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洲先生身居津门心系桑梓
周茂荣
        在丰南区南孙庄乡一带,至今流传着爱国爱家乡的老人于洲先生的许多故事。
        于洲,字向亭,1878年(清光绪四年)农历2月出生在丰南区南孙庄乡张六庄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幼年失怙,寡母改嫁,由胞妹抚养。虽“少年颖悟特甚回异凡儿”,但因生活所迫只读了两三年私塾。
        童年的环境铸就了他坚毅果敢、奋力抗争的性格。后去天津在货栈干些扫地打水伺候人的学徒生活。因其憨厚诚实,手脚勤快,深受东家和客商赏识器重。三年期满开始吃劳金(即参股分红),有时也为货栈南北客户做中介人推销采购货物,成交后得些酬金。天长日久攒了些积蓄,后与人合伙开设汇龙、聚鑫货栈,因信誉卓著经营有方渐尔崛起。
        1902年开始与英国人合资开办怡和洋行,搞转口贸易,经营蒙疆皮毛、北方猪鬃,江南丝茶等,获利甚丰,在津门名声大噪。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在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浪潮推动下,洋务派人物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重镇天津,成了北方门户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华洋杂居贸易繁盛。于向亭先生以其聪明的商场经验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对关乎民族和同胞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铢锱必记。他怀着我不拒你亦不欺你的凛然正气,本着华夷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为国家争气,为同行争利。
         民国年间付梓的《张六庄于氏族谱》曾记载:“英总商及驻津领事均畏奇才,前大总统慰庭(世凯)袁公总督畿辅时深赏君材,韬斋(世昌)徐公津籍也亦识君。”意思是,英国在中国负责商务的总负责人及驻津领事都畏惧于洲的才能(也就是于洲能坚持民族气节,不卑不亢,在贸易活动中维护了民族利益),前大总统袁世凯( 1859-1967)在总督京城及附近地区时,非常赏识于洲,民国大总统徐世昌( 1855-1939)是天津人,也认识于洲。两位民国总统都非常赏识于洲,说明他确实是一位名人。
        先生致富不忘桑梓,先后为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投入巨资。今择重要几例略记于后:
        旧社会农村饮水多取自旧式砖石水井,或河渠坑塘,水质苦涩浑浊蚊蝇孳生,各种传染病流行猖獗。霍乱,痢疾、伤寒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1927年,先生捐资打钢管井一口,那时地下水资源丰富,尚少开采。井水清冽甘甜,村民饮用洋井后传染病大大下降,也节省了每天四处挑水的劳动力,泽及乡里的善举至今流传。
         1929年,丰润县遭受洪灾。田野汪洋一片,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人民死活,百姓水深火热。先生购买玉米、高粱近二十万斤在张六庄、东街、韩场等村赈济乡邻,使涝灾之后无一人饿死。
         那时,张六庄儿童受教育仍沿用私塾的开蒙方式,死记硬背《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字》。既无正规校舍,也无专业教师。先生为提高家乡文化素质,兴办教育给家乡培养人才。1937年自己出巨资数千银圆,聘请能工巧匠建起张六庄高级小学堂。校舍为中西合璧式砖石平房共17间。室内地面用灰渣打成,窗户分三层;外装防盗扇,中设铜沙扇,内置玻璃扇,教室敞亮。室外廊下砌有石头通道,上置洋铁瓦天棚,遮阴又避雨。庭院遍植树木花草,每当朗朗读书声飞出幽雅的校园,吸引许多异乡客驻足观看。在当时民居皆为土坯房的时代,新学堂为鹤立鸡群。这在旧时代的农村当属一流。
        先生年年回家乡探亲住上几天,虽有小汽车,但从来没有乘坐回家借以炫耀。来时总是坐京奉铁路火车或由芦台或由唐坊下车,叫家中伙计赶马车接送。每次行至村东祖茔祭祖叩头已成习惯。然后安步当车进村。见了长者嘘寒问暖,谦恭有礼,见了年轻人拉些家常,关爱有加。
        至今村中老人回忆先生春秋一袭长衫, 夏天一身中式裤褂,脚穿千层底圆口布鞋,整洁的衣着与乡邻无异,未改的乡音透着对家乡的眷恋与关爱。既无腰缠万贯的傲然之气,也无衣锦还乡的骄矜之色。对故乡人的告贷、求帮,年轻人的请托举荐工作尽量给予帮助。
        现年已近九秩的于士科老人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某年冬天村中突遭火灾,十几户贫苦农民烧的倾家荡产,他闻讯后提前回归故里,安慰受难者,出资鼓励大家重建家园。
        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八路军伤员缺医少药,党组织通过村中进步人士,求助先生,他慷慨应允掏钱买了一批西药,秘密运往解放区救治抗日健儿,为民族解放尽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响应政府号召跟共产党走,模范遵守各项法令。1954年积极拥护党的工商业改造政策,率先将自已的企业公私合营。抗美援朝运动中积极主动捐款捐物支援志愿军,并把正在读高中的侄子于士颖送往空军部队报效祖国。他生前常对晚辈讲:“做人要以诚待人,艰苦朴素,努力读书,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在先生风范影响和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族侄于士第新中国成立前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到开滦煤矿工作,曾任赵各庄煤矿矿长。
        1964年12月22日于向亭先生因脑卒中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6岁。遵照他生前遗愿,嗣子于士伟夫妇扶灵回乡,把他安葬在张六庄于氏祖茔,实现了先生“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的夙愿。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洲先生永垂不朽。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