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太
一、稻地支部的建立
一九三0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滦县县委由于受当时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不注意斗争策略,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中的党员、干部在斗中暴露了身份,被学校开除或辞退,使滦县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县委不得已于这一年的夏天中断了工作。
这一年秋天,滦县中学学生党员毛兴仁(又名毛树德,今五里屯乡北新庄人),经人介绍,来到稻地北关小学教书。此时,这个学校有几个思想比较进步的年轻人在这里任敎,如王阴森、赵玉清等人。毛兴仁来到这里后,首先发现了王阴森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时常接近他,启发他的爱国热忱。每天晚上,这几个要好的青年人总要聚在一起辩论关于“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等问题,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争论起来都是很激烈的。毛兴仁站在时势造英雄,英雄不能造时势一方。而王阴森不服气又无理可辩,双方只好互不相让而僵持着。赵玉清的年龄比他们大一些,每天听他们争论而沒有插言。不过他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毛兴仁主张的时势造英雄理由充分些,但是也不同意英雄不能造时势的观点。赵玉清的观点是,就大的历史发展趋势说,谁也不能逆转。从这个意义说英雄不能造时势。但是如果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去奋斗,又可以创出一番业绩。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又可以造时势。赵玉清满流路出来的这些观点,很快引起了毛兴仁老师的注意,于是,他有意识地把争论的矛头引向了赵玉清的观点。连续辩论了几天,有时得面红耳赤,有时还举例证,画图说明道理,但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毛兴仁的一位朋友宋维新来到这个学校,对他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透彻的讲解,才算有了结论:时势造英雄,英雄也能造时势。后来人们才知道宋维新就是当时京东党组织的负责人。
通过这場辯论,使毛兴仁加深了对赵玉清的了解,认为赵玉清的思想还是很进步的。于是毛兴仁就向赵玉清公开了革命者的身份,并提出介绍赵玉清入党。虽然此时的赵玉对党组织还不能说有彻底的了解,但还是欣然加人了党组织。从此,赵玉清在工作上表现更积极了。
由于稻地有了毛兴仁、赵玉清以及在附近大夫坨小学任教的秦霁晴(秦芝)这些共产党员作基础,所以,到一九三一年夏天,宋维新在这里组建了乐丰昌中心县委。宋维新任书记,毛兴仁任组委,郑洪勋(后叛变)任宣委,宋匡我为委员,负责领导滦县一带党的工作。同时,根据斗争的需要,又在赵玉清等人所在的稻地北关小学组建了稻地支部(又名唐南支部)。赵玉清任支部书记,毛兴仁任组织,秦霁晴任宣传。稻地支部在滦乐丰昌中心县委的领导下贴标语,撒传单,出墙报,大力宣传反帝反封的革命思想。从此,使滦县四大名镇之一的稻地成为路南革命的策源地。
一、稻地支部领导的增薪运动
“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反动派推行对日退让,对人民压的反动政策,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统治。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白色恐怖之下,滦县党组织沒有屈服。组建不久的稻地支部在滦乐丰昌中心委的领导下,以合法的面目或隐蔽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同反动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九三二年春,稻地支部负责人赵玉清、毛兴仁等同志在稻地一带,借当局组织识字运动各校而生游行的机会,巧妙地散发了大批传单,要求介石“停止内战,收复失地”。这一举动影响很大,一时间,附近群众纷纷传说:稻地有共产党了。接着,稻地支部配合高小安同志,又在宋家营、小集一带,发动和领导了沿海盐民反缉私斗争。
这一年秋天,稻地支部赵玉清、毛兴仁、秦霁晴等同志又在地发动了滦县七、八、九区小学教师增薪运动。对于这样一错综复杂的群众运动,赵玉清等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们首先在边庄子等村召开了小学教师会议,与各小学加强联系。最后,在地西关小学召开了大会,有三十多名小学教师参加。然而,由于事先有人向教育局泄了密,引起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教育局立即派出督学、查学委员等人,连同当局派出的警察包围了会場,结果大会未能开成。但是,这次运动给教师们的影响很大,以后教师们还多次提出增薪要求,使反动当局不得不逐步提高小学教师的待遇,以缓和教员们的情绪。
增薪运动被鎭压以后,毛兴仁、秦霁晴等同志因暴露了身份而被学校辞退,滦乐丰昌中心县委也不得不离开了稻地。为了接转中心县委留下来的关系,赵玉清强硬反抗学校辞退,又在这里坚持了半年,到一九三三年夏才离开了稻地。
稻地支部领导的小学教师增薪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一革命行动在稻地一带扩大了党的影响,为以后党组织在稻地的发展壮大播下了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