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事记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先生(评剧《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本的作者)与丰南县河头南五里魏家庄莲花落社赵寿辰班指班唱戏。“莲花然”(评剧的前身)原本是在乡村演出,而最早进入市镇便是在河头镇演出,以后逐渐进入了唐山、天津、沈阳、上海。这对于评剧剧种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国家成立学部,八月,丰南县设立劝学所。
         1919年5月7日,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稻地的教员、学生、进步乡绅和爱国民众,在三皇庙搭台集会,自由演讲,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行动。讲演台两侧柱子上贴有桥东爱国文人田爱石写的一付对联。上联:切莫虎头蛇尾;下联:最忌有始无终;横批:坚决收回青岛。
         民民国十年(1921年)重新刊印《丰润县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鼓书艺人姚玉科(稻地姚庄子人)的徒弟胡少兰(清庄湖人)第一个在唐山市开饮香书馆”。并教自己的养女胡玉芹(现名单淑敏)说唱。从此出现了女鼓书艺人。当时与她齐名的还有胥各庄的侯玉环、张宝环两个女演员。她们有时扮成一男一女唱对口,使鼓书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冬,西河业余评剧团成立并演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季,致善书局在河头开业,经理赵显儒(侉子庄人),另有店员七人。除了经营图书外,还兼营其它文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建立“民众教育馆”以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1943年在十三区区长贺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影社,共有14人,一九四六年改为丰南县影社,社长徐宝贵。这个影社主要演出《血泪仇》、《白毛女》、《全家进步》等进“步剧目。
         1947年10月,县评剧团正式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丰南县宣传队。”主要负责人是著名评剧演员金玉英(滦县绳家庄人)。
         同年,丰南县书店在太各庄建立。共5个人。主要经营马列书籍以及课本。1948年书店迁至稻地。1949年迁至胥各庄,这时的经理是李志宇,有职工6人。
         国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二十四日丰南县委宣传部颁布了《关于目前宜教工作的指示》。
         1949年初,高纯山任丰南县代理县长。县政府由稻地迁至胥各庄。
         4月,丰南县文化馆建立。馆长阎怀生,工作人员5名。主要是搞阵地宣传,出黑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
         1950年年初(旧历腊月三十),河北省省长杨秀峰来丰南检查工作。
         1953年在稻立建立县第一个文化站,站长卢建宗,工作人员刘振邦。
         1954年,开始建立农村俱乐部。
         同年,成立曲艺联合会,会员有70多人。会长是徐宝山、张佩珠。
         1956年,省电影队110、111、112、113分队下放到丰润县。丰南地区是110、111队。
         5月1日,县委开始办县委机关报,《支部小报》1957年底改为《丰润报》由彭砚章主管。工作人员高建刚、刘义盛、轧志和。内容栏目有“党的生活”“好人好事”等,报头为林琦书写。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右派斗争,这次斗争出现了明显的扩大化的错误。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工作者与全国一样开始受到摧残和损害。
         1958年,丰南县大搞“万诗乡”活动。其中兰高庄较为著名,1960年出版双《兰高庄诗选》。9月6日,唐坊农民业余百花歌舞团正式成立。由中央下放干部金明、王希、杨雨田、韩恩英、周惠芬、么雅男、吴浩业、谢形还有河北秧歌专家周国宝每人担任辅导工作。录取学员80人。团长贾俊柱。
         9月下旬北京参加建国九周年国庆大典。歌舞团首先在文联礼堂向文化部作了汇报演出,受到刘芝明副部长的接见。
         10月12日,在中南海小礼堂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958,开始出油印《丰南文艺》,每期500份,不定期。以后曾一度中断。1959年,董淑琴代表百花歌舞团参加共青团中央召开的“全国青年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1959年国庆节,中央邀请百花歌舞团团长贾俊柱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庆招待会,并且参加了国庆大典。
         1961年7月1日建立丰南县新华书店。地址在胥各庄,副经理常殿阁。
         下半年,丰南县电影管理站建立。站长张维田。
         1962年初,建曲艺队,队长李继亮,有队员80多人。
         1964年秋天,中国文联副主席周杨同志来唐山专接百花歌舞团去唐山西山口俱乐部演出。节目有《洪湖赤卫队》、《白毛女》等
         1965年,百花歌舞团解散。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场浩劫使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推残和损失。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同拌受到了空前的破坏,出现了百花调零,一花独放的局面。
         1969年10月1日,成立了“丰南县农民业余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侯占山,指导员高瑞山。
         1972年,丰南县第一座电影院建成,设计人李玉科。
         下半年,文化馆创作组恢复出刊油印《丰南文艺》。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丰南县的文化设施破坏殆尽。
         1976年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来丰南县排庆丰收节日,以后又改编成电影。
         1978年9月,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正式建立丰南县图书馆。馆长张文绩,工作人员有3人。
         1982年,丰南县电影公司成立。刘福泽任公司经理。
         4月11日至18日,“唐山地区摄影、书法、篆刻作品巡回展”在丰南县展出。
         1983年5月25日至30日,以著名评剧演员马泰为团长的“中国评剧二团”来丰南县演出。
         秋末,河北电视台到丰南县王兰庄录制了群众文艺节日“高跷会”。
         12月,新丰南电影院在胥各庄文化路北侧落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43.1万元。
         1984年3月,“河北省音乐之春”活动开始。18日,丰南县各系统,各单位共一千多人参加了演唱,为全县的活动拉开了序幕。之后更广泛地开展了这一活动,歌曲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直持续到秋
         1984年8月5日,新建成的丰南电影院正式上映。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