年1至8 月,16种主要加工订货产品,总成本为6568元,除20%的合理 利润外,非法得利7139元,为总成本的108.7%。还有,在计算 原材料时,以市场最高价格计算,实际买到的原料价格要比估价 便宜几成。如钢丝,天津行情为每公斤42元.从市场买来的钢丝 每公斤仅9元。对于用工厂-般按本厂车钳工值计算成本,并按照实 际用工数加上30%至40%,因此利润远远超出20%。有时以自己业 务忙,故意多要钱,宁愿要跑了,不愿要少了。同时,还挑肥拣度 找活干。凡是华新的业务都把持着,即使少数业务赔点钱也干, 待完工后再从别的业务上去找曲o
(三)
             1954年1月,中财委召开扩展公私合营会议,确定了1954年 扩展公私合营计划。自此,公私合营企业在全国发展很快。唐山 市也开始了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大和机械厂,在唐山市党和 政府的领导下,为了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配合国 家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事业及重工业的发展,向主管单位提出公私 合营申请,经政府批准,于1955年6月22日与唐山市工业局签订 了公司合营协议书,组成公私合营筹备委员会,主任毕新文(公 方代表),副主任张阴祖(私方代表),范其畴(区派工作人员),委 员六人。下设秘书组、清估组、生产组、宣传组。确定了双方股 金比重。甲方投资10000元(人民币)作为公股。提岀了清估由 私方负责、职工协助。同时明确了公私合营后,设立股东会,由 公、私股东代表参加,为公、私双方的议事机构。决定了对工厂 实职人员量才使用等等③。经过一系列的工作,1955年9月正式 公私合营,企业名称为唐山市公私合营大和机器厂,隶属唐山市 工业局领导。厂长董桂山为公方代表,副厂长张阴祖为私方代表 兼工厂的理事,参加唐山市工业局董事会召开的一些会议,研究 决定局的经营管理、人事安排等一些重要事情。党支部书记王文 生。对工厂的其它的实职人员,按协议书的有关条文,郑滨海、 郭相荣均安排为副厂长,其它方人员安排为正副股长的7人, 技师的1人,会计的5人④。工厂除设股室外,还有金工车间、 钳工车间、柳焊车冋、拔轧车间。此时的主要产品为锅托机。同 年,冀丰化工厂也合并到公私合营的大和机器厂。1956年1月, 唐山市召开批准全行业公私合营大会以后,联合轧铁厂、五四 车具厂,万里电焊条厂也并入该厂。1956年底,三义兴铁工厂、 仁和锄庄、全兴铁工厂等并入该厂。
             公私合营,以及全行业合营后,除对上述私方实职人员进行了安排外,对其它的人员也进行了妥善安置。原联合轧铁厂厂长 耿瑞兴经工业局调出,安排到唐山市杂品公司任经理,原电焊条 厂厂长梁泽如,开始安排为公私合营大和机器厂副厂长,后经工 业局调出安排为市茶叶公司副经理。其它人员有的安排为会计, 有的安排为车间主任和一般的生产业务人员。不在职的私方刘步 盈,因双目失明,生活困难,给予了适当照顾,安排为董事,按 月发给车马费。这样,私方实职人员的安排达到了职才相称,发 挥了他们的业务、技术专长,调动了积极性。
             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公方代表尊重私方职 权,遇事同他们商量,并支持、帮助他们做好工作,使私方人员 受到教育。
             1956年底,大和机器厂的机构又作了调整。设有厂长室、人 秘股、计划统计股、生产技术股.技术检査股,供销股、财务 股、安全卫生股、总务股⑤。还调整了金钳工车间,钥焊车间、 轧铁拔丝车间。同时,加强和健全了党、工,团组织,着手建立 了各种规章制度。
             在公私合营期间,矛盾和斗争是尖锐的。
             在公私合营前,资本家郭相荣,企图抽走资金,千方百计要 卖掉机床,经工会代表谢占春等与之斗争,才未能得逞。资本家 贾兆全,由于不愿走公私合营之路,变相抽掉资金,把销售产品 的收入,不入帐而装入腰包,寿得买不起生产急用的原材料,企 图把企业搞垮。对此,工人们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后来,唐 山市手工业社为了全面安排生产和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给他厂派 了活,干扰了他"挣的多就干,挣的少就不干”的如意算盘,影 响了他的利益。对此,他极为不满,不仅派他活不干,而且还把 生产螺丝钉的设备拆掉砸坏,破坏了生产,最后锄铛入狱。全 行业合营时,经过多次对本人和其妻子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加 之形势所迫,才由他妻子签约,并入了大和机器厂。
             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在人权、财权和物权方面也触动了资 本家的利益,资本家表现各异,但都想捞到好处。资本家耿瑞 兴等总是想方设法的抓权,弄个一官半职。资本家卞恩浦资金 较多( 5000多元),刘泽春有房数十间,在清产核资时,他们 都企图多报固定资产,以便多得定息。但是他们的企图均未得 逞。
公司合营后,为了进一步改造资本家,组织他们开会学 习,而有的就不参加°说什么/让他们开(学习)去吧! ”一 位担任技术厂长的私方人员,依仗手中掌握着技术大权,无端 地干扰生产。他还反对生产作业计划管理,说什么"搞维修加工 的,搞什么计划……。"他扬言《我岀去一个月,厂子连一台任务 也完不成!”结果,他外出一个月,工厂照样按计划生产了锅拖 机等产品,事实使他受到教育。
             资本家之间往往明合暗斗。他们之中有的不想脱胎换骨接受 改造,而是〈明一套,暗一套〃 0有的看到某资本家做些不利于 工作或改造的事,当面听之任之,不予制止。背后却向领导《汇 报”,假装积极。有的总显示自己的资金最多,财大气粗,轻 视、无视其他资本家意见,自己说了算,危害对资改造和企业经 营。
这些问题随着对私方人员思想改造的步步深入,逐渐都得到 了解决。
<四)
             大和机器厂从1955年9月公私合营,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 营,改变了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1958年 该厂接受工业局下达的为唐山钢厂修建9个二炼烟罩的任务, (每个重40吨、10层楼高),过去从未干过,由于职工群策群 力,克服了许多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
             公私合营后,人员,技术,设备相对集中,为合理使用创造 了条件,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外单位经验,工人也逐步掌握了先进 操作方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由少到多,机床总数由合营 前的17台,增加到38台。由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品种。利润逐年增 加。1956年全行业合营时,共有职工233人,到1958年底增至647 人O
从1955年到1965年的10年间,国家用45000元人民币的定息, 赎买了私人企业,使之变成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大和机器厂完成 了它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转变的历程。
注释:
① 市委统康部1954年11月12日“关于加工订货工作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今后意见,向市委的报告。
② 1952年9月9日《关于大和机器厂检查材料汇报》。
③ 唐山市工业局与大和机器厂«协议书” O
④ 1959年9月唐山市机械局党委会议记录。
⑤ 1956年8月唐山市机铸铁公司复查核定公私合营资金情 况O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