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稻小考
考证

植稻小考
 李平寰
        水稻是丰南县具有发展前途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原产地在江南一带,何时传入本县,虽无详确记载,但丰南地处京畿地区,当与历史上这一带几次较大规模的植稻活动密切相关。
       据《畿辅通志》记载,京东地区植稻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一次是在元朝后期,泰定年间( 1325年)翰林院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虞集,以《畿辅水利议》上书铁本耳皇帝:“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蒲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捍水为田……则东面兵民数万可以卫京师,御岛夷,远宽东南之运……,”在他首倡植稻的这篇议奏中所描述的地理方位以及苇草、海退地等自然条件,都与本县相吻合。
       在虞集死后的第四年,即元至正二年( 1352年)时脱脱任丞相,“因东南盗起,槽运为难",复请于京畿立分司农司,亲自担任大司农,任命右丞悟良哈台、左丞鸟克孙良祯兼大司农卿协同办理,并拨银500万两,购置农具、稻种,由江南招募植稻能手1000人,修堤围埝能手1000人,共2000 人为“农师”,进行技术指导。在西起北京山西,东抵迁民县(今秦皇岛,抚宁县一带)南自保定,北到密云的广大区域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开渠围堤、筑埝、栽植水稻的活动。
       当时京东地区由于连年战乱,人烟稀少,劳力不足。朝廷乃连降空名添设职事救牒12道,能招募农夫100名 者,授正九品官; 200名者授正八品官; 300名者授正七品官,并就统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人给银1 0两,于是“应募者涌涌”。
       是年,所呈均为原有官地和屯田,后又垦新荒大部,获连年“大稔”,“东南之运大宽”。本县陡河沿岸的植稻和稻地镇命名的由来,当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但到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的影响,遂使这次大规模的植稻活动半途而废。
       明朝的京东植稻,据《明史》记载始于万历年间。尚宝司少卿徐贞明,为解决南粮北运,牢固边防,上书万历皇帝,授引元代虞集的主张“……若仿集意,招来南人,俾之耕艺,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良田也。”他的奏议得到采纳。万历十三年( 585年)加 徐贞明为尚宝司上卿兼都御史,领垦田使,赐救勘水利。贞明乃先治京州邑,如密云燕乐庄……丰润;南至大寨,茨逾坨、史家河、大王庄;东至榛子镇;西至鸭洪桥,夹河5 0余里…… “至于滨海之地,自水道沽关,黑沿子敦至开平卫南宋家营,东西百余里,南北百八十里,垦田三万九千余亩”。后来由于影响到朝中一些靠槽运发财的权贵,徐贞明这一壮举遭到诽谤,昏聩的万历皇帝出面干涉,遂使这一次大规模的植稻活动从此一蹶不振,加上明末连年战乱和灾荒的影响,所垦稻田大部荒废。
        清初,随着政权的稳固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又在京东地区继续开发。据《清史稿》记载:“雍正三年 ( 1725年)怡贤亲王总理京畿水利,……更于京东滦蓟,京南之文霸,设营田专官,经划疆里……。”据《畿辅通志》记载,怡贤曾亲身到本县陡河一带勘察,并于雍正四年( 1726年)三月专门向雍正皇帝奏议:“丰 润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足,志乘所谓润泽丰美,名之得名非虚也……唯县南连接大泊(注:大泊即董各庄雁翎庄一带)平畴万顷,土膏滋润,内有王家河、 岔河、龙堂湾河、泥河共四道,皆混 混源泉,春夏不涸……而田畴不沾勺水之利,为可惜也。应清涤其源,疏其流,坝以雍之,提以蓄之,东北引陡河为大渠,横贯四河,而中间多开沟洫……。陡河即馆水,源自滦州之馆山,东流县境而南,旁河西庄曰上稻地、下稻地(注即今稻地镇) , 南曰官渠,盖昔年圩田种稻之处,沟塍遗址尚有存者,宣各庄(注:即今宣庄镇)以下,至今稻田数百顷,村农以此多致饶裕。若推而广之,沿河坚筑堤防,多设坝闸,以时蓄泄,疆里一循旧迹,不劳区画而两岸良田不可数……”。怡贤看到了陡河流域水土资源丰富,积极主张开发,但其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到雍正五年( 1727年)以后才在本县王兰庄北部一带开辟了四十八顷营田。据光绪十七年《丰润县志》记载,此项营田系工部侍郎王钧捐置,共分为两处,其中北围“三角淀”(在今唐坊乡北部)共地39顷19亩是种植杂粮的旱田,只有南围“ 菱角泊”(在今王兰庄镇北)才是种植稻谷的水田,共地八顷5 1亩,当地群众俗称“围里"。所种植的稻谷,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御田“胭脂稻”。据老农介绍,此种水稻系旱直播,汛期依靠陡河水源灌溉。出于“围里”,因有土壤因素的影响,所产稻米做饭具有“三伸腰”和“回锅煮粥不烂散”的特点。而在围外或附近村庄种植,则晶质下降,不再是“胭脂稻”,而称为“红粳子”,经济价值不高。因此,影响了扩大发展。民国以来,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在清怡贤亲王奏议中,不但所提到的上、下稻地的稻田早已荒废;所谓“宣庄以下数百顷稻田”也荡然无存。只有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当成一项抗涝耐水的高产粮食作物加以推广,且不断改换优良品种,栽植地域几乎遍及全县。其中西起唐坊地区的东田庄乡,南至柳树酄地区的老王庄乡一带,同属于河流冲积和海相沉积的河北滨海低平原地区,所产稻谷的质量与著名的芦台稻和小站稻基本相似。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