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队伍
队 伍 构 成
        建国前,本县医务人员以中医为主,且数量少,素质差,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治病的要求。1949 年,全县仅有专职医务人员254人,按全县人口平均每1218人才有1人,不但人数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大集镇,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相当严重。1950年县卫生科先后选派30名中医到唐山中医进修班学习深造,此后,由解放军部分医务人员转业到地方,充实了医疗队伍。1954 年唐山医士学校首批毕业生分配到本县,此后,历年有毕业生分配到本县,以后又经不断充实、培训,医疗队伍逐渐扩大,中、西医结构趋向合理,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成一支基本上满足全县人民防疫灭病需要的医疗队伍。1985年,全县461名专业医务人员中,大专毕业的60人,占总数的13%;中专毕业的137人,占总数的29.7%;无学历的264人,占总数的57.3%。
        一、中医
本县原有的中医,除少数为自学从医以外,大部分为祖传或拜师学艺。建国初期,较有名望的老中医有王兰庄的董汉墀、大新庄的李连仲、西王家河村的朱继文等。1957年始由韩城卫生学校输送来一批具有现代医疗知识的中医人才。1966年,第一次接收天津中医学院毕业生一名,自此,每年陆续接收大、中专中医人材,充实医疗队伍。1979年,为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根据卫生部指示,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经省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了一批有中医师和中医士水平的中医人员,使中医专业技术队伍得到加强,1985年已有中医153人。
        二、西医
        本县于民国3年(1914年)始有西医。稻地镇张福玲在开办耶稣教会福音堂女学时,采用西药和肌肉注射为人治病。民国12年(1923年),第一个西医诊所———“华西诊所”在河头镇河新庄(今胥各庄四街)开业。业主为山东邹县张华清(字跃臣),他曾于1918年在苏联充当华工,在乌克兰战地医院工作时,与苏籍护士玛丽佳相识成婚。回国后择居河头,设所行医。玛氏自任护士兼助产,后增加雇员二至三人。其长子张开文于1935年在王兰庄设立“华西药房”名噪一时。日伪时期,1942年前后,西医逐渐增加。先后有玉田人李洪业(李丽生)、王禾庄张炳文等在河头开设西医诊所。日降后,国民党于1947年在河头设立的浭阳县卫生院,连同院长、副院长、助理医师、助理药剂师、护士长、护士等共有西医人员15人。建国后,随着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西医队伍逐年扩大。1954年开始,从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的西医成批分配到本县,使西医成为本县医疗队伍的主要成份。到1976年全县西医已达450名,但“七·二八”地震后,西医队伍大为削弱,仅震亡的就78人,且大专毕业生占36人。震后10年中又调走50人。原下放本县的21名城市医务人员也先后返回原籍。1985年全县西医已减少到308人,其中149名多是待业知识青年及落实政策后被安排工作的,使西医队伍素质相对下降。
        三、农村医生:
        1965年,本县已有半农半医90名,初步形成农村医疗队伍。此后发展非常迅速,1968年已增到786人,1976年达1374人。由于人数的骤增,又不经任何考核,大部分未经培训,素质不高。
        从1979年开始对全县“赤脚医生”进行了统一考试,淘汰了一批素质低下者,有854人基本合格,发给了证书,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生的业务水平,1984年9月,由省卫生厅统一命题对全县920 名农村医生进行考试考核。经考试合格者647人。未及格者又进行了补考,又有101人基本合格。到1985年,全县已有农村医生748人。
        队伍培训
        一、短期培训:
        建国后,本县一直比较重视培养医疗队伍,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1956年6月,开始招收了62名知识青年参加了丰润县韩城卫生学校中医培训班,经过三年学习,于1959年7月有54名毕业生分配到全县各医疗系统,为集体固定工。从1965年冬季到1976年,重点培训农村“赤脚医生”。由唐山市医疗队任教,自编教材,授课地点在黄各庄轧花厂,学期一年,学员大部分以8 个工委片为单位进行培训,学习期限最长者为一年,一般都是3-6个月,这11年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赤脚医生”1490人次。在培训“赤脚医生”的同时,也注意了对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从1974年到1985年,先后举办过护理外科、妇产科、中医科、药剂学培训班,共培训各分院、乡镇卫生院专业医务工作者151人。
        二、在职进修:
        建国初期,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修业务的积极性很高,有18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中医进修,由唐山中医进修班授课。但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医务工作者进修专业知识被诬蔑为走“白专道路”,是“修正主义”,在职人员不敢进修。1963年到1976年全县仅派出8名医务工作者到唐山各医院进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职进修得以广泛提倡。自1980年,进修科目有检验、护理、妇产、内、外科和X光、心电图、超声波、麻醉、卫生防疫专业,学期一年。接受进修单位为北京、天津、河北省以及唐山市医学院校举办的进修班。进修方式有:
        1.逐级进修。每年有计划地选送在职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县医院、各分院一级医务人员去省、市级医院进修或参加同级举办的进修班,乡卫生院一级医务人员,到县或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到1985年,全县已有138人次参加了在职进修。
        2.报考专业院校。到1985年全县已有12名医务人员考入了这类学校,进修期间工资由县卫生局包发,受益单位负担进修费用(县医院每月15元,县以下医院每月30元)。
        3.重点培养。1980~1985年共选送124名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市级举办的临时进修班。
        4.专业学校代培,由唐山卫生学校代培,对象为城镇知识青年,学期三年,经考核合格发给结业证书。由县卫生局交纳代培费用,结业后酌情安排卫生技术工作。至1985年先后共代培400 人。
        三、开办卫生学校
        丰南县卫生职业学校,原为稻地镇普通中学,于1984年8月改建。受卫生局和文教局双重领导。由卫生局提供专业师资,安排实习、考试;文教局负责经费及文化课指导。学校设四个教学班,均为医士专业,学制三年,实习半年,80名招生对象为农村医生,毕业不包分配,经考试合格发给证书,作为充实乡镇卫生医务人员和环境保护单位人才的后备力量。
医 疗 技 术
        一、西医医疗技术
        民国以来,随着西医诊所的开办,县内开始引进西药,并使用听诊器、注射器、体温计等医疗器械进行诊断和治疗。建国后,丰南医院开始应用显微镜做血、尿、便、痰四大常规检查。1956 年又增加血液生化检验。1958年县医院建立放射室,开始使用x光进行一般胸透及拍片,1959 年以后陆续使用消化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膀胱造影、胎盘间接造影、肾盂造影和断层摄影技术。到1983年,又发展为消化道双重造影。1971年县医院心电图检查应用于临床,对心血管疾患有了较先进的诊断。1974年,县医院小儿科应用甲烷磺酸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取得较好疗效,曾参加省专业学术会议进行交流。1978年县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高日新,在应用上海产1411型小高频电刀鼻甲烧灼器的基础上,改制为高频电刀鼻甲烧灼器,将原来电刀头向四周放射火花,改为向一个方向发射,避免了损伤健康组织,治疗慢性鼻炎有效率为96.4%,比普通电刀疗效提高11.6%。对健康组织的副损伤减少66.7%。1984年,县医院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还增设了B型超声波诊断仪,使超声波检查更为准确。1985年,开始应用心包穿刺术。外科引用了手带皮瓣转移冷冻疗法。骨科开展了思特钉股骨、脑骨的固定、金属骨头换置术。口腔科开展了牙颌畸型矫治术。全县各地卫生院临床普遍应用了化验、x线技术。各分院增设心电图、超声波、脑血流图等检验项目。
        1979年至1985年、丰南县医院、大新庄分院、唐坊分院、辉坨卫生院共同协作,完成了以下科研项目:《肺心病三十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三十例疗效观察》、《小儿肺炎八十例疗效观察》、《雷风奴尔引产一百五十例手术总结》、《中心性视网膜炎治疗总结》、《阴道式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脱垂三十例病例总结》、《自发性伸肌腱断裂的治疗观察》、《脑血栓三十例疗效观察》、《骨折一百例处理情况总结》、《脊髓损伤肋神经与脊神经吻合的动物试验》、《一百例急性胃炎的治疗体会》、《电灼疗法治疗女性宫颈糜烂一百例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疗效观察》。有一项成果获省科委4等奖,七项成果获唐山市级奖。从1963 年到1968年在省以上医学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8篇;1983年主治医师赵文堂撰写的《肠系膜拴塞症病例分析》获《新医学》刊一等奖。
        二、中医医疗技术
        建国以来,中医界在继承和发扬祖国科学遗产的前提下,通过进修和培训,逐步应用解剖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科学知识,丰富传统技术,并兼用体温计、血压计等新式医疗器械做为诊治疾病的辅助手段。1985年2月县中医院,进了微波治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电点电送机、音频治疗机、激光针炙仪、电磁治疗机、神灯红外线、紫外线等现代医疗技术设备。为诊断治疗慢性病创造了条件。
        1959年,根据卫生部整理推广民间秘方验方的通知,县卫生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整理,共收集秘方验方1000个。汇辑为《中医验方选》一书,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同年,钱营卫生院还组织老中医编写《验方集锦》一书,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科各种疾病的验方800个,1960年用“葛根汤加减”治愈唐坊地区300例麻诊患者。用“清瘟败毒散”、“安宫丸”辅以注射青霉素、磺胺嘧啶及针炙十二井、百会、印堂、攒竹等穴,或用铜钱、山甲片蘸醋刮疹,对56名流行性乙型脑炎全部治愈。1962年用曲马菜熬水饮用,对小集11例肠伤寒施治一星期霍然而愈。用“加味秸梗汤”治愈9名猩红热。
建国以来几个年份县、乡卫生医疗机构队伍状况统计表
年度 机构数 床位数 总人数 卫生技术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
合计 其中 合计 其中
主治医师 中医师 西医师 护师 中药师 西药师 检验师 其它技师 护士 初级技术人员 其它 行政干部 工勤人员
1949 1 12 267 254     6           222 26   13 5 8
1957 36 71 443 415     10           334 71   28 17 11
1965 43 328 469 407     16           312 79   62 42 20
1975 53 730 632 542   73 50           323 19 77 90 62 28
1985 42 673 833 671 19 39 56 2 1 2 1 1 304 246   162 66 96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