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
请 客
 
           我不知道你们那疙瘩咋办,我们这里每到年后,家家户户都要轮流请客。客,这里不读kè,而是读qiě(下同),虽说土一些,但说着上口,听着亲切。至于为什么这么念,老祖宗口耳相传的东西,我不知道。你是客,当然更不知道。
           请客的第一步是“请”。有道是,桌子好放客难请。庄稼人过年请客,要提前甚至年前邀请,叫“先占上”,从辈分大、威望高的本家开始,除了亲门近支,也有一些对卤子(合脾气)的两事旁人,还有前来拜年的亲戚,就客待客。说起来简单,其实学问大着 呢,什么时候请,请谁,谁去请,处处都有讲究。主人呢,要掂量半天,有的让孩子们过去叫一声就得,有的则必须亲自去请,不投缘、不对付的千万不能放在一起,避免借酒生事,彼此难堪。有的哥儿兄弟、妯娌之间平时闹点别扭,还要两口子一块儿登门去请,旧话不提,免出争议,也显得小气,就是一个劲儿地说好话,对方这时候一般都会顺坡下驴,两家和好如初。
           客到上菜,也有讲究。过去是四四席、六六席,也有好面儿的人家整成八八席,就是八碟八碗,碟放凉菜,碗盛热菜,荤素搭配。现在条件好了,就更加丰盛,鸡鱼肉肘丸,煎炒烹炸炖。人齐了,分宾主落座,小酒壶筛(烫)起来,推杯换盏,越喝越热乎。也有那识文断字做买卖的人家,走南闯北惯了,还要划拳行令,震得窗户纸嗡嗡山响。酒足饭饱,还要盘桓半天,不舍离去,午席闹到日斜,晚宴夜阑方散。总有一些没成色的主儿,喝得酩酊大醉,洋相百出。我们邻村刘胡庄的曹二,去董庄子老姑家喝酒,让表弟们灌多了,不走大道,插着(穿过)庄稼地抄近道回家,迷了路,睡在雪地里,活活冻死了。要不是雪地上有脚印子,出了正月也找不着尸首。
           请客有讲究,陪客也有规矩。家里有客,把德高望重、有身份地位的请到桌上相陪,对主人也是一种荣耀,起码让家里的老人出面,才不致失了礼数。我的一位本家大哥年初三晚上请客,一行众人齐聚,高朋满座,吆五喝六。不想时候不大,大哥的父亲一挑门帘走了进来。桌子上的人见了,连忙起身让老爷子上炕。老爷子看也不看,也不搭话,直奔北柜上的胆瓶去了,嘴里嘟嘟囔囔,“哎,我的酒壶呢?”我大哥脸上挂不住了,说:“你的酒壶咋能跑到那里边去,真是老糊涂了。”老爷子这才朝炕上瞄了一眼,假装刚刚看见:“你们快喝,快喝,显得我多没眼力见儿!”一低头,一猫腰,走了,留下满屋子的人,面面相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心里暗道我大哥的不是。
           这酒,还咋喝?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