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得到发展的中华油厂
 
唐山市粮食局
             一、解放前夕的中华油厂
            唐山市中华油厂于1938年由滦县赵瑞德堂经营的瑞生成布庄 投资创建,于1943年基本建成,座落在唐山市小窑马路,占地 10・77亩,有厂房14间,宿舍口间,办公室12间,仓库43间。有各 种生产设备23台,以生产花生油和棉籽油为主①。
            1943年正在筹备开工投产之际,厂址突被日驻屯军强行占 据。使该厂投产受阻,设备遭到破坏。1945年日降后,重新备 本,添置和修理机器设备.招雇工人,于1946年1月方正式开工 生产②。当时共有资金24754元。雇工14人。经理由瑞生成布庄 的副经理江汉屏兼任。另设专职副经理1人。生产能力是,花生 油,月耗料约10万公斤,产油3.5万公斤左右3棉籽油料25万公 斤,产油3.2万余公斤。当时在唐山市的植物油行业中,是规模 最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厂家。经营方式是自购原料,自销产 品。原料主要购自丰润、丰南、滦县.遵化等地。产品除在当 地销售外,也销往京、津及其他地区。生产经营状况基本正 常③。
            到了 1947年,唐山市的植物油业发展到20多家,各家争购原 料,争销产品,导致榨油业出现赔钱的局面。唐山附近各地的油 料资源不足。中华油厂依仗自己有较雄厚的资金,就到东北采 购④0
            唐山解放前夕,解放区加强了对敌占区的经济封锁,浪食、 油料等农产品一律不准流入唐山市,中华油厂失去了原料来源, 被迫停产。后东北解放,唐山解放在即,中华油厂的经理(资本 家代理人)惊恐万状。遂于1948年底弃厂逃往天津,油厂处于无 人管理状态。
            二、加工定货时期的中华油厂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中华油 厂,随后市政府工作人员也到中华油广。他们宣传党的《发展生 产,繁荣经济“的方针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各项政策,稳定职工 情绪,帮助油厂研究恢复生产的办法。
            1949年初,弃厂逃津的经理与-•位驻津的资东返厂,表面 打着开工复产的旗号,实际是来关闭油厂。他来以前,巳将在 京、津、唐开设的其他四个企业关闭。他来不久,那四个企业的 经理和有关人员陆续来到油厂,研究如何遣散的问题。并决定分 掉唐山瑞生成布庄的财产,然后把工人全部解雇。这一预谋被中 华油厂的职工察觉,即向政府报告,政府派人调査和交涉,最后 决定中华油厂的职工一律不动,要开工恢复生产⑤0在这种情况 下,资东孙国华才正式责成经理任光庭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筹 备,开工恢复了生产。但是由于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再加原料不 足,生产时停时续.很不正常。
            1949年7月,唐山市总工会派人到中华油厂帮助建立了厂工 会组织,很多人成了工会会员。这一情况被资东孙国华知道后. 气得暴跳如雷。扬言要把工会会员全部解雇,经过经理任光庭向 她陈明利害,极力劝阻乃止。随后唐山市闹了水灾。工厂无法生 产,资东孙国华又企图借机给工人减薪■遣散工人,由于工会等 有关组织出面干预,未能得逞⑥。
            在油厂生产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职工们为解决油厂的出路和 自身的生活问题,极力敦促经理申请给国家加工。当时中国油脂公 司唐山分公司,根据上级部署,为了扶植私营工业和满足社会对油 脂的需求,正在安排加工户。接到中华油厂的申请,对油厂的设 备情况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了解之后,同意了中华油厂的申请。 于1949年六七月间,开始拨付原料加工。第一次只拨给一批次质 花生米进行试榨,结果出油率和质量都达到了油脂公司的规定, 从而取得信任,签订了加工合同以后原料源源不断,保证了油 厂的正常生产,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资方和职工都得到一定的好 处。以后,中华油厂的自营部分逐年减少,接受国家加工部分逐 年增多。1953年后半年,国家对粮食、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后,中 华油厂的自营部分被迫停止,全部改为代国家加工。其历年自营 和代加工消长情况如下⑦*
加工、 对象 时间 1950年 1951 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00 151 144 130 O
代加 100 237 527 663 全部
 
             中华油厂接受国家委托加工后,加工部分的原料和产品完全 被国家控制,堵了自营的路子.生产纳入了国家计划,这在接受 改造上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并没有改变私营经济的本质,企业 仍为资本家所有,就是对这种初步的改造,中华油厂资本家的接 受态度也并不完全出于自愿,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是尖锐的。 1949年下半年,中华油厂接受国家委托加工后不久,资东孙国华 就指使其弟制造了一起破坏机器的事故⑧。1950年她为了抽述资 金,又背着劳资协商会的入员,私自把油厂的机床和一些备用的 材料往天津运成0所有这些,都受到了掲露和批判,以其失败而 告终。她还在接受国家委托加工的任务中,通过偷工减料、虚报 成本、少报出油率等手段,牟取非法利润。1952年的《五反万运 动中•揭露了这厂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折合旧币1. 3亿多 元⑩。同时还揭露他们隐匿资产折款996.84万元(旧币)®。因 而被定为严重违法户。后因经理任光庭在工人的督促下做了彻底 的坦白交代,并愿老老实实接受工人阶级领导,接受改造,受到 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降为半违法半守法户,经过“五反”运动, 中华油厂资方人员唯利是图、损公肥私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并 没有彻底转变。1953年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偷税、漏税时,经税 务局査出,中华油厂又偷漏税|款6000多万元(旧币)。做了 罚款处理⑫b
             经过多次改造反改造的较量,中华油厂的资方人员受到了教 育,逐步认识到只有老老实实接受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 一的出路。因而,从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向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 以后的生产中,能比较出色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曾受到市政 府有关部门的表扬⑬。两名资方代理人,由于进步较明显,被选 为同业公会的副主任、区工商联合会的委员,并被吸收为市民主 建国会会员。
             三、公私合营时期的中华油厂
             到了 1955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几年的宣传和贯彻巳 深入人心,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大向前推进了一 步。全国岀现了由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初级形式向公私合营的 高级形式过渡的大好形势。中央提出卢统筹安排,经济改组,按 行业改造”的新部署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先后岀现 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市工商联、 民建会,路北区委统战部,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部署,定期组织 资本家和资本家代理人学习,向他们传达中央精神,通报各地公私 合营进展情况,促使他们认清形势,做好公私合营的思想准备。 中华油厂的资方人员通过学习,认识到实行公私合营是大势所 趋,势在必行。同时他们也切身感到,粮食油料国家统购统销以后,不搞公私合营巳经别无出路。资本家代理人也愿摆脱企业经 营管理的压力,尽快实行公私合营。而职工们从公私合营后自己 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生活保障考虑,迫切希望并从多方面做资方人 员的工作,以早日实现公私合营。这样,中华油厂实行公私合营 的思想条件已经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于1955年8月 UH,向路北区人民委员会递交了要求公私合营的申请书⑭。 1955年8月27日,路北区人委作了批复。批复称】”根据国家需 要和改造之可能,准予所请。希速与工商局接洽办理为要”⑬。 接着办理公私合营的具体工作就展开了。
             首先,组建了公私合营筹备领导小组,由公方、资方和职工代 表三方组成。下设宣传、清估和生产三个组,负责合营、生产工 作,贯彻《合营和生产两不误”的方针。
             接着,按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财产清 估。通过清估,经市工业局审査确认,中华油厂的资产净值为 89613元,较帐面原值减少11667元,贬值率为9.53%,负债总额 为21157元。政府投资5000元作为流动资金。确定1955年12月15 日为中华油厂的正式合营日期⑯。
             第三步是根据公私合营后的新情况,重新组建了生产管理机 构。设总务股、生产股,财务股和业务股,分工明确,各有专 责。另外还建立了一个技术小组,负责生产技术的检査指导和质 量的监督检査
             第四步是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资方人员 做了合理的安排。经路北区人委批准,安排原中华油厂经理、资 本奪代理人任光庭和原中华油厂监牛资本家代理人胡相墀二人 为副厂长,(厂长由公方代表武锡珍'担任)。安排原中华油厂技 术工人王春如为生产股长,会计解志新为财务股长。其余所有职 工,都按其所长和力所能及作了妥善安排,做到各得其所,大家 都比较满意。
             整个合营工作比较顺利,而且做到了合营和生产两不误。合 营前酝酿已久的〈一次成饼”的新工艺,在合营中试验成功,它 是对传统榨油工艺的一项重大改革。月榨花生米由原来的20万公 斤,提高到60万公斤,饼内残油量由5.82%,降到4.6%,一个月 可给国家增产油脂2450公斤⑰。
             四、公私合营以后的中华油厂
             中华油厂实行公私合营以后,由私营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 义企业,产,供、销全部纳入了国家计划,工人也成了企业的主 人。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管 理和经营状况不断改善。首先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安全操 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査制度、原材料支领手续、考勤制 度和奖惩制度等⑱。并且先后试验成功了 "冷榨豆油” , «软化 大豆”、&高温增压”和“热下碱漂油'等新工艺、新技术,使 油厂的生产面貌不断改观。合营的第一年(1955)年,植物油产量 1289吨,比合营前的1954年,增加554吨,提高了75%,总产值由 合营前的106万元,提高到148万元,提高了近40%。加工成本也降 低了4.6%⑲。随着生产的发展,工厂的生产条件和职工的文化 生活,物质生活也得到不断改善。仅1956年就投资了 17100元但. 改建或新建了职工食堂,浴池、更衣室和住宅等福利设流和生产 设施。 ,
             关于资本家的定息问题,经政府最后核定,中华油厂的资方 股金为10万元,根据陈云副总理提岀的《不分工商、不分大小、 不分地区,不分行业,不分亏损户、盈余户,统一为年息五厘”的 指示,每年发给资本家股息5000元,一直发到1966年。实现了对 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油厂的和平赎买,完成了企业由私有制到公- 有制的彻底转变。
注释:
① 原中华油厂王春如同志回忆材料。
② 唐山市工业局长期43号卷《私营工业基本情况》。
③ 原中华油厂王子忠同志回忆材料°
④ 同注释③
⑤ 唐山市工会永久7号卷《唐山私营企业十一月情况汇 报》。
⑥ 原中华油厂金俊良同志回忆。
⑦ 同注释①
⑧ 同注释⑤
⑨ 原中华油厂解志新的介绍材料。
⑩ 1952年5月4日《唐山劳动日报》。
⑪唐山市财委40号卷《隐匿敌产封料》。
⑫唐山市工会长期14号卷《唐山市工会联合会私营企业获税 总结》,
⑬唐山市工会永久64号卷《私营工作报道材料》第四号。
⑭路北区长期45号卷《为呈请公私合营》。
⑮路北区长期45号卷。
⑯唐山市工业局长期43号卷。
⑰路玉区长期150-4号卷《深入开展节约,反对浪费运 动》。
⑱同注释①
⑲唐山市统计局永久96号卷《唐山市工业企业历年生产总值 和产品质量》。
⑳唐山市工会永久85号卷《有关问题摘录》。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