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人海口淤积的泥沙严重阻碍河流人海的问题,不但在丰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尽管不少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可是都没能很好地解决。最终攻下这一难关的却是已故的原丰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树发。
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1974年初, 陡河入海口的防潮闸被堵塞。当时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后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李树发因心脏病复发正在家休养,他闻讯后,带病奔赴现场, 同群众一起研究拖淤办法。他和防潮闸船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他的带领下,经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拖淤方法。即以机动船带动大铁耙,将入海口淤泥搅稀,利用落潮水将其冲走,使淤积的河道畅通。此后他又和船工们一起研制了五种类型的18件耙具,使土法拖淤进-步完善。
1976年汛期,省水利厅会同有关单位到陡河防潮闸观测拖淤效果,一致认为,在我国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这种土法的应用,对自力更生解决海口泥沙淤积确实是- -个投资少、 见效快的好办法。海口拖淤经验很快得到国家水电部肯定,1977 年8月22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先念批示,要求在全国沿海地区推广此经验。此后,李树发先后在省、国家水利系统召开的会议上介绍经验,1978年3月 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他和船工们研制的拖淤成果,荣获国家科技三等奖。