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大暴动
王俊忠  关仁山
 
      莽莽燕山族旗展,滔滔渤海起狂飆。
       一九三八年,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在辽阔的冀东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二十万工农群众,举行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波澜壮阔的斗争,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席卷了整个冀东。在这次抗日大暴动中,我县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揭竿而起,奋勇挥戈上阵,一时间,红旗漫天,刀枪遍野。革命的队伍所向披靡,有力地动摇了日伪政权的血腥统治,为扭转整个冀东的抗战局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十几万军队全部撤到长城以内,致使日本侵略者于次年建立滿州国。进而轻取热河,攻占华北,妄图占领全中国。
     一九三三年春,日寇侵占了长城沿线,同年夏占领唐山,直迫天津。蒋介石、汪精卫不但一退再退,而且合谋与日本侵略者鉴定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拱手出卖了四个省的锦绣河山,同时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
       一九三五年,汉奸殷汝耕在日寇扶植下,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帮助日寇掠夺冀东经济资源,采取“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政策来统治冀东人民。冀东各县全部安插了日本顾问,派进日本军队,并收买地痞流氓,为日伪军、政机关充当密探和特务。还利用日、朝浪人在乡鎭开设大烟白面馆、赌場、妓院,毒害人民,瓦解斗志,破坏社会治安;民族工商业残遭并吞,中小商戶大批破产;爱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动辄被扣上反滿抗日的“思想犯”,轻者失业,重者杀头坐牢。公共場所,大街小巷,到处张贴“莫谈国事”、“大东亚共存共荣”、“冀东自治”、以及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剿灭共赤军”等标语口号、杀人布告和捐稅通令等。日寇为巩固他们的殖民统治,与汉奸殷汝耕狼狈为奸,除加强乡鎭警察机关外,还在农村成立民团,建立了乡公所、村公所,推行保甲制,发放良民证。同时订了“五戶联保制”,一人“犯罪”,株连五戶。
       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汉奸特务为非做歹,鱼肉乡民,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劳苦大众掙扎在死亡线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民族危亡之际,党中央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救国,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同年秋,党中央从延安派红军干部李润民、孔庆同二同志到冀东来组织武装,培训干部,为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做准备。在这之前,王平路同志已在长城附近拉起一支抗日游击队。
       为了发动整个冀东的抗口工作,同年十二月份,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同志在滦县多鱼屯主持召开了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成立了冀东人民抗日自卫会。会议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派八路军挺进华北,以雾灵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的意见,决定成立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王平路任司令,史贞、李润民任正、付政委,孔庆同任支队长。这实际上是一支武装宣传队,他们一面宣传抗日救国,一面举行长城暴动。在长城沿线的迁安、遵化、兴隆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与此同时,在开滦五矿,三万五千多矿工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并成立了工人武装队伍,奔赴抗日前线。其它各个县份,也都有农民自发武装力量出现,整个冀东,大有“山雨欲来风滿楼”之势,一場大革命的风暴,正在孕育、形成。
(二)
       暴动之前,我县广大城乡时有革命活动发生。抗日救国的思想,早在人民群众中扎根。一九三0年秋,京东特委负贵人宋维新同志,来稻地南关小学开展工作,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这期间,发展了小学员赵玉清入党,并与原教师中的党员毛树德、郑洪勋等党员组成党支部。一九三二年春天,毛树德、赵玉清同志在稻地一带,借当局组织识字运动和学校师生游行之际,印发了大批传单,强烈要求蔣介石“停止内战,收复实地”,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同年秋,毛树德、赵玉清、秦晴等同志,又在稻地发动了原属滦县的七、八、九三个区的小学教师增薪运动。在宣庄地区,丰润县委负责人李一夫同志也在次年组织小学教员罢教斗争和宣庄以西八个村的农民抗斗争。
       在广大农村,高小安于一九三二年拉起队伍,活动在小集、大新庄一带,并深入南部沿海,发动了盐民的反缉私斗争。一九三三年至三五年期间,京东特委组织部长赵蟹珍同志,在會家湾、司各庄、小集一带开展工作,动员群众,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到一九三六年,高小安同志已经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游击队,活动在我县爽坨、大新庄、小集一带,他们惩叛徒,除恶霸,不断壮大。一时间声名大振。一九三七年,在我县西部地区,以徐志、王明义为首,又组建了游击小组,不断给日伪势力以有力打击。
       到一九三八年上半年,全县范围内,革命暴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经过滦县党的负责同志丁振军同志的努力工作,以安机寨小学为中心,发展了师生彭巨川、熊子玉和张兴民等人入党,并组织十余人,奔赴抗日前线高小安同志,变卖家私,购买了部分枪支弹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四月间,他们首先攻打了日本浪人在倴城、會家湾的白面馆。又在六月间,攻打了爽坨伪警察所,缴获枪支弹药一大车。后相继袭击了司各庄、會家湾的伪警察所。很快将千余人的队伍武装起来。
       革命的火种已经遍播丰南大地,只待党的春风将其吹燃……
(三)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一九三八年六月八日,宋(时轮)、邓(华)支队从不西分两路浩浩蕩蕩挺进冀东。为了迎接八路军东进抗日,中共冀热边特委决定举行起义。六月下句,冀热边特委邀各党派和民主人士在丰润、滦县的交界处——田家湾子;召开了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冀东特委书记胡锡奎抗日同盟者洪麟阁和爱国民主人士扬十三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党提出的成立抗日联军司部和冀东抗日联军行动纲领,决定组织抗日联军六个总队,决定冀东抗日联军司令为高志远、副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周年,决定于七月七日举行冀东地区人民抗日大暴动。
       党的指示如一声春雷,响遍冀东。早已盼望着拿起武器,打击日寇的冀东工农群众,势如暴风驟雨,纷纷从各地掘起,暴动队伍猛增到二十多万人,编成了抗日联军三十九个总队和四个开滦煤矿区工人抗日救国队。暴动范围,西起通县,东至山海关,北起兴隆、青龙县,南至渤海湾,到处红旗招展,杀声震天。声势之大,威胁平津,震撼华北,惊动世界。日寇、汉奸闻风丧胆,革命人民扬眉吐气!
       七月六日,滦县港北起义,组成抗日联军第五总队。部队开到茨楡坨,高小安起义部队两千余人来到茨楡坨,将其编为抗日联军第十三总队。副司令李运昌任命高小安为十三总队队长,下振东为政治委员,孙文英(又名孙焕文)为副总队长,高朝喜(高小安之父)、孙万俊为军事顾问。他们率部队到我县爽坨、宋家营、小集、會家湾一带与敌人战斗……
       与此同时,在我县东部两股暴动队伍揭竿而起,一支是闫家班,以闫西连为首组织起一百余人,活动在我县錢营以南的广大地区;另一支是侯家班,人数二百余,以侯五、侯六为首,活动在我县爽坨一带。
       同年秋天,闫、侯两班汇成一支人马,从杜林出发,经董庄子一直开到西纪各庄。把该庄的地主裘庭本家的反动武装打散,收缴了全部枪支。同时,开仓济贫,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尔后,这支队伍又向沙河以西进发。他们准备好煤油和火把,浩浩蕩蕩地过了河。首先击溃了高各庄的反动武装连庄会。然后,一鼓作气,攻下了林屯、赵各庄和小王庄接着,队伍连夜开到了錢营。他们不休不眠,连续作战,又与錢营伪警备队交火,但因敌我兵力悬殊,经过一場激战后,被迫撤退。这次战斗失败后,部分纪律性差的农民逃散,其余全部投到高小安的部下。
       在稻地附近的于庄子,于小泉也与高小安部队取得联系,打算拉起队伍打日本,得到了高小安的支持。于小泉首先带村里几名青壮年,收缴了本村保卫团的二十余支枪,组织起三十余人的队伍,自起番号第五总队。尔后,他们又到孟庄、刘唐保、大长春、豆庄子等村收枪二百余支。同时,王庄、霍庄等几个村又有百余人加入队伍。于小泉任总队司令,于文丙任秘书。
       这支队伍潮水般地冲向稻地,驻扎在稻地的伪商团和保卫团仓惶应战,被打得望风而逃。起义部队很快占领稻地。然而,敌人还不甘失败,他们暗中组织了反动组织一民团。这些人乘机混入了起义队伍。他们先把起义队伍的枪支偷走,在稻地西街和河东设立了据点,准备卷土重来,袭击起义队伍,于小泉被迫率领部队向边庄子方向撤退。稻地的民团,气势汹汹地尾追下来,队伍又不得不撤到姚庄。
       翌日清晨,唐山敌马队又围追而来,部队解散,部分人投奔了高小安部队……
       同时,在霍庄一带,还會出现一支人马,名为霍家班,后因战斗失力而解散。
       麦收后,爱国人士鲍子等人在丰润县三女河一带暴动后,他的部分队伍很快来到我县西半部地区。胥各庄、宣庄、王兰庄等地农民积极响应,组织起几千人的队伍。其中以赵德光为首的暴动队伍约二百余人,到胥各庄伪警察局、伪商会等处,收缴长短枪百余支。与此同时,另一支暴动队伍會攻打王兰庄敌据点,消灭敌警备队一百二十余人……
       高小安部队越战越旺,在连续攻下會家湾、小集等地后,乘胜追击,攻打越支据点。部队开到越支庄外,开始攻击。由于庄的四周除一条小路都是水,加上敌人火力凶猛,部队伤亡很大,几次都未攻下。高小安同志当机立断,带领几名战士从黄各庄轧花厂借来许多棉花包,放在船上做掩体。在岸上战士们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划船攻打,消灭敌人百余人,一举攻下越支。然后,高小安率领部队经过一場激战,攻下宣庄敌人据点。
       八月下旬,高小安率部队在李八廒、孙坨一带与敌人交火,因敌众我寡,加上内部出了叛徒,部队被敌人打散。高小安率残部转移到路北,与抗联主力汇合人。
       这时,八路军四纵队的领导机关到达遵化铁厂,与冀东抗日联军胜利会师了。
       二十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致电冀热边特委并转冀东抗日联军,庆祝抗日联军的胜利,并向在起义中死难的烈士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冀东抗日联军受到极大的鼓舞。
       八月下旬,邓华同志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铁厂会议。李运昌、李楚离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对冀东暴动后的形势作了正确的分析,充分肯定了大暴动的胜利,指出队伍多、秩序乱,为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必须加以整顿。会上,根据毛主席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主张,决定成立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行政领导,普遍建立抗日政权,负责筹粮筹款,建立抗日秩序、训练抗日干部、组织救国会等。按照会议精神,要把冀东建设成坚强的抗日前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铁厂会议决议未能实现。以后,九间房会议又决定八路军和冀东抗日联军全部西撤到平西整训,只留下包森、陈群、单德贵三个支队坚持冀东。
       十月初,西撤开始了。原计划分两路走,一路从遵化、蓟县、密云、过潮白河到平西;一路经丰润、玉田、香河、三河到平西。当时鲍子菁的队伍沒动。加上“抗联”中的某些杂牌军,不服调遣。总计西撤的抗联队伍只有五万余人。因当时经验不足,指挥失利,部队西撤的时候,五万人的大部队拉成了一字长蛇阵,浩浩蕩蕩向西进发,不仅走得缓慢,而且给养也发生困难。未经训练的农民战士不愿远离家乡,有的开了小差。部队开进狭长的山路时,不断遭到敌人的截击,洪麟阁部在马伸桥北遭截击时,他指挥战士勇猛冲杀,但在猛烈的炮火下,队伍被打散,他九处重伤,为国光荣捐躯。最后,几经周折,只有千余人到达平西,六千人返回冀东。……
       然而,在党的领导下,李运昌同志又组织了一千四百多人,重新建立了总队。与八路军留下的一支队及包森支队配合活动,坚持下来。他们神出鬼沒,打日本、锄汉奸、端炮楼、炸军车……在群众的支持下,部队稳步发展壮大。并开辟了盘山、鲁家峪等抗日根据地。到一九四四年,冀东建立起拥有五百六十万人口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发展了十万党员,建立了三万人的部队,组成二十万人的武装民兵。
       冀东抗日大暴动,虽在西撤中经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它对于后来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打开全面抗战的新局面,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县人民在暴动中,组织各股武装力量其军事活动虽然大都比较短暂,但其势已足以震懾了日伪势力。为后来在我县建立冀东抗日前线的革命秩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在大暴动中所显示的爱国热忱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应该永远被后人所传诵。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