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勤工俭学
第一节 勤工俭学的发展
“勤工俭学”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倡导和坚持实践的光荣传统,是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解放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发出了一系列的指示。1958年毛 泽东同志指出“以后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老师也要参加劳动,不能光动嘴,不动 手。” “无论那一种学校,都必须贯彻执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九岁以上的儿童 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劳动,以便自动养成劳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但必须充分照顾儿 童的健康,分配给适合儿童体力和兴趣的、轻微的、短时间的劳动。”
1958年,全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曾一度形成高潮,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对国 民经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教学秩序进行了整顿,对勤工俭学 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到1965年,出现了健康发展的形势,全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有了 勤工俭学项目。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四人帮"将勤工俭学引入歧途。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 多年努力,又泛电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81年统计,全县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为189所( 中学36、小学153),校办工厂车间30间.校办农场74亩,再加其它勤工俭学收入,全县曲 终纯收入为13.2万元,占教育经费的5%,学生人平均为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