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施
图书馆、室
        1949年4月,县文化馆附设一个图书组,有图书1000余册,图书管理员1人。1965年,图书增至1万册。“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图书被“造反派”抄走、散失。1975年,新增图书7万册,1976年地震中损失2万册。1985年,于胥各庄东兴街建成县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为1530平方米。同年,开设综合、科技、少儿三个阅览室,工作人员增至11名。藏书7万册,有杂志276份,报纸198种,图书借阅量年平均3万人次,阅览5万人次。现存自然、科技书4231种,14417册。馆藏珍贵善本书有:
        《玉茗堂全集》,明·汤显祖著,天启元年(1621年)刻,20册。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康熙五十年(1711)殿版,馆藏93册。
        《诗沈》,清·范家相著,乾隆甲午年(1774年)刻,5册。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明·张溥编,光绪乙卯(1879年)刻,100册。
        《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民国25年(1936年)编印336种2245册。
        缩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商务印书馆(1958年)印,精装24册。
        《二十五史补编》(含新元史),清·万斯同等著,上海开明书店汇编(1936年)精装6册。
        《盛明杂剧30种》,康熙17年(1678年),诵芬室刊,古籍出版社影印,20册。
        《瀛奎律髓》,元·方回编,光绪庚辰(1880年)重刊,10册。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精装4册,4426页。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编,(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精装12册,11740页。
        《永乐大典》,明·解缙等辑,(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20函,202册。
        《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主编郭秉文等,(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一巨册1762页。
        《新韦氏国际英语大辞典》(第三版),(1959)年美国版,精装一巨册2662页。
        《苏联百科辞典》,总编辑符维金斯基,(1958)年时代出版社版本,精装一册3067页(存2册)。
        此外,至1985年,全县各机关、厂矿、学校(包括29个乡镇图书室)有图书室140个,藏书16万册;并有村图书室25个,藏书23500册;农村个体户图书室3个,藏书3000余册。
书 店
        民国初期,河头镇有“致善书局”、“大生书店”、“启智书店”经营图书兼营书刊销售业务。民国25年(1936年),稻地镇建立“泰康书店”,出售进步书刊。该店是中共冀东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暴动失败后停办。
        1947年,县政府在桥北坨建立了县书店。书店主要经营解放区的课本,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还经营解放区的小说、杂志等。书店只有三至四人,店员同时还担任递送情报的工作。1949年春天,书店又随县政府迁到了胥各庄。1951年7月书店命名为“新华书店唐山分店丰南支店”。1952 年8月,在胥各庄东兴街西头路北重新建立丰南县新华书店,有门市3间,主要经营课本,另外还有小说、刊物等。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几个私营书店也被县书店吸收。由于当时丰润、丰南合并,书店也改称“新华书店丰润县支店”,店内设经理1人,有营业员12人。1958年至1961年,先后在稻地、大新庄、钱营等地增建了图书门市部,每个门市部有两名职工,负责本地区的图书发行工作。丰南、丰润两县分建后,书店称为“丰南县新华书店”,地址在胥各庄。下设柏农总场、大新庄、钱营、稻地四个门市部,共有职工17人。1962年,丰南县有大新庄、小集、宣庄、唐坊、稻地五个供销社经销图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供销社基本上停止了经营图书。1967年,丰南县新华书店下设的门市部全部取消。1976年以后,农村基层供销社又恢复了经营图书的工作,到1985年底,全县共有24个供销社经营图书,另外,还有6个图书摊点,2个报刊零售亭。批发给各供销社的图书达295066册(张),价值人民币103273元。
        此外,新华书店为了多渠道发行图书,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从1983年开始帮助发展了个体和集体书店。农村文化站也经营图书,丰南县的图书发行网已经形成。书店现有职工18人,分为业务、流供、门市、财务四个组。
        县新华书店自建店至1985年,先后4次被省评为先进单位,3人次被评为省以上先进个人。优秀营业员李宇纯,从1952年起负责“流供”11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图书工,其中,有25个农业社分散在边远偏僻的沿海地区,他经常肩背书箱越水涉滩到这些社供应图书,消灭了空白点。在遇暴风雨的情况下,他将衣服脱下盖在书箱上,踩着泥泞的路将图书按时送到各供应点,他平均每年下乡送图书及学生课本94000余册。1956年,李宇纯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丰南县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一览表
年度 册(张)数 发行额(元) 年度 册(张)数 发行额(元)
1949 4500   1977 1029000 226300
1951 100000 25000 1978 926600 221500
1956 675433 105587. 06 1979 1138600 311300
1971 707525 128641 1980 1419300 406200
1972 663806 120692 1981 1696149 43662
1973 999911 181802 1982 1885684 494281
1974 1093466 198812 1983 1698874 509764
1975 1339156 243483 1984 1841930 616167
1976 875000 159700 1985 2116881 825107
档案馆、室
        县人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建立文书档案制度。50年代,文书档案由单位自己保管。1960年1 月,建立丰南县档案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也相应建立档案室。1985年,有各类文书档案室118 个,科技档案室15个,23个单位设置专库,共有库房450平方米,专柜1615只,现收藏档案118 个全宗,10815卷,资料1800册。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防火、防虫、防尘等设施。
        此外,从全县范围看,水利局档案资料比较全,现有档案1211卷(册)。
影 剧 场 院
        中新戏院
        清末,胥各庄镇猪鬃工业发展很快,文化活动也随之活跃。咸丰、光绪年间,冀东蹦蹦戏艺人常到此镇撂地摊演出。1942年,在胥各庄四街北侧建立中新戏院,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纳800人。股东有刘德本、付连贵。戏院分早、晚两场演出,以演出评剧为主,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筱俊亭曾在这里演过戏。1955年以后,这个戏院专门接待皮影社演出。1959年,该戏院拆除。
        丰南剧场
        其原名为丰润剧场,坐落在胥各庄东兴街南侧,建于1955年,可容纳700人。1961年丰南、丰润分建后,该剧场归丰南管理,称“丰南剧场”。1965年改为丰南县电影院。1983年12月,新丰南影院在县城文化路北侧落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
        乡(镇)村影剧场所
        民国时期,农村演出多为露天场地,搭以木台,也有利用祠堂庙宇的。随着本县民间评剧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较大村镇相继建立了专门影剧场院。著名的有西河戏台、稻地戏台等。1982年,设备较好的乡镇影剧院有稻地、王兰庄、大佟庄、小集、钱营等5个,有会堂8个。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1956年,河北省派驻本县4个电影放映队,在县地巡回放映。1958年县境相继建立了唐坊、老铺、宣庄、大新庄、小集5个电影队。1961年丰南、丰润分治后,本县共有9个电影放映队。同年,建立丰南县电影管理站,设站长1人,技术员1人,机修员2人,会计2人。1976年丰南县工农兵电影院毁于地震,震亡工作人员11名。1981年,本县成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同时设立老铺、大新庄、黄各庄、东田庄4个电影管理站,本县从事电影放映人员300余人。翌年,在县城建立新型电影院一座,月上映150余场次,观众9万人次。1985年,全县共有国营电影院1个,厂矿俱乐部3 个,集体电影队76个,个体电影队27个。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