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油葫芦泊
田春沛
        油胡芦泊位于我出西北部南孙儿公社境内,东起津唐运河北岸,西至宁河县界,又与宁河草泊断续相接,直至丰台,就这样绵延二十多华里,北到丰润境内,宽七华里左右,每年春季泊里四周干涸,只剩当中一片水洼,你如果细心赏玩,便会发觉这水洼正是一个油胡芦形状,头东尾西,也许就是因此而得了这么一个美名,其实它更美的地方还不在名字上。
        你看吧!春天一到卢苇破叶,放眼望去绿波无垠,春风吹来,恰如碧涛起伏的海洋;秋天则另是一番景象,远看苇絮烟云滚滚,近看雪浪涛涛,景色十分状观,除自然美之外,它在战争年代更立过汗马功劳。
         每当芦苇长起的时候,这就成了附近人们躲避敌人的太平地。记得一年夏季,敌人连续疯狂扫蕩,专门半夜三更包围村庄,因而人们吃完晚饭,就三五结群四六成伙地走向草泊,当你一走进草泊就仿佛换了另一个天地,里边人很多,有丰南的,也有丰润的,还有边区、县的工作人员。大家见面后,不论认识不认识都互相打招呼,坐在起唠嗑,不论是谁的干粮拿出来,总要让这让那,那股子亲热劲真难描绘,到了休息的时候,“长期住戶” 多有简易低矮的席棚,在席棚里挤不下的“临时住户”也有办法,把方圆五尺内的苇子往当中一拢,上面系个疙瘩,活象一个大鸡笼,把里面踩平铺上口袋,这就成了单人棚铺,躺在里面,凉絲絲的、潮润润的,舒服极了,心里也更踏实,所以时间不大即可入睡,等到天亮醒来时候,年老的坐在棚里吸烟,年轻的和小孩则顺着苇秆捋蝗虫,等听到村里有人高声吆喝“豆腐”声,这就是告诉我们外面太平无事,大家也就陆续走出苇泊。
         但也有时敌人白天来讨伐,这也不用害怕,只要你一进入草泊就沒事儿,敌人是不敢往里迈一步的,只是胡乱地打几枪,最后落得摇头叹息,空唤“奈何”,悻悻而去,其实这还便宜了他们,如果赶上我武工队在泊里,还要绕出去从背后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苇泊简直成了敌人的一块心病,所以苇子一长出来,就到处抓人割苇子,可老百姓就是不给他干,有一年深秋都过去了,为了掩护群众,谁家的苇子也沒割,那是丰台据点的敌人借着西风,点着了苇泊,一直向东延烧,真是火借风势,直烧得浓烟滚滚,烈火腾空,与此同时,新军屯、唐坊等地的敌人也趁机出动,阻拦群众救火,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火只能烧去草稍,还剩下六七尺高的苇杆同样可以做掩护。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又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怪敌人对此空喊“奈何”。
         虽然如此,这苇泊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所谓苇泊只是略低洼一点的大平原,从地势看,由我县往北,丰润、玉田、遵化……是步步高,所以每年夏秋两季,再加上山洪暴发,那滔滔的大水,总是顺波南下,越过丰润进入苇泊,越过苇泊淹沒我公社全部土地和唐坊、田庄公社大部分土地,就连宁河东北部一些村庄也同样受害,那时丰润县人管我们这儿叫“南泊洼子”,也确实是十年九涝呀!
        解放后党和政府决心改变这种面貌,要使这十年九涝的地区变为旱涝保丰收的良田,那就是利用这草泊修建一座水库。在向群众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于一九五七年十月正式动土,赶到来年八月就全部告竣,它巍然屹立在我县西北部,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为油葫芦泊水库了,水库的埝主要是粘土和石灰混合筑成,并层层用土夯砸实,围埝平均高度三米,顶宽四米,水库全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为了护堤,在里沿滿栽杨柳,外沿滿植槐树,水库北面对着丰润县南曹庄,口头庄南来的大河,修了水闸,丰润县又在那里建了排灌站,这水库的食量可真大,无怪群众都这样乐哈哈地说:“过去一年一个秋还十年九不得,现在可好了,一年过四个秋(麦、大、苇、鱼)”,当然有了水库,排除了旱涝灾害,麦秋、大秋人人都能理解,可苇秋鱼秋又是怎么回事呢?
        苇子本是喜水植物,过去草泊四周缺唇少埝,每年春来夏初都要受到干早威胁,所以不但长势不好,就连苇皮也干枯。现在却不同了,水库里终年积水,使苇杆茂密生长,并都有一丈多高,苇皮也白净滋润,织出来的苇席,坚韧洁白,光滑细密,因而行销全国,享有盛名。至于鱼秋么,在沒建水库前,大水进入我县境内,便漫散海流,所以鱼不集中,沒法捕捞,现在鱼则顺着水势,全集中在库里。等到大秋过后,你到水岸埝上走一趟吧,堤面坦平,绿草如茵,外面槐荫蔽日,里面绿柳拂堤,打开柳枝,向里望去,那浩荡无垠的水呀,就象一面境子那样平静,被晚霞映衬着,还闪烁着片片金光,向远方望去,则烟雾蒙蒙,天水相接,就是眼力耻好的人也分不清天和水的界限。这儿捕鱼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靠水边扎箔,扎箔这可有学问,首先要根据水的深浅,苇草的稀密,来确定鱼游的必经之路,然后扎成片片相排圈圈相套的一座“迷魂阵”,鱼进去后,越游越窄,最后都钻进死胡同;另一种就是驾着小船,到深水地方去网捕,这需要两人一组,撒网的人站在船头,掌舵的人站在船后。这一带无论男女少都会撑船,你看吧,掌舵人把篙竿在堤埝上轻轻一点,小船便“刷”的一声向水库中心飞奔而去,船后拥起的水埝,好象两条银蛇缓缓地向堤岸游来,那篙竿溅起带起的水珠,一滴滴、一串串,好似珍珠一般撒落在水面,等到撒网的时候,篙竿就作船浆用,轻划慢拨,前进后退,总是按着撒网人的心意,配合的那种协调劲,不身临其境是无法理解的。一些被惊起的水鸟“嘎嘎”然长鸣,展翅翱翔在金色的晚霞里,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记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呢?
        秋风吹来,鱼铺上炊烟袅袅,还不时传来熬鱼的香味,这种饭店里的餾负、炸鱼的味迥然不同,饭店里那足混浊的油腻味,而这是沁人心脾的鱼香。再顺眼看去,每个鱼铺旁都放有空挑和自行车,这是买鱼的人等待出鱼,然后好运往城市,所以这水库,它不但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也改善了市民的物质生活。
        油葫芦泊啊!——油葫芦泊水库啊!你在战争年代立过大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你更焕发了美丽的青春,作着更大的贡献,这怎能不使人赞美、歌颂呢?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