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等师范教育
第一节发展概况
第一节发展概况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培养师资的基地。解放后的师范教育可分四个阶段来说明。
第一阶段丰南县稻地师范的建立
为适应解放后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1949年首先在原“河头中学”附设了两个初级师范班,招学生90名。到1950年3月份该师范班迁到稻地原“田家大院”做为永久的校址,正式定名为“丰南县稻地初级师范学校”。建校初由县教育科长张治中兼任校长,李荣棠任副校长,并从全县小学教师中,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教。1950年暑假后,专署文教局派裴禄先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1955年学校师范班停办。在此期间培养出324名学生,此外,学校还举办了教师轮训班和师资短期训练班。
教师轮训班:由全县各小学抽调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的教师来校轮训学习。第一期学习半年,第二期学习一年,共轮训学员200名。
师资短训班:学员都是来自全县范围内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识的青年,共举办了三期,第一期学习40天,第二期学习3个月,第三期学习半年,总计培养了师资200名。
教师轮训班:由全县各小学抽调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的教师来校轮训学习。第一期学习半年,第二期学习一年,共轮训学员200名。
师资短训班:学员都是来自全县范围内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识的青年,共举办了三期,第一期学习40天,第二期学习3个月,第三期学习半年,总计培养了师资200名。
附: 丰南县稻地初级师范各基本教字一览表
年度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教师工数 | |
计 |
其中: 专任教师 |
|||||
1949 | 2 | 90 | 90 | 8 | 5 | |
1950 | 3 | 140 | 50 | 45 | 12 | 8 |
1951 | 3 | 135 | 90 | 45 | 12 | 8 |
1952 | 4 | 239 | 104 | 50 | 16 | 12 |
1953 | 4 | 189 | 16 | 12 | ||
1954 | 2 | 94 | 90 | 8 | 5 | |
1955 | 94 | 8 | 5 |
第二阶段唐山市丰润师范学院的建立
1958年暑假后,丰润区在稻地西门里路北建立了一所师范学院。开始由县委书记彭砚章兼院长,半年后,又改由县委书记处书记彭震兼院长,赵克俭任党支部书记、轧子和任教导主任,张子祥任总务副主任。有教职工24名,专任教师15名。学校设有两个中专班,有学生90名(实际相当中师,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丰润城关师范轮训四个月后的学生,分语文数学两个班),还招收了初师三个班150名(招收的是高小毕业生),另外还招收了三个短师训练班210名,这些学生是全县国办民办中学的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本人愿意上短期者,由学校推荐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而录取的。经过了45天训练后结业,分配到全县各小学任教。1959年4、5月间,学院下马停办。师专班90名学生分配到全县各中、小学任教,初师班150名学生年龄小的转入市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中继续学习。年龄大的分配到全县国办小学和民办小学任教。
第三阶段丰润区胥各庄师范学校的建立.
1959年暑假后,原“丰润县城关师范学校”由丰润城关迁到胥各庄,定名为“丰润区胥各庄师范学校”(中师),俞建成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紫岚任党支部副书记,李瑞生任副校长,韩其迈、轧子和分别任教导处正、副主任,张子祥任总务主任。1962年该校停办,共培养出小学教师600多名,这些学生原籍有遵化、丰润、玉田、丰南四个县的,毕业分配原则上是回原籍任小学教师。分配到丰南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己成了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学校停办后,教职工由丰润、丰南两县文教局研究,每县二分之一分配到各中学工作。
1958年暑假后,丰润区在稻地西门里路北建立了一所师范学院。开始由县委书记彭砚章兼院长,半年后,又改由县委书记处书记彭震兼院长,赵克俭任党支部书记、轧子和任教导主任,张子祥任总务副主任。有教职工24名,专任教师15名。学校设有两个中专班,有学生90名(实际相当中师,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丰润城关师范轮训四个月后的学生,分语文数学两个班),还招收了初师三个班150名(招收的是高小毕业生),另外还招收了三个短师训练班210名,这些学生是全县国办民办中学的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本人愿意上短期者,由学校推荐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而录取的。经过了45天训练后结业,分配到全县各小学任教。1959年4、5月间,学院下马停办。师专班90名学生分配到全县各中、小学任教,初师班150名学生年龄小的转入市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中继续学习。年龄大的分配到全县国办小学和民办小学任教。
第三阶段丰润区胥各庄师范学校的建立.
1959年暑假后,原“丰润县城关师范学校”由丰润城关迁到胥各庄,定名为“丰润区胥各庄师范学校”(中师),俞建成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紫岚任党支部副书记,李瑞生任副校长,韩其迈、轧子和分别任教导处正、副主任,张子祥任总务主任。1962年该校停办,共培养出小学教师600多名,这些学生原籍有遵化、丰润、玉田、丰南四个县的,毕业分配原则上是回原籍任小学教师。分配到丰南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己成了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学校停办后,教职工由丰润、丰南两县文教局研究,每县二分之一分配到各中学工作。
丰润区胥各庄师范学校(中师)各基本教字一览表
年度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教职工数 | |
计 |
其中: 专任教师 |
|||||
1959 | 15 | 702 | 300 | 63 | 32 | |
1960 | 15 | 705 | 405 | 402 | 65 | 32 |
1961 | 9 | 400 | 101 | 197 | 65 | 32 |
1962 | 65 | 32 |
注:1、1959年除招二年制速师新生300名外,由丰润城关随学校迁来学生402名。
2、1959、1960每年都包括幼儿师范班一个班。
3、1961年208名学生响应精减的号召,回村参加农业生产。
第四阶段丰南县师范学校的建立
1983年,按省教育厅指示,重建“丰南县师范学校”,校址在胥各庄。现任校长刘育才,副校长李书文,教导主任宋贵岐、付主任郑素桂、董兴光。共有教职工61名,其中专任教师29名。学校的任务以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为主,经二年学习使之达到中师毕业水平,毕业后按上级确定的指标择优转为民办教师。从1983年起每年招生两个班,1985年,又招收二年制小学领导干部中师培训班。此外,学校还附设初中英语教师班小学教学骨干短期培训班,学习时间均为一年。
2、1959、1960每年都包括幼儿师范班一个班。
3、1961年208名学生响应精减的号召,回村参加农业生产。
第四阶段丰南县师范学校的建立
1983年,按省教育厅指示,重建“丰南县师范学校”,校址在胥各庄。现任校长刘育才,副校长李书文,教导主任宋贵岐、付主任郑素桂、董兴光。共有教职工61名,其中专任教师29名。学校的任务以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为主,经二年学习使之达到中师毕业水平,毕业后按上级确定的指标择优转为民办教师。从1983年起每年招生两个班,1985年,又招收二年制小学领导干部中师培训班。此外,学校还附设初中英语教师班小学教学骨干短期培训班,学习时间均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