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李万岭
单位;丰南县实验小学
课题:六年制第五册第21课《看月食》
教学目的:
1:了解月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仍旧”造句,丁解多音字“挨”,区别“吞掉”与“吞“没”。
3:设计语言表达形式的规格。进行思维、语言的训练。
4、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
6、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的能力。
数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效果,学习课文一、二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字词:“铜”、“锣”、“棍”、“眉”、“银”、“玉盘”,“挨”、“吞掉”、“吞“没。
2、指名概括课文大意。
三、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思路。
四、阅读第一节。
1、指名读全节。
2、引导学生师前本节的三层意思(①今晚有月食,②过去人们把月食叫天狗吃月亮,③妹妹听了奶奶的话好象不信,又好象信。)
3:自由读全小节,分析三个层次,找出主要的。
4、引导学生归纳本小节的主要意思。
五、阅读第二节。
1、指名读全小节。
2、议答:
①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概括为,“爸爸带我们去看月食。”)?
②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抓住“玉盘”一词借助挂图认识月亮,又圆又亮)?
③妹妹有什么表现?
3、要求学生用概括第一小节意思的方,归纳这一节的意思。
4、几项训练:
①抓住三、四句的联系,引导学生想象妹妹当时的心情。
②要求学生用因果句式说出三、四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三、四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3~6节,背诵第三节,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第三小节。
1、自由读这一节,了解大意。
2、再读,找出表示月亮变化时各种形词语。(出示挂图)
3、认识月亮变化的规律。(形状、光亮)
4、看图说出月亮的不同形状。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①抓住连接词语朗读。
②自由背诵。
③集体背诵。
④指名背诵。
二、阅读第四节。
1、指名读全节。
2、抓住“紧紧地”、“轻轻地”、“挨着”等词,分析妹妹的心理活动。
3、借助教具演示,理解爸爸的话,认识月食的成因。
4、用一句话概括出月食的成因。
三、阅读第五节。
1、指名读全节,了解月亮复原的过程。
2、自由读,想象月亮各种形状的位置变换。(调整挂图位置)
3、指导朗读,并理解“果然”和“仍旧”,用“仍旧”进句。
四、阅读第六节。,
1、齐读这一节。
2、提问:妹妹的话说明了什么?
五、总结课文。
1、概括主要内容。
2、回答课文第一题,第一问。
3、告诉学生明年月食时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在课本上填写课后第三题。
2、背第三节。
3、把月食的成因和过程讲给别人听。
(此教案系85年唐山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研究教案)

(二)教师:王德海
单位:丰南县实验小学
课题:六年制第九册第27课《十里长街送总理》
数学目的:
1、了解“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悲痛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能运用“不约而同”和“慈祥”造句。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给各段加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小节。
数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要点:揭示课题,学习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步骤:
一、抽查生词,“挽幛”、“肃穆”。
二、揭示课题:
1、板书“27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指名理解课题。
8、简介周总理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三、范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确定结构段。
四、阅读第一段。
|1、了解全段内容。
|2、认识写天气的作用。
3、抓住“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等词语,理解“人多”及其原因,体会感情。
4、认识排比句及其作用。
5、懂得为什么着重写了老奶奶、青年夫妇和红领巾,想象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通过分析“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7、概括段意,板书“一、人们等着灵车,心情十分沉痛”。
五、阅读第二段。
1、默读,按提纲分层。
提纲:①灵车开来了②灵车的样子。③人们望着灵车。@人们想起总理。⑥灵车越去越远。
2、抓住“随着”、“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等词语,理解第三层,体会人们共同的悲痛心情。”
3、阅读第四层。理解“矫健”、“慈祥”,抓住“多少”、“常常”等词语,了解总理的丰功伟绩。
4、朗读第五层,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6、概括段意。板书“二、人们望着灵车、想起敬爱的总理。”
7、认识第四层在本段的“反衬”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第二段,学习第三段,总缩全文,给各段列小标题。
教学步骤:
一、指导背诵第二段。
1、看图,读全段。2、回顾本段层次。3、引读 4、自由背诵 5、齐背片断。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全段。
2、议答:
①、前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牵动”一词理解句子的意想,体会感情。)
②、人们为什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③、人们当时还可能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动?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④、最后一句你怎样理解?(引导体会人们希望永远和周总理在一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4、概括段意,板书,“三、人们送走灵车,还不肯离去。”
三、总结课文。
1、回顺全段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一通过记叙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灵车的悲痛情景,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周总理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板书“爱戴”。
2、提示写作特点一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给各段列小标题。
1、认识小标题及其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根据各段主要内容概括小标题。板书“等灵车,心沉痛,望灵车,想总理,送灵车,心相随。”
3、提示列小标题应注意之点。
六、请用“不约而同”和“慈祥”口头造句。
七、启发学生读学习体会。
八、布置作业,
1、背熟第二段。
2、用“不约而同”、“慈样”书面造句。
附:板书式样:

(此教案系1985年唐山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研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