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学双馨格自高
——记唐山社科专家、我院中文系学科带头人杨立元教授
揣杨永
——记唐山社科专家、我院中文系学科带头人杨立元教授
揣杨永
他是一名优秀教师,又是一位著名作家,还是一位知名评论家,在我院乃至唐山社会科学、文 学界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晓。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开拓出一块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领域,在 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科研方面为我院树立了一面旗帜。不仅如此,他的文学评论、文学创作在全省乃 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 《文艺报》主编郑伯农曾称赞他为“文坛双枪将”。他就是我院中文系文 艺学教研室主任杨立元教授。
教 书 育 人 师 德 高 尚
杨立元教授现为我校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了《美学》《文学理论》《散文创作论》等多门课程。
几年来,他在文艺理论教学上大力进行探索和改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摸索出一系 列教学经验。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他和教研室的郭继宁、石向骞两位老师拟定了个性鲜 明、实用性强的《教学大纲》;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他在全校首开了《美学》 《散文创作论》 两门选修课;为了提高考研率,他和教研室的老师们又相继开设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等课程; 为了明年的本科评估,他的《文学理论》被列为我院重点建设课程,其教学成果荣获市、院级优秀 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2月5日, 《文艺报》以《用教学和科研打造一 流学科》为题,专门介绍了他和教研室的教改事迹。
他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在讲课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用真、善、美启迪学生心智,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他先后聘请著名作家张学梦、关仁山等来我院讲学,努力拓宽学生们的知识 视野。他的课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令人难忘。正像学生们评价的那样:“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既是知识上的填充,审美上的启迪;又是思想上的扶贫,精神上的净化。”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帮助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并担任顾问;认真为学生修改稿件,并向省、市级 刊物推荐。毕业生中多名学生被省内外报社、电视台等单位招聘录用。
十几年来,他每年年终考评总分总是名列前茅;他多次把应得的荣誉甚至晋级的机会让给他人;他对教研室的青年教师热心帮扶,使他们很快成为教学骨干;他多次资助贫困生,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位身边无子女的年老多病的老师;“非典”期间,在没有任何指令和报酬的情况下,他牺牲 大量时间,无私无畏奔波在抗击“非典”第一线。
杨老师出色的教学、高尚的师德不仅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97年曾宪梓 教育基金会授予他“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2000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 2002年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唐山市总工会授予他“赵国峰式好职工” 称号;2004年中国教科文卫体全国委员会授予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拒色世俗 为 民 写 作
杨老师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唐山作协副主席,多年来笔耕不辍,先 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滦州起义》、散文集《家乡戏》,主编了《情酬苍生》《新世纪之光》《走向辉煌》 等6部报告文学集;还在《青年文学》 《当代人》等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作品。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作家纷纷“下海”写媚俗文章,也有许多作家追求功名利禄作“御用 文人”,但杨老师始终不媚俗、不趨新,矢志不渝、艰难而又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园地。他长 期接触社会底层,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看到下岗工人食不果腹,他积极帮他们再就业; 了解到农民入不敷出,他主动替他们出谋划策;看到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热情地为他们四 处联系。
除了在行动上帮助他们,他还撰写文章在精神上支持他们。他的《反腐败,也要从民间抓一抓》 《要为老百姓干些真事、实事》 《路在何方》 《为民分忧为民解难》 《“三农”与文学创作》等作 品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许多下岗工人和在外打工者纷纷来信来电表示感谢。
杨老师执著无悔为老百姓写作的品格不仅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也因其突出的创作成就被唐山 市委宣传部、唐山市文联授予唐山市十佳青年作家称号,早在1994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被 河北省作协文学院聘为合同制专业作家。
倾力科研 成 果 卓 著
教学的厚度和广度与科研的高度和深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杨老师致力于文学理论研究和文 学批评,先后在《文学评论》 《求是》 《作品与争鸣》 《河北学刊》等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 论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美学》等刊物 转载或摘引,并多次被收入《河北文学评论年鉴》 《当代争鸣小说评论丛书》等精选本。
他最早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评价何申、谈歌、关仁山三位河北作家为河北的“三驾马车”, 随后出版了专著《“三驾马车”论》,从而使“三驾马车”的称谓不胫而走,并写进了当代文学史; 接着他又出版了《美的探求》 《美的和谐》 《美的阐释》 《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等6部学术专著; 同时他还主编了《教育科研论文选》《素质教育论》《新世纪叢书》等10多部文集;参编了《文学概论》 《新编文学理论教程》 《新编美学教程》 《台湾散文鉴赏大辞典》等多部教材和辞书。
2002年12月,他的理论专著《新现实主义小说论》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召开作品 研讨会,会上著名理论家、编辑家、 《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崔道怡称赞这部书是“世纪末的时代先声,会成为现在和今后人们回眸文学历程不可不看的重要参考”;著名评论家、 《文艺理论与 批评》主编李正中、《文艺报》主任熊元义、上海大学教授郝雨等多名评论家也在20多家刊物上发 表文章称赞这部书,在文坛引起了较大反响。2003年至2005年,他又带领教研室完成《创作动机论》 《俏夕阳的审美追求》等四项省级课题。
在杨老师艰难跋涉的足迹里,不仅注满了汗水,也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先后获中国文 联第一届、第五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第七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华北区第一 届文艺理论青年优秀论文奖、华北区第二届文艺理论奖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伯乐文学奖一等奖,第 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河北省社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河北省第二届、第四届文艺理论“金鹿”奖, 河北省第三届、第四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河北省第一届文艺评论三等奖、第二届文 艺评论二等奖,河北省第九届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唐山市第七届、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一等奖,唐山市1998年、2000年、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省、市级 20多项奖励。另外,因其科研成就突出,还被河北协作艺术理论研究室聘为特邀研究员,被唐山市委、 市政府授予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唐山市首届社会科学青年专家等称号,被唐山市社科联授予“突 出贡献奖”,并荣立振兴唐山二等功。其事迹被选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中国教育专家》 《共和国脊梁》等多部辞书。省市电视台、报刊多次对其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眼前的成就,面对诸多的荣誉,杨立元教授只是 会心一笑。凝望远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
揣杨永,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级学生、《唐山师范学院报》记者。
原载《唐山师范学院报》2006年3月30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眼前的成就,面对诸多的荣誉,杨立元教授只是 会心一笑。凝望远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
揣杨永,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级学生、《唐山师范学院报》记者。
原载《唐山师范学院报》200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