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方教育概况
第一节 县教育机构及教育概况
县(丰润、丰南)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办劝学所后,全县分为六个学区,各区设有中心完全小学一处。属丰南境内的有河头初等小学堂,建于1905年;宋家营高等小学校建于1912年;宣庄高等小学校,建于1913年;原滦县管辖的在丰南境内的有辉坨高等小学校建于1914年;稻地高等小学校,建于1917年。据查,到民国十二年(1933年)后,南西区中心完小在宣庄,教育委员唐连捷;南东区中心完小在宋家营,教育委员李子林;北西区中心完小在七树庄,教育委员王子林;北东区中心完小在丰润县城内,教育委员张诚亚,中西区中心完小在小张各庄,教育委员周云卿;中东区中心完小在韩城,教育委员高昌印。并建有初小150余处,后又建“丰润县予备中学”一所,男女“简易师范”各一所。
民国三年(1914年),劝学所合并于县公署内教育科,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復行规。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称教育局。经十余年之努力,初小增设至200余处,高小中学无大增减。从建制上,县教育局在局长属下有两名督学,专管教学业务工作。各中心学区设教育委员一人,负责发动各乡、村办学及学校教职员工的升调工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县实行合署办公,教育局迁入县政府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月,改教育局为第四科。这时中、小学达400处,民众学校39处。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改第四科为学务科。
据首都图书馆藏书,地方事情调查资料第九号,“河北省丰润县事情”记载:1939年,县公署下设学务科,设科长一人。
学校股-----科员二人——办事员二人
社教股-----科员一人——办事员二人
学务科
督学-------二人
教育委员------五人
学务科掌管事务:
科长:秉承县知事综理全科事宜。
学校股:办理学校立案及校长校董教员任免考核事项,审核学校经费建议事项,学校各项表册,调查统计编制事项,学校予算之拟议事项,学校纠纷处理事项。学校视查报告书表之编制及审核事项,检定教员学校兴革事项,学校运动会及成绩展览会等事项,学校教育计划事项。
社教股:办理审核社会教育经费建议事项,社会教育机关予决算拟议事项,社会教育各项表册之调查统计编制事项,社会教育纠纷处理事项,社会教育机关视查报告书表之编制及审核事项,学龄儿童之督促劝导识字事项,私垫改良取缔事项,新民学校事项推行短期义务教育事项,新民教育馆及阅报处讲演所等事项,戏剧词曲改良事项,图书馆博物馆公共体育
场等事项,关于残废人及低能儿童特殊教育事项,关于社会教育计划事项。
学务科人员配置情况表:(第三表)
职 别 | 姓名 | 别号 | 年龄 | 籍贯 | 出 身 | 略历 | |
科 长 | 刘汝彪 | 秉斋 | 46 | 丰润 | 县中学卒业 |
历充本县教育局教育委员督学 本县第四科督学代理科长。 |
|
督 学 | 朱作梅 | 品一 | 45 | 保阳高师卒 | 历充中学师范教员及完全小学校长 | ||
督 学 | 张右铭 | 座一 | 43 | 省立三师卒 | 历充完全小学校长教育委员督学等 | ||
学校股 | 一等科员 | 郑渐兴 | 振庭 | 27 | 曾任林榆县中学教员高小校长及督学 | ||
三等科员 | 赵春泽 | 鑑全 | 41 | 县师讲所卒 |
历充小学教员及扶轮小学校长 北京惠我中学国文教员 |
||
一等办事员 | 王友善 | 益圃 | 53 | 警务中学卒 | 历充本县教育局及本府第四科会计 | ||
二等办事员 | 王维之 | 55 | 官高修业 |
历充财务局财政局事务员及本 府第三科主任科员 |
|||
社教股 | 一等科员 | 吴崇志 | 尚之 | 33 | 北平友文大学卒 |
历充教育局文牍员及本府第四 科文书股主任科员 |
|
一等办事员 | 高朋慎 | 谨斋 | 27 | 中学卒 | 历充教育局事务员及编辑员 | ||
二等办事员 | 陈廷珣 | 卓昷山 | 60 | 自治讲习所 | 历充教育局第四科事务员 | ||
教育委员 | 李春培 | 植庭 | 38 | 省立一师卒 | 历充本县女师教员及小学校长 | ||
赵尓锡 | 子受 | 27 | 曾任小学教员 | ||||
周仁里 | 子隣 | 36 | 县后期师范卒 | 历充教育委员 | |||
郑宪章 | 述武 | 36 | 历充小学校长及教育委员 | ||||
果森林 | 荫之 | 33 | 省立三师卒 | 历充完全小学校长教员 |
关于学务方面行政方针计划:
一、增设初级小学……
二、实行小学联合抽考,本县为考查各小学学生成绩起见,拟于本年内由本“署督学教育委员随时举行各小学联合抽考,其办法由督学或教育委员到某校视察时,临时召集附近各小学某年级全体学生集中一校,由督学或教育委员命题考试,评阅成绩,并列学校及学生名次榜单,公布通知,以资鼓励。
三、继续举办小学观摩会,本县曾于二十六年度内,划定全县各校为二十七个小学观摩区,并经分期举办常家庄等区十三处小学观摩会,所有内外两场,均颇具成绩,本年内拟查照旧案,继续举办以示鼓励。
四、继续抽调各校表册成绩,本县曾于二十六年度内,规定抽调各校表册帐簿及学生成绩办法,并经先后抽调宣庄、宋家营小学等百余处表簿及学生成绩,由县分别评阅,公布各校,颇收实效,本年内拟照旧案,继续办理。
五、……
六、举办暑期教育讲习会,本县为振刷教育精神及改善教员思想起见,拟于本年暑假期间,召开全县各小学教员,举办暑假讲习会。
七、…
八、改定学区 名称,查本县学区之划分,原将全县分为北中南三段,其北段之东部为北东区,西部为北西区,中段东部为中东区,西部为中西区,南段东部为南东区,西部为南西区,在本县教界同人,以名称沿用既久,尚易别识,而各级官署以及外界人士,往往不明命好起源,发生误解,复查本部警区自治区及外县各学区,率皆冠以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以示区别,独本县学区则按地位规定,颇欠妥恰,兹拟将北东区改为第一区,北西区改为第二区,中东区改为第三区,中西区改为第四区,南东区改为第五区,南西区改为第六区,通伤各校遵照,俾易识别。
十一、举办小学教育研究会。查本县小学教育研究会。历经办理在案,兹拟在本年度内,查照往年办理成案,继续分明举办,所有教管训护各方面,均加以研究以期改善。
关于社教方面行政方针计划:
...
七、指导改良私塾,查各村私塾为一般低级之民众所信仰者,其经费系由入学者共同负担,塾师由入学者共同聘请,与社会有极密切之联络,人民有自动设施之机能,其教学时间可长可短,教法注重识字,训练注重洒扫、进退,亦为社会教育最有力之辅助者,本县未经立校各村,以人口稀少,经济力量薄弱,……目前成立小学,自非易易,所立各该村之私垫,拟准其暂行设立由本署派员前往指导,伤其改良,去其一般人公认之缺点,以资补救教育之所不及。
八、迁移短期小学以期义教普及,查本县短期小学计共四十五校,拟就各校中富力较强,学童众多村庄,饬其改为普通小学,将该校原有经费移归他村成立短期小学,逐渐迁移改设,以符义教普及之旨。
......
十一、举办学生演说竞赛会,查学生演说竞赛会,上年度曾经举办,颇着成效。本年拟分五区举办召集男女学生分别举行,一面广集民众听讲,籍启民智,并酌给奖品,以示鼓励。
......
教育概况
查该县事变前(指1937年“七·七”事变)有县立中学一所,计学生214名;县立简易师范男女共二所,计学生163名;县立高级小学校35所,让学生4853名:县立初级小学336所,计学生18997名;区立完全小学六所及乡镇立完全小学二十五处,计学生6295名;短期小学四十五所,计学生598名;幼稚园一所。社会教育方面,有民众学校123处,民众教育馆一处,公共体育场一处,民众问事处九处,民众代笔处九处,教育经费每年计361,992元,全县学龄儿童共139,378人,失学儿童共110,047人。……
兹列表於下,以资参考:
丰润县事变前学校一览表 (第九十七表)
校 名 | 学 生 数 | 校 数 | 班 数 | 备 考 |
丰 润 县 立 中 学 | 214 | 1 | 6 | |
丰润县立简易师范 | 103 | 1 | 3 | 校长 李铭祖 |
丰润县立女子简易师范 | 60 | 1 | 2 | 校长 贾保仁 |
高 级 小 学 | 4853 | 35 | ||
初 级 小 学 | 18997 | 336 | ||
完 全 小 学 | 6295 | 31 | ||
短 期 小 学 | 599 | 45 | ||
合 计 | 31120 | 450 |
丰润县简易师范学校一览表 (第九十八表)
丰润县学龄儿童及失学儿童一览表 (第九十九表)
上表系事变前统计,就学儿童仅占21%
丰润县小学教员程度一览表 (第一零一表)
丰润县中学师范学校一览表 (第一零二表事变后中学教育情况)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其所属二十二个县的中小学,一律增设日语课,并增派日语教员。当时日语与语文、数学列为同等重要课程。重新编写各科课本,删去有关爱国部分,增加“大东亚共荣”、“中日亲善”等内容,从语言、文化到思想意识,来奴化中国人民,以便顺服于日寇的统治。
校址 | 校长 | 教员人数 | 学生班数 | 学生人数 | 全年经费数 | 校金 | 备考 |
男校城内东路北 | 李铭祖 | 7 | 3 | 103 | 两校总计17840元 | 一二三间68亩 | |
女校 城内西街 |
贾保仁 | 6 | 2 | 60 | 八间22亩 | 内有女中一班 |
丰润县学龄儿童及失学儿童一览表 (第九十九表)
学龄儿童数 | 就学儿童数 | 失学儿童数 | 失学儿童占学龄儿童之百分数 | ||||||
男 | 女 | 计 | 男 | 女 | 计 | 男 | 女 | 计 | |
78943 | 60435 | 139378 | 26467 | 2864 | 29331 | 52476 | 57571 | 110047 | 79% |
丰润县小学教员程度一览表 (第一零一表)
类别 | 人数 | 类别 | 人数 | 备考 |
大学毕业 | 8 | 师范学校修业 | 12 | 教员薪俸, |
专门学校毕业 | 17 | 中学毕业 | 260 | 最高55元, |
小计 | 25 | 中学修业 | 30 | 最低12元, |
省立师范毕业 | 101 | 小计 | 637 | 年龄最高50岁, |
后期师范毕业 | 14 | 其他 | 17 | 最低十八岁。 |
县立师范毕业 | 155 | 总计 | 679 | |
师范讲习所毕业 | 75 |
丰润县中学师范学校一览表 (第一零二表事变后中学教育情况)
校名 | 学生数 | 教员数 | 班数 | 经费 | 备考 |
丰润县立中学校 | 270 | 12 | 高中二班初中六班 | 35705元 | |
丰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 102 | 11 | 3 | 11440元 | |
丰润县立简易女子师范学校 | 61 | 8 | 师范一班中学一班 | 8520元 | |
河头完全小学附设初中商科职业班 | 30 | 现正转请立案 | |||
合计 | 462 | 41 | 13 | 55665元 |
1941年后,日寇对解放区进行疯狂大扫荡,更惨无人道地实行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全县各解放区的学校,特别是半解放区的学校,基本上全被摧毁,只有极少数的村庄设立了私垫。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致使刚刚抬头的解放区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在其占领的地区对学校推行了封建的、法西斯的教育政策,并在学校内设立了国民党、三青团的组织,一方面监视进步教师的活动,一方面培植反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