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全县各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发动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 展勤工俭学活动,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爭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 积累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减至了国京、集体和群众的负担。据1980年统 计:宋家营中学仅小瓷厂一项,从1977年建厂三年内,收入近七万元,用这些钱首先还清 976年地震后建房欠款,还拿出15000元改建新建房屋20间j打学生桌発150套,用款4200 元,买教学仪器用款800元,买电视机、电影机、录音机、运动服等用款2100元;用于办公费、图书 资料等1900元;添置家具用款2000元,以外还有师生奖励和生活福利1300元。王家盘子小 学,从1971年开始,办起了小农场、饲养场和小粉笔厂。这些年来,学校不仅没向大队要过 一分钱,还支援大队农田建设250元。1976年地蕊后,学校立即拿出5000元,建了校舍,打 了桌凳,使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用勤工俭学的收入买了文体等用具40多件.图书 2000多册。学生入学免收学费和书费,学校还负担部分笔记本费。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促 进了小学教育的普及,获得广大群众的好评。总之,不少学校通过勤工俭学活动,都不同程 度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 増加师生的福利。1981年,全县学校从勤工俭学收入内拿出1.55万元用于师生福 利。宋家营中学仅1980年,用于师生奖励和生活福利的现款达1300元,此外,学校还不定期 发给教职工茶杯、毛巾、钢笔、肥皂等等。又如:西河、兰高庄、爽坨、高庄子、辉坨等中 小学,把农场的收入,除去交纳公粮和用于再生产的投资以及添置些教学设备外,其余的粮 食,肉类、蔬菜都用于补贴师生,使师生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传子庄中学利用勤工俭 学的收入,于1980年暑假,组织了教职工和三好学生到东陵参观.游览,活跃了师生的业余 文化生活。
三、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巩固和发展。早在1949年和1950年,各学校为弥补特大洪水灾 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割草、治鱼、纺绵、编织、配制简单农药等勤 工伦学活动,使全县各校得以巩固,深受学生家长及群众的好评。在贯彻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中,行之有效的办法之-・,就是开展勤工俭学•勤俭办字.自筹资金兴办学校.〃文化大 革命”前,各社队办的耕读小学,在解决教师待遇和教学设备方面,一条主要的经验就是搞 勤工俭学。正因如此,三十几年来,全县中小学才得以巩固.并以平稳健康的步伐发展。
四、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质髭的提高。首先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学生增强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 教学,加深了对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开扩了视野,发展了智力,对提高教学质量 有很大的补益,董各庄乡中的学生通过农场、饲养场的实习,使大部分学生对栽培、养殖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积极效仿,帮助家庭致富。一年级二班学生韩志姣,帮助家里栽培 葡萄20棵,1984年秋又建成蔬菜暖棚,并在家积极参加劳动。三年级二班学生张福荣热爱养 殖,说服家长养鸡200只,并坚持科学喂养。丰南一中,几年来勤工俭学收入,除扩大再生 产外,用于增添设备和为师生服务的款项就达十五万元之多。而且每年初、高中的升学率也 居市、县前列。据统计,自1976年起,五年中由该校毕业的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的 有:电工68名、机动车司机32名、车钳工71名、农业技术员197名、中小学教师238名,这些 人都在四化建设中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全县学生,学科 学、用科学的风气日益浓厚,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了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